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关键词

旅游资源管理的相关部门,要真正做到从观念上进入市场,从行动上退出市场,尽快将各类旅游资源从行政管理体制中解放出来,从事业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在投资体制和经营管理机制上大胆创新,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上大胆创新,在培育旅游投资主体上大胆创新。


正文

翻阅一本本泛黄的历史典籍,品读一首首优美的诗词歌赋,或者干脆在这座城市拾起一片满是青苔的断砖碎瓦,所有来过的或者没有来过这座城市的人,都会很快走进它的文化深处而被震撼、被感动。这就是扬州!

历史顺流而下,随着2005年岁末钟声的落定,扬州人惊喜地发现,他们这座城市深埋多年的文化宝藏突然间挖掘出了史无前例的巨大财富,旅游接待人次、旅客滞留天数、旅游收入连年大幅攀升,屡创历史新高。媒体评论:“这几年扬州旅游显示出超强生机”“频频出手,动作连连,扬州旅游业无疑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转变”“扬州旅游业改革具有标杆意义”。扬州旅游业的巨大变化,不由得让许多人把关注的目光一次又一次投向在这座文化古城刮起一阵又一阵旋风的扬州旅游掌门人——王克胜。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王克胜还是扬州市民政局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干部。然而就是他,在全国民政系统创造了“民政计财管理模式”,先后被江苏省、国家财政部、民政部誉为“扬州经验”在全国推广。王克胜是一个在各方面都勇于创新的人,在其分管的扬州地名整顿、区划勘界、彩票发行、慈善事业等工作中,他冲破各种思想阻力和人为障碍,在扬州民政发展史上创下了若干个第一。正是这些成绩的取得,王克胜先后获得扬州市级机关“优秀公务员”“扬州市青年拔尖人才”等称号,1995 年 10 月他被国家财政部授予“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作为江苏省会计界和全国民政系统的唯一先进个人代表出席了全国“双先”表彰会。《中国财经报》《中国社会报》《扬州日报》等国内多家报刊发表长篇通讯,报道他的事迹。他的研究成果也先后被收入《扬州大事记》《扬州年鉴》《中国民政年鉴)等,

在此之后,王克胜的职务不断升迁、角色不断变换,但无论在哪个领域,不管在何种环境,他都以出色的表现演绎着他的精彩人生。

2008年王克胜在当选扬州市政协副主席后,被组织安排兼任市科协主席,不久后又由扬州市主要领导特别点将,受命担任新成立的扬州市瘦西湖新区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面对一片待开发的处女地,他迅速转换角色,注重调研,新区规划、建设的调研成果迭出,市委内参、市政府政报及诸多媒体相继报道,让更多的人领教了他的创新思维和领导能力。在新区创业之初,他面对规划、资金、土地供应、体制等若干瓶颈,内夯基础,外抓突破,提出了“以规划为龙头、以整合为抓手、以保护为核心、以项目为突破、以市场为手段、以政策为保障”的工作思路,为新区工作的启动和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发展扬州旅游拓开了一条新路。

正是鉴于王克胜的多角色转换能力和在旅游发展上的创新思路,2005年底王克胜调任扬州市旅游局局长,成为扬州市级机关历史上第一位在市政府组成部门中担任正职领导的党外干部。

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2005年,国内一家著名杂志在评选中国最有特色的城市时,将扬州选为“最精致的城市”,并评价扬州的精致不是一种点缀,是源自内里、从骨子里生发出来的一种内在气质。扬州园林有一块经典招牌——瘦西湖,一个“瘦”字,就足以传达扬州这座城市的清秀、雅致和玲珑婉约的神韵。当你看到那一泓纤瘦袅娜的春水,会发觉这个瘦字用得如此美妙。清秀的瘦西湖、灵动的个园、诗意的何园、书香漫溢的平山堂、别致的汪氏小苑,游走在其间,仿佛游走在向往已久的诗意和浪漫里。不仅扬州的景精致婉约,扬州的文化也无不与精致巧妙相伴,如工精艺巧的玉器、秀丽雅致的漆器、造型美观的盆景、轻盈飘逸的剪纸,等等,无一不凝聚着扬州的精巧细致。毋庸置疑,对于这样一座有着“联合国人居奖”“中国第一批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等诸多桂冠的古城来说,把旅游这盘棋交给王克胜来操盘,担子不可谓不重,特别是如何将那些散落在古城各个角落里的精致“珍珠”串成璀璨的项链,做成扬州旅游的财富,这是王克胜上任旅游局长后首先必须思考的问题。

为此,王克胜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围绕“资源整合和提升、市场营销和开发、行业管理和服务、机关形象建设和树立”四大课题进行广泛调研,很快形成了清晰的工作思路,并迅速付诸实施。短短一年的时间,他围绕应该做的基础工作,加大完善力度;围绕已经做的传统工作,加大提升力度;围绕可以做的改革工作,加大创新力度。补缺、提升、创新,一环套一环,一步跟一步,环环有声,步步有色。媒体称他主政的第一年“如此高强度、大面积的动作,在扬州旅游史上是绝无仅有”,而他的办公室,也打破了通常一把手领导“门难进”的禁区,常常演变为“课堂”和“研讨室”,不仅旅游界人士和他交朋友,媒体记者也喜欢有事没事来坐坐,因为记者们都感叹,和他接触多了,“不仅仅能做一个记录者,更能成为一名思考者”。

