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元的课文内容全写的“桥”,1994年的初中语文课本谁用过?
在初中语文课本里,一个单元的内容全是关于各种“桥”的内容,这里面有写现代的桥,古代的桥,中国的桥,外国的桥,以及心中的桥等,让人印象深刻,九零后们应该印象深刻,因为这就是在1994年那年的初中课本第 三册的第 一单元的内容。

1994年当年的初中课本
九十年代初中教材正处于改版的时期,当时的社会生活变化很大,教材肯定与时俱进,这套课本从八十年代的那套初中课本修订过来,明显是与当时时代相呼应的,联系生活比较紧密,风格活泼。

一个单元关于桥的课文
单就这一册的课文内容来说,记叙文、说明文、散文、诗歌、小说、文言文等都有涉及,经典课文有《白杨礼赞》、《听潮》、《看云识天气》、《变色龙》等,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课文。除此之外,这册的一单元给我们的感觉就更让人觉得特别了,因为它里面的的四篇课文,全是关于“桥”的。

《北京立交桥》课文插图
一、《中国石拱桥》,这课的作者是茅以升,一位大家熟知的桥梁专 家,他写的这篇文章运用“总—分—总”的方法,把几千年来,中国石拱桥的发展历史讲得准确又不失活泼,这是一篇知识性、趣味性都非常强的课文。

《中国石拱桥》课文
在这篇课文练习结尾,有茅以升的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上就可以承担重量,把这个板凳放大,“跨”过一条河,或是一个小谷,那就形成了一座桥。以前觉得这句话写得没什么,现在想想人生很多事,其实就是如此。

《中国石拱桥》课文
二、《北京立交桥》,这课的作者是刘宗明,写的是关于北京的立交桥的通讯,这是一篇记叙文,全篇从北京从以前到现在立交桥的变迁故事,以小见大,说明了祖国建设发展的速度之快。课文结尾是这样写的:
——跨越时间的桥。
——节油养车的桥。
——保障安全的桥。
——美化环境的桥。

《北京立交桥》课文

《北京立交桥》课文
三、《短文两篇》中,《吴门桥》的作者是碧野,这篇课文以大运河为背景,忆古思今,将秀丽的江南景色用各种具体实景统一起来,文中的吴门桥和宝带桥就是两颗明珠,见证着运河上的来来往往和河两岸的风雨变迁。

《吴门桥》课文
另一篇《母亲架设的桥》,作者是日本作家水上勉,这篇记叙文名为写桥,实则写人记事,叙说母亲的勤劳和爱子之心,也表达了儿子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它和前面的写桥的课文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母亲架设的桥》课文
另外在这里想说的是,教材肯定是博采众长,兼修中外的,不要是外国的,就觉得为什么要收录到我们的教材里,好的文章当然可以拿来使用,外国的好作品一样也是如此。
四、《巴黎的桥》,这篇课文的作者是张祝基,这篇课文又与前面的几篇不同,它通过描述巴黎的桥多桥美,并由此引申到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可读性非常强。

《巴黎的桥》课文
除了正课这四篇写桥的课文,这一单元的练习中,也在普及学生对桥的认识,在《中国石拱桥》的练习后中,还编了一篇陈寿儒写的《夜宿卢沟》,摘选的内容是作者正月十月上元节,夜游卢沟桥,领略“卢沟晓月”美景的一个场景。而《北京立交桥》课文练习中,也有一个关于我国最 早的立交桥“八字桥”的短文介绍,这些内容都为更好的认识桥,理解桥,感知桥作为很好的补充。

单元练习中《夜宿卢沟》选文
一个单元的内容,全是关于一种景物的描述,好像在很多九零后的学生生涯中,就这么一回,它用四篇不同的文章,通过不同的角度,让我们认识桥,实体的桥,心中的桥,古代的桥,现在的桥,中国的桥,外国的桥,真的是让人印象深刻,至今难忘!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