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伤残津贴吗?知识帖来啦!

近日,有网友留言咨询关于伤残津贴的问题,比如,“我发生了工伤,被鉴定为伤残四级,听说每月可以领伤残津贴,这笔费用是多少?”“我们公司有位工伤员工,他可以享受伤残津贴吗?”“伤残津贴有最低标准吗?”等等,小编这就来为网友们答疑解惑。

1 什么是伤残津贴?哪些人可以领?

伤残津贴是对因工致残而退出工作岗位的工伤职工工资收入损失的合理补偿。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可享受伤残津贴的工伤职工有两类:

一是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由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

二是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用人单位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

2 伤残津贴标的发放标准是什么?

伤残等级不同,待遇标准也不同,伤残情况越重,津贴标准也越高。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标准为:一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90%,二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5%,三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80%,四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5%。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工伤职工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停发伤残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低于伤残津贴的,由工伤保险基金补足差额。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以伤残津贴为基数,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的,保留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安排适当工作。

难以安排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月发给伤残津贴,标准为:五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70%,六级伤残为本人工资的60%,并由用人单位按照规定为其缴纳应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伤残津贴实际金额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由用人单位补足差额。

温馨提示:以上本人工资是指工伤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本人工资高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300%计算;本人工资低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照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

3 伤残津贴是一成不变的吗?

伤残津贴会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工伤保险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工伤保险待遇调整和确定机制的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17〕58号)对工伤保险相关待遇的调整和确定作了进一步的规定,明确了伤残津贴调整的公式和原则。

4 本市伤残津贴有最低标准吗?

有的。

《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伤残津贴、供养亲属抚恤金、生活护理费的标准,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根据全市职工平均工资和生活费用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调整办法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拟订,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第五十五条规定:按照本办法规定计发的一级至四级工伤人员当年度伤残津贴和因工死亡人员供养亲属抚恤金,低于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公布的上述两项工伤保险待遇最低标准的,按最低标准计发。

目前,本市公布的伤残津贴最低标准为:致残一级:9344元/月;致残二级8705元/月;致残三级8182元/月;致残四级7646元/月。

举报
评论 12
  • 还是别叫“伤残津贴”吧,干脆叫“伤病残死贴”吧,有伤病残就干脆到火葬场领的那种。

  • 病退改成伤残津贴。有意思吗?换个名字说明工作了,做事了

  • 改变不了不想出钱的问题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计划于10月下旬返回
“美得不真实!”西安一女大学生因长相太美被质疑,校友:她是聋哑人,对同学们都很好
商人称遭民警逼迫签下1200万元调解协议,被羁押8个月后检方不予起诉
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何金堂被查(附简历)
在空间站驻留约6个月 神舟二十号任务清单发布
前天06:12

万万没想到,美国现在对中国使的招,跟当年整垮日本用的手段一模一样!如今他们计划已完成一大半,只要供应链彻底成型,美国根本不用动武,就能达成目标……   确实,万万没想到,美国现在使的招数,跟当年整垮日本的那一套,几乎是一模一样——就是先磨着你,让你麻木,然后等你疲了、松劲了,突然来一记重拳,力图一击致命。只不过这回换了对象,中国成了他们眼中的“威胁”,而他们的小算盘,也早就不是秘密了。   先回顾下当年他们怎么搞日本的。80年代,日本经济如日中天,科技产业风头无两,美国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结果呢?   广场协议一签,日本被迫升值日元,出口竞争力大降,国内资产泡沫迅速膨胀、破裂,然后就是“失去的三十年”。   而今对中国的套路,换汤不换药——只不过这次是升级版的,从汇率操控、科技封锁到产业链转移,一环套一环,玩得更深、更狠。   比如说,他们说要“去风险”,实则就是变着法子要把中国踢出全球产业链核心地带。芯片禁令一出,不光拉上日韩,还怂恿欧洲搞所谓的“技术联盟”,连台积电都被逼着去美国设厂。   这就像什么?像是拆你家灶台,还不许你自己做饭,非得去他们家买“快餐”,既贵还不顶饿。可问题是,这套手段放在今天的中国,真不一定管用。   为啥?因为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全球分工中只能做“世界工厂”的角色。现在的中国,不仅有世界最全的工业体系,还是唯一一个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高铁、5G、人工智能,到新能源汽车、清洁能源,中国早就不只是“制造”,更是“智造”。   你说他们想靠产业链转移来孤立中国?可现实是,中国这几年反手就在推动“双循环”:外部被卡,那就打通内部循环。   宁德时代、比亚迪这种新势力迅速崛起,不靠欧美订单一样活得滋润。再看华为,芯片被卡得死死的,结果人家反手一个“Mate 60 Pro”震惊全球,虽然技术上还有差距,但这个信号释放得足够明确:中国不靠你,也能卷出一条新路。   他们还想着拖垮中国经济?那咱们就来比比谁更耐熬。2023年中国GDP增速依然是主要经济体里最高的之一,反观美国,国债已经飙到34万亿,债务利息快把财政拖垮。   军工复合体压着政治运转,美元加息一边薅全球羊毛,一边反噬本国实体,银行倒闭、制造空心化的后果正在反扑。就像底特律的废墟和深圳的灯火,谁在爬坡谁在下坠,一目了然。   更关键的是心态。美国焦虑的点不只是中国强大,而是中国这强大来得“踏实”:一砖一瓦造出来的高铁、一个一个建起来的卫星工厂、一个个干出来的成果。中国搞的是百年大计,不图眼前虚名,而美国在全球玩的是金融泡沫、政治包装、舆论操控——看起来声势浩大,实则外强中干。   他们以为搞乱供应链,限制技术,就能逼中国回到原点,可结果往往是逼出中国的“备胎”体系和技术突围。就像他们重金打造的芯片联盟,反倒促成了中国芯的国产化速度加倍。你切我供应链,我造自己的;你卡我技术路,我开新赛道。   所以,表面上看美国这一套“慢磨 重击”的组合拳已经打了大半,仿佛只差临门一脚就能封喉,可现实往往不是“按图索骥”。中国不但没被拖垮,反而越打越强,关键技术开始突围,内循环体系不断夯实,全球布局越来越稳。   这场博弈,拼的不是谁喊得凶、谁动作猛,而是谁走得稳、后劲足。你看福建舰刚刚下水,美国老航母排队进厂修;你看中老铁路通车,东盟国家排着队要合作;你看中国出口一架高铁列车,美国却还在为一条地铁线扯皮十年。   所以啊,美国这招也许能让一部分国家动摇,但它未必能动得了中国的根。因为中国人不是靠运气强大的,而是靠一代又一代人闷头苦干、扎根实业、不断超越。从他们眼中的“世界工厂”,到今天的“科技强国”,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新兴市场了。   美国的算盘也许打得很精,但中国的步伐走得更实。等到“白菜田”真堆满了仓,谁输谁赢,其实早就写在今天的行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