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一直都读错了!“祈祷”可不读“qǐ dǎo” !那该咋读?

小提示: 正确读音在后面。先详细了解该字,再确定读音,你会发现更有乐趣呢~

话说有这么一位老先生,酷爱古文,一日在古玩市场上淘到了一本破旧的《说文解字》,如获至宝。

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像一扇窗,让他窥见了历史的深邃。

这天,他翻到了一个字——“祈”,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神秘让他着迷。他决定深入探究这个字的前世今生……

详解该字

含义与用法:

本义为向神求福,引申为请求、希望。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于书面语,如“祈祷”、“祈求”、“祈福”等。

古人每逢佳节,人们都会进行祈福活动,希望家人平安健康、社会和谐安定。

字源与演变

“祈”字的字源与演变历程体现了汉字发展的典型特征,反映了汉字从象形到规范化的演变过程。

在甲骨文中,“祈”字的形象与古代的祭祀活动有关,表现为一种向上天或神明求福的仪式。

金文继承甲骨文特点,有时与军事旗帜相关。战国时期,"祈"字开始简化,形成了与小篆相似的结构:以“示”为部首,加上“斤”作为声旁,明确了其形声字的特点。

隶书进一步规范化,楷书保留了隶书的结构特点,但更加规整和易于书写,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写法。

文献考证

在《说文解字》中,“祈”字被解释为“求福也”,这表明其本义与祈祷、请求有关。

在《诗经》、《周礼》、《礼记》等古代文献中,“祈”字多次出现,如《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的“以祈尔爵”,意为请求赐予酒爵。《礼记·郊特牲》中的“祭有祈焉”,指的是祭祀中有祈求神灵的环节。

这些文献中的使用实例,不仅展示了“祈”字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也反映了它在文化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祈年殿

北京天坛的核心建筑,承载着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重任。始建于1420年,原名“大祀殿”,经明嘉靖改建,后经历多次改建,至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定名“祈年殿”。

其建筑特色显著,鎏金宝顶、蓝瓦红柱,三层重檐圆殿高38米,内含28根楠木柱,分别象征四季、十二月、十二时辰及二十八星宿。殿内龙凤和玺彩画,以及龙凤藻井,均显示皇家建筑的尊贵与精致。

祈年殿是中国古代敬天礼神、祈求丰收的圣地。现为世界文化遗产,见证中国五千年文化精髓。祈年殿的建筑构思深受“敬天礼神”思想的影响,圆形大殿与蓝色瓦片象征天圆和蓝天,寓意着“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196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加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祭天

古时候中国的那些祭天活动,可是既严肃又讲究,主要就是向天上的神仙表示敬意和敬畏,希望神仙能保佑大家,给好运。这种祭天的仪式一般都是皇帝自己来主持,显示了皇帝是“天子”,是上天让他来管里人间的。所以,祭天不光是个活动,它还把政权和神权绑一块儿了,意义可大了。

通过祭天,人们感谢老天爷滋养万物,同时也是对皇帝权力合法性的一种认可。

祭天的时候,活动内容挺多,比如迎接神仙、行礼、上供品、献祭品等等。皇帝会在仪式上给各路神仙献上各种好吃的,比如牛肉、羊肉、酒啥的,希望来年能有个好收成,运气也能好点。

这些仪式一般都在专门的祭坛上举行,比如北京的天坛,那是明清时候皇帝祭天的主要地儿,那建筑和设计都透露出古人对宇宙的看法和对天的敬仰。

“祈”字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在中国古代,祭天和其他的祭祀活动,比如祭地、祭祖、祭圣贤,都是祭祀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活动不光是对神灵的敬仰,也是对祖先和圣贤的纪念,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祈”字在现代汉语中仍然保持着其传统的文化内涵。在现代汉语中,“祈”字常用于表达祈求、祈祷等意义。这体现了“祈”字在语言中的延续性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读到这儿,你应该对这个字了解的相当透彻了。


它的正确读音是:(qí),第二声


试试在留言区打出这个字,记忆会更深刻哦……或者你还知道跟这个字有关的的词语或成语吗?发出来大家一起学习。

END

关注我,每天解读不同的生僻字,记得常来看:每天学一点,你比别人牛一点!

举报
评论 460
  • 请教一下,茴香豆的“茴”有几种写法要从茴香的种植、管理、采收,茴香豆的制作方法、食用须知、主要功能来写的,最后,茴香豆的“茴”读二声。您理解了吗?

  • 头条文章,字多给的就多吗

  • 为什么正确读音一定要放到后面?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