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日本曾集结70万大军准备要进攻苏联,为何最后却放弃了?
写作不易,作者每天也是辛苦写稿,只是为了养家糊口,希望各位观众老爷可以多多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观看5秒后便可以免费阅读全文啦,感谢各位观众老爷的理解与支持哦~~~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1941年,在东北的关东军营地里,70万日本士兵正摩拳擦掌,谁都以为这次要去苏联干一场大的了!然而,事态突然变了——德国抢先一步,发动了对苏联的闪电战。
关东军的“北进”计划被搁置,取而代之的是对南太平洋的觊觎。于是,就在关东军们还没缓过劲儿时,日本的战略目标一转,锁定了珍珠港!
这个惊天决定,让日本走上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战争之路。
关东军的“雄心”:是时候打个大的?
1941年,日本关东军的兵营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成群的士兵正举枪练射、列队行进,整个东北的日军大本营仿佛要变成一场大型“士兵运动会”。
原因很简单:关东军刚刚接到命令,要进行一次“特别大演习”,准备在战术上打一场前所未有的“硬仗”。
当时的关东军可谓是日本军队的头号王牌,常驻在中国东北,拥有战斗力超群的将士和日本军界顶尖装备,号称“日军之花”。
日本陆军的精英几乎都集中在这支部队上,以至于有人说“关东军走到哪儿,战争就打到哪儿”。日本高层已经有了“北进”计划,想要一鼓作气拿下苏联远东的领土,以图扩展日本的版图和资源来源,而这次的特别大演习,就是要为这一计划做准备。
70万大军齐聚一堂,仿佛一座喷薄而出的火山,誓要一举拿下他们眼中的苏联。
可就在士兵们信心满满、头顶烈日做准备的时候,突然间天降“变数”。6月22日,欧洲战场上,德国直接发动了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这个以速度著称的德军,一鼓作气拿下了苏联的大片领土。
日本高层的心思一下子就活络起来了,原本计划中的苏联敌人,突然变成了德国人收拾的对象,那日本的70万大军,还要不要动?
当时的日本内部为这个问题吵成了一锅粥。想打的人认为此时不动手更待何时,觉得不打就是浪费“天赐良机”;不想打的人则觉得德国来这一出是正好让他们打头阵,日本可以借此机会,免去出兵的代价。
更何况,苏联可不是小鱼小虾。1938年的“张鼓峰事件”、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日本可谓是吃了苦头。那些战役的惨败,让关东军士气受挫,指挥官们深知,苏联红军的实力不容小觑。
所以,一方面,日本跃跃欲试;另一方面,又在盘算得失。这个矛盾,直接让日本的大军部署陷入了拉锯。
是北进,还是南下?日本的两难选择
日本的“北进”计划,并不是一时兴起的冒险,实际上,苏联远东地区的丰富资源早就让日本眼红了。石油、铁矿、木材等等,尤其是石油,这是当时日本最为紧缺的资源,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大量物资几乎全靠进口。
而在中国东北盘踞的关东军则认为,只要再进一步夺下苏联的远东领土,资源就能够保障,军备更是无忧无虑。然而,日本的国内政坛却始终摇摆不定,毕竟,他们还没有完全摆脱对美国、英国等西方列强的资源依赖。一旦战争失利,结果将不堪设想。
在日本军方和内阁中,出现了“北进派”和“南进派”之争。北进派认为苏联当时刚刚被德国重创,国内局势混乱,兵力东移,绝对是“天赐良机”。
而南进派则担心,如果在北方“押宝”失利,日本将面临多方夹击,尤其是会激怒美国和英国。
要知道,日本向来仰仗美英的资源供给,尤其是石油进口占了大头。如果北上对苏联开战,那美英的制裁几乎不可避免,这种局面无异于自掘坟墓。
就在这个“北进”和“南进”的争论激烈之时,美国则悄悄收紧对日本的资源出口,并开始对日本采取经济制裁。作为工业资源的主要供应方,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其实早有先兆:日本自从侵略中国以来,长期依赖从美国进口的钢铁和石油。
1941年,日本的石油储备日渐枯竭。可正当他们准备进一步开拓资源的时候,美国的禁运让日本的工业生产如同断了粮的农田。于是,南进派借机施压,认为与其在苏联的冰天雪地中和红军拼死相搏,不如进攻东南亚,占据更优质的资源和地缘位置。
在这样的环境下,南进派得到了日本军政的更多支持,认为向南发展将带来更多的实惠和资源。
这时,苏联也明白了日本的意图,开始试图稳定日本,以确保东部战线的安全。苏联提出和解,愿意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于是,日本高层在北进和南进之间的天平,逐渐倾向于南方。而此时,距离那个震惊世界的“珍珠港事件”,已经不足半年了。
弃北向南:日本的最后决策
1941年12月7日,随着日本军机掠过太平洋上空、直指珍珠港,这一“弃北向南”的决策达到了高潮。日本的70万大军没有去攻打苏联的领土,而是将大量资源投入了对美国的偷袭行动。
珍珠港事件让太平洋战争彻底爆发,日本用其精锐空军瘫痪了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取得了短暂的战术胜利。
然而,这一选择究竟是“明智之举”吗?很明显,这反而成为日本在二战中走向毁灭的导火索。
美国人并未被彻底击败,反而被这一突如其来的偷袭激怒,整个国家迅速动员起来,战争机器飞速运转。珍珠港事件后,美国迅速提升战备,全面备战。
到1943年后,美国工业和军事实力全面爆发,日本的太平洋扩张彻底被压制。关东军的精锐最终被抽调南下,作为日本在太平洋战场的生力军,却在战斗中一场场惨败,甚至精锐耗尽。
日本原本意图通过南进获得的石油等资源,也随着太平洋战局逆转被彻底切断,原先占领的东南亚也因为盟军的反攻逐渐丧失。可以说,日本赌上了国家命运的南进战略,最终以失败告终。
而在东线的苏联战场,德国因为东部战线过于延展,逐渐陷入僵局,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德国的攻势被彻底压制,苏军逐步反击。
日本的北进计划最终成了空中楼阁,也错失了可能的战略窗口期。到战争结束时,日本的70万关东军已被严重削弱,成了德国失败后的又一例“得不偿失”的大国冒险。
在这场选择中,日本押错了赌注,耗尽了国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