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鸡娃”、孩子的呐喊被无视……家长,与孩子一起克服“成长焦虑”

从心理学看,60%的人一生都要经历1-2次低谷。有的人不自知,自己熬过来了;有的人则需要接受外力帮助,甚至服用药物。开学一个月,因厌学来心理咨询的学生人数增多,是平时的一倍。家长“鸡娃”、无视孩子的呐喊……有的孩子带着这些问题过早地跌入了人生低谷。“鸡娃”有没有分寸?家长与孩子如何克服“成长焦虑”?记者对此展开采访。

杜亚檑。

现象

九岁娃出现厌学情绪

2016年我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迎来一波生育高峰。这些孩子现在已经陆续步入校园。玥玥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是家里的“二孩”,这个开学季出现厌学情绪,她不仅不想上学,由于家住顶楼,还会经常自己通过阁楼窗户爬到倾斜的房顶上发呆。大众普遍认为有了二孩,会给老大带来心理压力。但实际上,一旦父母在养育方式上出现偏差,家庭生活中的细枝末节,也会让老二的心理扛不住。

玥玥的哥哥从小学习成绩优异,是家长们口口相传的 “别人家的孩子”,今年考上了全国知名高校。有哥哥在家“打样”,玥玥从小不受父亲待见,父亲跟哥哥和跟玥玥说话的语气神态判若两人。“别人家的好爸爸”让玥玥陷入自我怀疑:我是家里最笨的,我的日子没有“奔头”。

家里不仅有一道“天花板”压得玥玥透不过气来,父母关系紧张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玥玥清晰地记得,一次父母吵架,愤怒的父亲拿一把利器顶在母亲脖子上,这一幕恰好被她看到。逐渐地,玥玥开始出现梦魇。她在现实中的情绪压力无法释放,便通过梦中血腥场景表达愤怒:为什么我得不到关注?为什么我说的话父母都听不进去?

无奈之下母亲带着玥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其实,早在玥玥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出现心理压抑的征兆,当时玥玥会说自己“肚子疼”,但是医学检查她的消化系统没问题,这就是心理问题的“躯体表现”。

玥玥母亲认识到孩子出现了心理问题,为了孩子甚至动过离婚的念头,认为摆脱父亲的影响,玥玥的情况会好转。但是,家庭关系父母是“共谋”,也许母亲自己感受不到,当她说起老大的学习成绩,那种自然的“嘴角上扬”已然被玥玥捕捉到。家庭里面夫妻关系像拉链,你拉一下我拉一下,拉链越拉越高,玥玥也越来越压抑。如果父母的养育方式再不作出调整,玥玥的处境会越来越糟。

“每年的9月初开学季,和11月初期中考试结束,是学生厌学心理咨询的高峰,人数能达到平时的一倍。每个孩子厌学都能从家庭和父母养育方式上找到原因。近年来,发生心理问题的孩子有低龄化趋势。这也提醒二孩家庭,家长养育方式、举止言行不但要考虑到老大的感受,也要考虑到老二。”心理咨询师杜亚檑表示。

分析

“鸡娃”要科学

“鸡娃”是当下社交媒体的热点词汇,指的是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孩子能勤奋读书、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不停地让孩子去拼搏的行为。刘女士孩子今年上幼儿园大班,从家长群里了解到同班孩子有能流利说英语的、有能背诵诗词的,她着急了:“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上小学跟不上学校课程怎么办?”她开始咨询幼小衔接,甚至跑去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小学一年级教材,每晚辅导孩子学习。

刘女士的心态能代表一部分家长,更多家长的跟进措施可能比刘女士更加“全面到位”,有少数家长甚至辞掉工作,全身心陪着孩子学习。兰女士硕士研究生毕业,为了孩子的教育,辞掉工作陪读。她不给孩子报辅导班,而是把教材和教师用书买回来,自己备课在家教孩子。孩子在学校上小学一年级,在家已经学到了三年级。因成绩优异,老师都觉得这是“天赋异禀”的孩子。但是孩子上初中后,学习开始吃力,兰女士还是全力在家辅导,但是越来越难保持住好成绩。随着成绩下滑,孩子开始焦虑,到初三就休学了。

