清代的县城一般驻守多少兵马?县下属的行政区划又有哪些?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资讯!
清代的县城一般驻守多少兵马?县下属的行政区划又有哪些?
清代的县城,你以为是铁桶江山吗?别开玩笑了!要是让你穿越回去当个县太爷,恐怕连睡觉都得睁只眼闭只眼。为啥?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乾隆年间,有位叫王大牛的年轻人,金榜题名后被派到江南某县当知县。初到任时,王大牛意气风发,心想着要大展宏图。可当他踏进县衙的那一刻,差点没当场石化。
"这...这就是我们县的所有兵力?"王大牛瞪大眼睛,不敢相信眼前的景象。
县丞苦笑着回答:"大人,您别嫌少。咱们县已经算是兵强马壮了。您看隔壁李县,听说连50个兵都凑不齐呢!"
王大牛顿时感觉天旋地转。他曾听说过清朝绿营兵总数有六十多万,可怎么到了地方,就成了这副德性?
原来,清朝为了防止地方军队坐大,采取了"以弱制强"的策略。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京师和边疆重地,普通县城的驻军少得可怜。一般县城也就几十到一百多人,多的也不过二三百人。
王大牛苦着脸问:"那要是遇到土匪作乱,咱们拿什么抵抗?"
县丞神秘一笑:"大人,您别担心。咱们还有杀手锏呢!"
说着,县丞带王大牛来到城外。只见一群膀大腰圆的汉子正在操练,有的耍大刀,有的练长枪,煞是威风。
"这是...?"王大牛一脸懵圈。
"这就是咱们的团练啦!"县丞得意洋洋地说,"虽然不是正规军,但关键时刻,比那些吃闲饭的绿营兵顶用多了!"
王大牛这才松了口气。看来清朝统治者也不是完全不管地方安全嘛,还懂得借助民间力量。
正当王大牛沉浸在安全感中时,一个衙役急匆匆跑来:"大人,不好了!城南有人打架斗殴,已经闹到一发不可收拾了!"
王大牛立马蹦了起来:"快,调集兵力,跟我去看看!"
等他赶到现场,却发现打架的双方都是自家的团练。原来是为了一块地起了争执,这下可好,保安打起来了,谁来保安全?
王大牛哭笑不得,只能亲自出面调解。处理完这事,他才想起还没弄明白县里的行政区划呢。
"来来来,给本官好好讲讲,咱们县下到底是怎么划分的?"王大牛把县丞叫到跟前。
县丞挠挠头:"这个嘛,说来话长。大人您要有心理准备,这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清楚的。"
王大牛一听,顿时头大如斗。他隐隐感觉,自己这个芝麻官,怕是没那么好当啊!
王大牛一脸茫然地听着县丞的讲解,感觉自己像是误入了一个迷宫。
"大人,您听好了。咱们县下属的行政区划,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啊!"县丞绘声绘色地说道,"首先是乡,这是最大的区划单位。每个乡下面又分成几个都。"
"都?"王大牛挑了挑眉,"听起来挺威风啊!"
县丞忍俊不禁:"大人说笑了。这'都'可不是'都城'的'都',而是一种行政单位。每个都下面又分成几个图或保。"
"等等," 王大牛打断道,"图和保不是一回事儿?"
"哎呀,大人真是慧眼如炬!"县丞竖起大拇指,"图和保确实是同一级别的,只是叫法不同。有的地方叫图,有的地方叫保,反正您听着像就对了!"
王大牛觉得自己的脑袋快要炸开了:"还有完没完?"
"别着急,还没完呢!"县丞继续滔滔不绝,"每个图或保下面还分为若干甲。哦对了,还有里,这是另一种划分方式,主要用于户籍管理。"
王大牛感觉自己快要晕过去了:"这...这简直比我科举考试还复杂啊!"
县丞笑道:"大人说得对。不过您别担心,咱们慢慢来,总能搞明白的。"
正说着,又有衙役跑来报告:"大人,城西的张家和李家又因为土地界限打起来了!"
王大牛一拍桌子:"这帮刁民,就不能消停会儿?"转头问县丞,"他们是哪个乡哪个都的?"
县丞挠头思索了半天,结结巴巴地说:"这个...张家好像是东乡二都三图的,李家应该是...应该是西乡一都二保的吧..."
"应该是?"王大牛瞪大眼睛,"你不确定吗?"
县丞尴尬地笑了笑:"大人息怒。实不相瞒,这行政区划太复杂,就连我们这些老油条有时候都搞不清楚。更别说那些普通百姓了,他们可能一辈子都没搞明白自己属于哪个图哪个保呢!"
王大牛哭笑不得:"这可如何是好?朝廷定下这么复杂的制度,究竟是为了什么?"
县丞叹了口气:"大人有所不知,这套制度可是有来头的。从秦朝开始,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完善地方行政体系。到了咱们清朝,更是集大成者。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对基层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征收赋税、维护治安。"
王大牛若有所思:"原来如此。不过这么复杂的制度,实际操作起来岂不是很困难?"
"大人慧眼如炬!"县丞竖起大拇指,"正是因为太复杂,所以很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土办法'。比如有的地方就保留了明朝的里甲制,有的地方则完全采用新的保甲制。反正只要能管住老百姓,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王大牛听完,不禁感慨万千:"看来当个芝麻官,还真不是件容易事啊!"
县丞笑道:"大人别灰心。您看,咱们虽然兵力单薄,行政区划复杂,但不还是把县里治理得井井有条吗?这就是咱们中国人的智慧!"
王大牛听了这话,心里顿时亮堂起来。是啊,几千年的文明传承,岂是轻易就能被打倒的?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把这个县治理好。
从那以后,王大牛每天都在钻研县志,了解地方情况。虽然还是经常被复杂的行政区划搞得头晕脑胀,但他渐渐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因地制宜,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几年后,王大牛成了远近闻名的清官。百姓们都说,咱们县虽然兵少地杂,但有王青天在,比啥都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制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执行制度的人。只要用心用情,再复杂的制度也能变成造福百姓的工具。这,或许就是中国几千年来能够生生不息的秘诀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