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 犹太人与中东乱局


01

犹太人的宗教信仰的历史渊源。

世界宗教分为三大体系,即亚伯拉罕系、儒释道体系、婆罗门系。这三大体系代表了世界几大主流文化,几乎覆盖了世界主要人口,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属于亚伯拉罕系,这三大教有着天然的渊源。在当今世界,这三大宗教的信徒已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按犹太传统,犹太教成型于摩西时期,摩西十诫及律法的制定是犹太教信仰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

犹太教对善与恶的解读同样体现了思辨的智慧。犹太教不像二元论宗教那样,把善恶分成两个不同的本源,即神是善的化身,魔鬼是恶的化身。相反,它认为善与恶是人类共有的双重属性,凡人都有“恶冲动”和“善冲动”。

《塔木德》被称为是“犹太人的生活伴侣”。它不仅是一部法典,更是一种文化传统,它规范了犹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塔木德》的思辨性与开放性,而并不是一本枯燥呆板、充满说教的律法书,它培养了犹太人善于思考、不迷信权威、思维敏锐等民族精神气质,因此《塔木德》也被誉为是犹太人的智慧之书。

犹太人按照《希伯来圣经》和《塔木德》所规定的律法规范自己,这就促进了犹太民族认同感的强化。《塔木德》指出:真理是无止境的,谁也不敢妄称自己发现了上帝的声音,把握了终极的真理。

犹太人因为历史的原因,有着的空前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刺激了宗教意识的强化。在深刻的反省中,宗教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断上升,律法与先知的思想也越来越多地被接受。


02

犹太民族的亡国,和“大流散”时期政治参与、财富的积累。

公元前11世纪前后,来自爱琴诸岛和小亚细亚沿岸的“海上民族”非利士人征服了迦南沿岸的多个城市,控制着巴勒斯坦的海岸线,并不断进攻希伯来人,夺走他们的土地。公元前1000年左右,大卫王率军攻占耶布斯(耶路撒冷),夺取了这座连接王国南北且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塞。

公元135年,犹太人反抗罗马的起义完全失败后,大批犹太人被迫逃离巴勒斯坦向各地迁移,一部分人移居小亚细亚、阿拉伯半岛、两河流域及北亡国非地区,也有不少人流向欧洲各国。

尽管巴勒斯坦的加利利等地区仍有一些犹太人居住,但犹太人作为一个民族定居在巴勒斯坦的历史已宣告结束,从此犹太历史进入了长达1800年的“大流散”时期。犹太人的十个支派被隔离分散,许多人丢弃了民族传统,被异族文化所同化时,

长达1800多年的犹太散居史既是一部充满歧视与迫害的血泪斑斑的苦难史,也是犹太人为维护生存权、信仰权的可歌可泣的抗争史,更是犹太民族走向世界舞台、融入现代化大潮的色彩斑斓的发展史。

美国纽约:犹太人母亲城。在历史上,犹太人长期处于无权地位,这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政治参与的重要性。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自由、多元的社会文化也促使各个群体敢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在此大好机遇面前,犹太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快速融入主流社会之中。

1880年时,纽约犹太人占城市居民总数的1/10,1915年时,犹太人口增至140万,几乎占城市总人口的1/3,到20世纪20年代,纽约大概有175万犹太人,成为世界上犹太人口最多的城市,纽约犹太社团被称为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最自由、最发达的社群”。除纽约之外,犹太社团也在波士顿、芝加哥、华盛顿、费城等城市纷纷建立,并聚集了大批的犹太人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屠杀悲剧的发生让更多的美国犹太人充分认识到参与政治是保障合法权益的有效途径,政治参与也是避免反犹迫害的重要手段。

很多犹太人活跃在美国政治舞台上,在美国各级政府官员中随处可见犹太人的身影,如著名的外交家基辛格、纽约市长布隆伯格等。

纽约是美国的重要城市,它不仅仅是爱尔兰人的、意大利人的、波多黎各人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犹太城市。理解这段历史之后,那么你能理解纽约对犹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你就能理解为什么美国为什么一直支持、偏袒以色列。

03

历史记忆:反犹主义和史无前例的纳粹大屠杀。

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反犹主义,势必须提及一个人:希特勒。希特勒的反犹还有着明显的个人因素。他认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劣等的人种。他宣扬犹太人的存在会破坏日耳曼人的种族纯洁性,使德国人在体质、精神和道德上发生致命的蜕变。希特勒骂犹太人是寄生虫、毒瘤和细菌,他们贪婪、自私,他们没有自己的国家和信仰,只会追求权力和金钱,他们没有同情心,是全世界的敌人。

