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作品出版:一位文学评论家的人生阅读体验
作为当代最负盛名的文学评论家之一,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深刻影响了众多作家和评论家。近日,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作品《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由中信出版集团推出。书中不仅收录了布鲁姆对八十多位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同时也是这位执教60余年的文学教授的私人回忆录,被作者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在“经典阅读”中,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感
醉心文学研究事业之外,布鲁姆从未将自己关在大学校园的象牙塔中,而是积极面向社会和大众读者,出版了《西方正典》《莎士比亚——人的创造》《J之书》《如何读,为什么读》等多部经典文学导读,在文学批评家的专业精神与社会参与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对布鲁姆来说,文学批评不仅是为获取关于文学作品的知识,而且是一种社会参与行动,最终要达到教育大众、影响社会的效果。
除了“解构主义批评”、“影响的焦虑”论、“西方正典”论等文学理论,阅读理论也是布鲁姆提出的重要理论之一。他在不同时期对“如何去阅读”做了丰富阐述。他认为,读者可以从“经典阅读”中看到自己的复杂人性,“找到什么才是贴近你又可以被你用来掂量、考虑并击中你心坎的东西,仿佛你分享这一天性,摆脱时间的独裁”,更充分地与“自我”展开对话,最终在作品中发现自我,回归自我。 在“经典阅读”中,读者可以调动“自我”的世界,从“自我”生命经验的角度进行阅读,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感。
布鲁姆还认为阅读就是与文学巨匠、思想巨人进行对抗。阅读与文学创作、文学批评一样,不是对文学经典和前辈巨擘高山仰止、一味附和,而是要求普通读者把自己提升到文学巨人的思想层次。平视文豪、找到并完善他们的不足,就能把自己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和人生境界。
2019年10月15日,布鲁姆在纽黑文家中逝世,享年89岁。在一众作家和文学评论家们看来,布鲁姆的离世宛如一位传统文学的捍卫者陨落,这位年近90岁的老人耗费毕生精力同社会的各种不同声音和力量抗争,捍卫他内心最纯净的文学。

△书籍内页
用阅读对抗时间的摧残,以书籍对人生进行挽歌式沉思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书收录布鲁姆对八十多位经典作家作品的解读:从《圣经》到莎士比亚与约翰生博士;从斯宾塞与米尔顿到华兹华斯与济慈;从惠特曼与罗伯特·勃朗宁到乔伊斯和普鲁斯特;从托尔斯泰与叶芝到德尔摩·舒瓦茨与艾米·克兰皮特……布鲁姆以其超人的博学、鲜明的观点和斐然的文采回顾了一生的阅读体验,他遵循时间记忆,谱写出这样一部充满独特个人魅力的思想传记。他用阅读对抗时间的摧残,以书籍对人生进行挽歌式的沉思。
这本书中涉及的很多作家,生前亦是布鲁姆的好友,“我和他们所有人的私交至少有半个世纪,与其中大多数甚至长达六十年”,在序言中,布鲁姆表白了他写作该书的意义,“我写本书的目的,不是想哀悼我这一代批评家和诗人。相反,在某种意义上,是想向他们在作品中的来生致意。”
这部著作的字里行间,也弥漫着一位年近九十的老人对于生命的回顾和感慨,有一种“垂垂老矣”的孤独和忧伤的气质,在书籍的尾声中,布鲁姆便坦言“如今我八十七岁,我真的觉得我已被我爱的那些同辈们遗弃。他们全都走了,或许进入了一个光明的世界,或许进入了终极黑暗的世界。”但布鲁姆对于经典、灵魂、美德与信仰的重申与热爱,却依然跃然纸上,充满生机。本书不仅展现了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文批评家的阅读历程、人生历程,也映照了20世纪下半叶的英美文学史。无论是在文学意义上,还是在文本意义上,这部著作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垚仟
(出版社供图)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