兰女士不仅揠苗助长,而且极其严苛。一份卷子,她先做一遍,分清题目的难易,估算完成时间,再掐着表让孩子做卷子。一旦孩子成绩下滑,首先焦虑的是兰女士,她再把这份焦虑传递给孩子。她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生活全部的价值在于把孩子培育成才。但实际上是孩子承担了双份压力,除了自己的学业,还有妈妈的期待。

“鸡娃”需要科学分析。“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相应的认知能力。硬让3岁的孩子发展5岁的认知,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智力发育。如果过早固化孩子的思维,往后的学业就没‘后劲’了。”杜亚檑表示,父母应该关注 “临近发展区”概念,孩子3岁时,培养他此时“临近发展区”的技能,让孩子踮踮脚就能够到。无论是挖掘孩子潜力,还是培养自信心都有好处,但是让孩子去学他使劲蹦也够不到的知识,那就是耽误了孩子。

反思

心理的痛苦用躯体疼痛呈现

无论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还是家长“鸡娃”,这背后都有家长的身影。家长用自己的价值观教育孩子,这是70后、80后这代人的特点,也有时代的烙印。这代人通过求学改变了命运,他们把对学习的认知投射到孩子身上,却无法得到孩子的认同,而家长也不认同孩子的想法和意见,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突然“心理行为失衡”。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人的身体有一套植物神经系统,受情绪影响,比如玥玥上幼儿园时报告肚子疼,还有成年人去消化科看病被转到精神科。孩子长期情绪压抑,会一直作用于植物神经系统,让人处于拮抗状态,包括激素分泌上升、肌肉紧张等,就会产生类似于疾病的身体反应。”杜亚檑表示。

高中生楠楠上网课,上到第三天就坚持不下去了,脊椎痛得受不了,伴随恶心、呕吐。去医院做核磁共振检查,啥事没有。网课停了后,楠楠的脊椎不痛了,她也从此开始休学。妈妈觉得楠楠在家闲着也不是一回事,便想让她出国留学。在去北京办签证手续时,楠楠出现膝盖积水,走不了路了。去医院检查发现,膝盖积水可能会影响走路,但不至于严重到无法行走的地步。妈妈以为是她对孩子的安排节奏太快,孩子接受不了,出国的事便放下了。随之膝盖便恢复正常。“病情很神奇,好像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但是这其实并不受人控制,当孩子痛苦到一定程度后,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主张不被‘听见’,便只能用躯体的疼痛呈现自我内心的痛苦。” 杜亚檑说。

追问

家长与孩子如何“和解”

“初一孩子不上辅导班的屈指可数。”妈妈为笑笑报了英语班,并且已经缴费。笑笑不去,说道:“没准备好,再想想。”恰好那天在奥帆中心一间酒吧有非洲曼丁鼓趴,妈妈便带笑笑去了。随着鼓声响起,妈妈和人群摇摆起来,笑笑则在寻找最佳拍照点。一曲过后母子二人推开酒吧后门来到游艇停泊区,笑笑问:这是私人游艇吗?妈妈答:是的。孩子感叹道:好有钱。妈妈表示:确切地说是有实力有能力。妈妈向笑笑道出心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你勤快一点,就可能有窝头吃。稍加努力就能换块馒头。如果你十分勤奋,外加特别肯动脑,来个肉包子也是没有问题的。妈妈整天耳提面命让你好好学习,就是希望你成年后不被物役,有选择喜欢生活的能力,更有选择拒绝的实力。”

一位重点大学毕业的父亲谈孩子学习时洒脱得很。“我和爱人都是重点大学毕业,但是目前预测,我的孩子上不了重点大学。我们也不准备‘鸡娃’,不会将大把的时间金钱投入到辅导班中。与其‘鸡娃’孩子学习考第一,我们更希望孩子快乐成长,并成为一名阳光、正直的人。”

对孩子成长的焦虑困扰着多数父母,近两年来松弛带娃方式也越来越受到追捧。“家长希望孩子见多识广、有所成就,家长就要承认世界是多元的。”杜亚檑表示。而当“多元化”被我们所接受时,这样的现实便也坦然接受了:我们的父母是普通人,我们是普通人,我们的孩子也是普通人。(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陈小川)

举报
评论 0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