希特勒主张必须尽量消灭犹太人。 犹太人靠着聪明才智控制了德国国家经济命脉,欧洲经济大萧条时百姓民不聊生,物价飞涨,资源枯竭,国家陷入经济危机,民众们食不果腹,可犹太人仍残忍剥削劳苦大众,宁可把食物和牛奶倒掉也不愿降价出售,造成社会更加动荡。

年轻时的希特勒曾流浪于维也纳街头,是一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艺术青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当他看到犹太富人招摇过市、得意忘形时,内心中难免充满了失落与愤怒,这些都让他对犹太人的憎恨之情逐渐升级。

希特勒性格执拗、狂暴。年轻时就广泛地涉猎各种各样的种族主义理论。他认为自己早年的落魄经历是所有德国人生活的缩影,雅利安人不能再忍受犹太人的压迫,这些卑鄙狡诈的犹太人正在腐蚀这个国家和民族,只有消灭他们才能让这个社会干净、纯洁起来。

希特勒认为:雅利安人是人类进化的顶点,是最先进的民族,雅利安人必将统治世界,雅利安人最大的敌人就是犹太人,为了保证这个民族的纯洁性,防止优良的血统被感染,必须要将犹太人从这个国家甚至是地球上清理干净。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一书中指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一切人类文化,一切艺术、科学和科技果实,几乎全是雅利安人的创造产物。

1933年1月,希特勒当选总理后,对犹太人的迫害逐渐成为德国的国策。希特勒极力强调要把低劣的犹太人从优秀的雅利安民族中隔离出来,要隔离犹太人首先要剥夺他们的社会权利。

4月7日,纳粹德国的第一个反犹立法:《恢复公职人员法》颁布,它规定非雅利安人的文官必须辞职,名誉职位也要废除,根据这一法令不少人被解雇。在此后的一年中,纳粹德国采取多种措施,极力从新闻、文学、音乐、戏剧、广播、电影等多方面清除犹太人的影响。

一直对犹太人怀有恶感的希特勒把犹太人当成了转移社会矛盾的靶子,把种族反犹主义上升为官方意识形态。在1930年3月举行的德国国会上,纳粹党议员就提出一项以禁止犹太人与雅利安人混居为目的的立法。纳粹党正是在“解决犹太人问题”、纯洁民族血统的宣传中夺得了政权并稳固了基础。

1935年,希特勒自恃在国内的统治地位已经巩固,并于9月颁布了臭名昭著的反犹立法:《纽伦堡法案》,该法案剥夺了犹太人的公民权。

04

1941年5月,苏德战争爆发前,海德里希已从党卫队中抽调了大约3000人,组成4个特别行动队,准备跟随前线部队去执行特殊任务,消灭“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后备军”:东方犹太人。

希特勒设立“死亡营中”。著名的有:切尔诺、索比堡、贝尔塞克、特来布林卡、麦达内克、奥斯威辛纳粹集中营。集中营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33—1936年,主要是对付德国共产党、社会民主党等政治反对派,以稳巩纳粹党的地位;1936—1941年,集中营主要围绕着德国的战争机器而运转,集中营里的犯人在德国的战争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1942—1945年,集中营除了补充德国劳动力需求之外,成为完成德国种族计划的主要工具,死亡营成为实施“最后解决”政策的主要场所。

6月23日,即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二天,特别行动队便倾巢出动,500万俄国犹太人成了他们的猎物。当时犹太人根本没有意识到死神已经来临,对屠杀行动毫无准备。在周密系统的策划之下,集体屠杀便开始了:犹太人往往被召集在一起,然后用卡车或者马车运到事先选好的峡谷、沟渠边,在抢劫了他们的财物之后,男女老少被无情地杀害,屠杀的方法有活埋、烧死、枪杀等,许多万人坑是在多年以后才发现的。

在短短的四个月中,约有30万犹太人被处死。到1942年初,特别行动队的“功绩”如下:A队消灭了24.9万,B队消灭了4.5万,C队消灭了9.5万,D队消灭了9.2万。

各个集中营曾展开竞争,看谁消灭的犹太人数量最多,结果是奥斯威辛排名第一。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奥斯威辛所创造的一天毒死6000人的最高纪录和超过100万人在这里被屠杀的恐怖事实。“最后解决”一直进行到1945年,由于行凶者的狡诈和系统周密的组织,许多文件和证据都被销毁了。究竟杀害了多少犹太人,这个数字存有争议,一般认为在600万左右。