在这一年中,王克胜主持修编的《扬州市“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正式颁布,被媒体誉为“大手笔、高起点,彰显政府不凡智慧”。在他主导下完成的乡村游、古巷游、运河游以及新兴旅游业态调研,硕果累累,国家、省、市多家媒体纷纷发表。他的渊博知识和实践成果,还引起了高校的关注,扬州大学、徐州师范大学特别聘请他为兼职教授。他为扬大研究生班举办的专题讲座,深受师生喜爱。在一年的时间里,王克胜在旅游行业管理方面也是新招迭出,大规划、大资源、大营销、大行管、大配套、大环境等大旅游意识日渐深入人心。各类行业协会、专家评审机构相继面世,集散、咨询、商品、教育等四大功能中心相继成立,使扬州的旅游载体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为使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在他亲自起草下,《扬州市旅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扬州市旅游投诉暂行规定》在全国地级市中率先出台,许多动作填补了全国旅游业空白。在旅游营销方面更是亮点闪烁,根据他确立的“走出去、请进来,立体化、大联合”的营销新思维,扬州的旅游营销活动一下子变得丰富多彩,卓有成效,扬州市旅游局也因此第一次荣膺“全国旅游宣传推广奖”。在大家还在回味已取得的成绩时,王克胜又蓄势待发,再出高招。他上任伊始就积极倡导并精心谋划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于2007年7月成功召开,其会议规格之高、规模之大、主题之鲜明、影响之深远堪称史无前例。以市委、市政府名义颁发的《扬州市旅游名城建设行动计划》,堪称扬州旅游史上最重量级的文件。为了实施行动计划,他率领的旅游部门率先垂范,迅速组建了五大“工作推动中心”,列表作战,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动下,在相关部门共同配合下,在他和他的同事的不懈努力下,现在的扬州旅游,“一主四片”新型旅游格局悄然形成,新型旅游产品开发进展神速,全国首倡的“城市旅游化建设和改造”手笔宏伟,境内外一连串高品位、大影响的城市推介行动,被《新华日报》称为:“凸显了扬州人把整个城市作为旅游载体来精心打造的独具匠心。”他通过联姻媒体强势营销,吸引海内外知名媒体纷至沓来,扬州旅游的形象通过一条条新闻、一篇篇报道展现在世人面前。中央电视台(二套)为他做了十分钟的专访,三次在黄金时段播出。在他的努力下,中央电视台九套也为扬州免费做了长达三十分钟的专题片,多次向全球播出。他倡导区域合作,多次组织宁、镇、扬、马抱团出击。他通过实施“傍大款”战略,借力京、沪、杭等中心城市,力求以最小的营销成本,达到最佳的营销成果。他通过文旅结合助推营销,巧打“文化牌”“名人牌”“盐商牌”,使扬州旅游的文化魅力蜚声海内外,连时任日本国土交通观光大臣的冬柴铁三先生也在扬州旅游宣传的感染下,做起了扬州旅游的推广“大使”。在他手上,为扬州创成了全国首家迄今也是唯一一家“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实现了国家5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零的突破”,第一家4A级休闲景区、第一家4A级文博景区、出境旅游资质的旅行社等现代旅游业态也纷纷诞生。此外,经精心策划、纷纷登台的系列节庆活动、扬州“城市旅游形象口号和标识”的首次全方位、大力度在全国亮相、扬州区域“奥运旅游营销联盟”的组建、扬州“十大城市名片”的海选和“十大精品旅游线路”的征集、“扬州旅游国际化论坛”的举行、“扬州盐商”电视剧的打造、“扬州美女大赛”和“金牌导游大赛”的首次举办、利用“网络红人”效应适时推出“扬州旅游网络形象大使”、面向周边城市首次发售“旅游年卡”、集政务、商务、服务功能于一体的“扬州旅游网”的改版、文化气息甚浓的《扬州旅游指南》和方便快捷的“电子导游——旅游触摸屏”的面世、自主创办的《扬州旅游》杂志的发行、“扬州旅游绿色通道”的开通、旅游大行管“集结号”的吹响等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活动,使一个长期不被人重视的产业——旅游,在不长的时间里,被他做成了社会热点。

走进今天的扬州,你首先感受到的是一股强烈的旅游旋风。从当地媒体对扬州旅游的聚焦,到当地百姓对扬州旅游话题的关注,从高速公路旁边的旅游形象广告牌,到城市街道旁的旅游形象宣传栏,从市民不厌其烦地为你指引通往景点的道路到古街区扬州人热情邀你参观自建的私家园林,从街头的交通警察给你人性化的服务到城市每一个路口的旅游指示牌,旅游名城的感觉时时感染着你。各界纷纷感叹,扬州旅游终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许多媒体惊叹:“扬州旅游无疑正经历着‘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的华丽转身。”2007年8月27 日,中共江苏省委以《快报》形式做出专刊,全面报道扬州旅游发生的巨变,省领导在《快报》上批示:扬州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理念新、思路宽、决心大、措施实”。

张进

(选自《薪火——江苏省民主党派代表人物风采录》一书)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