05

以色列的建国和中东乱局的开启。

自1917年起的奥斯曼帝国时代。背信弃义的大英帝国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背叛了阿拉伯人的独立事业。他们先是经历了30多年鼓励犹太人移民和购买土地的委任统治,在纳粹的时代结束之后,又面临巴勒斯坦人拒绝接受,反抗不公正的分治计划。

1948年犹太人梦寐以求的民族家园终于得以实现。 以色列得以建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民族家园的既成事实、伊休夫的成长以及犹太复国主义者的成功外交等,这些构成了以色列建国的内部因素。

以色列建国后,身处阿拉伯国家的包围与仇视圈中,几次中东战争及接连不断的小规模冲突,同时也刺激了以色列的安全意识。

以色列的建国被称作是“从大屠杀的灰烬中锤炼而出的金凤凰”,犹太民族两千余年的复国梦终于实现,但保卫新国家、建设新家园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大屠杀造就了独特的国际环境、对犹太民族的同情心态、大国势力与联合国的支持和干预,再加上巴勒斯坦阿拉伯社团的软弱、涣散,阿拉伯世界缺乏统一的外交目标与灵活务实的应变策略等等,这些无疑促成了犹太人复国梦想的实现。以色列建国成功也为巴勒斯坦的阿以矛盾埋下了祸根,成为了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东冲突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为一个熔炉式的移民国家,以色列社会容纳了多种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多元化的需求造成了多样化的矛盾。文化的巨大差异让以色列社会长期受到三大问题的困扰,即东方犹太人与西方犹太人的矛盾、境内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矛盾、世俗与宗教的矛盾。这三大矛盾严重阻碍了以色列社会融合步伐,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以色列国内,如果说东西方犹太人的矛盾只是犹太族群内部矛盾的话,那么生活在国境内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的矛盾则是活生生的对立矛盾。以色列与周边阿拉伯国家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身为以色列公民但却是阿拉伯人的血统,双重身份让以色列境内的阿拉伯人在认同上进退两难。

以色列阿拉伯人身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狭缝之中,以色列与周围阿拉伯国家间的战争与冲突加重了他们在身份认同上的艰难性。

06

战争永远解决不了巴以问题。

以色列人有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1一、他们是受害者,而且是唯一的受害者,为此他们可以做任何事情!二、他们和巴勒斯坦是不同的人,不可能平等,他们民主、文明、热爱生活,巴勒斯坦人残忍、血腥和杀戮!二、是阿拉伯人逼迫他们杀害阿拉伯人的孩子。

多数犹太人相信只有强大的以色列才能保护其国民,只有以牙还牙的以色列才能威慑外部敌对势力,以色列的和平只有在战争中才能获得。自2009年起担任以色列总理的本雅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他是政治一个强硬的政治人物,他的强悍成为阿拉伯人仇恨的主要代表。

在历次的中东战争中,虽然以色列兼并了大量的领土,进一步压缩了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并且,以色列右翼政党积极鼓吹向西岸和加沙建立定居点,以图形成实际占有之势。

但历史证明:战争永远解决不了巴以问题。“单边脱离计划”,即以色列逐步撤离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建立一条更加容易防范的安全线。两个民族遵循“两国方案"是唯一的出路。

远古时代,以色列的希伯来族长们辗转于阿拉伯半岛,立足于两河流域,又跋涉到尼罗河边,心中的梦想是寻找更丰饶的水草、更富庶的生存之地;当埃及的残酷现实粉碎了他们的梦想,为了摆脱法老的高压政策,他们逾越红海、跨过西奈,历尽艰辛重返迦南,此时心中的梦想是维护自由意志、不受外邦人的奴役。

犹太民族这一实现梦想的经历已成为人类摆脱奴役、争取自由的象征而永存于西方的历史画卷之中。如今犹太民族却忘记了他们曾经的苦难,并把这种苦难转嫁到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身上,这不禁让人汗颜!

结语:国家与国家之间,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得好世界就和平,处得不好就呲牙咧嘴、怒目相向,刀枪对决。这两年的世界范围内的纷争,俄乌战争、巴以冲突、黎以冲突,以及新近伊朗卷入中东战局。战场上的你死我活,妇孺老幼血肉横飞,把21世纪推向一个更加动荡不安的境地。

战争与和平只在一念之间,战争是残酷和苦难的,对人民来说是一场巨大的劫难 ,对人类文明也是一场大浩劫。作为华夏人,如果你了解中国近代史,就会对此深有体会!但是,当代的社会的国家之中,就偏偏有人将战争当成一门生意,和平会耽误他们赚钱!这不禁令人扼腕、愤怒、深思!

参考文献《敌人与邻居: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伊恩·布莱克著);《犹太人千年史》(张倩红、张少华著)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