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譬如钮文新.40年40个瞬间|海外留学(1978年12月26日)[J].中国经济周刊.2018(50):22—23.
[2]譬如钱江称:“在52人赴美留学之前,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劫难涂刷的巨大空白…….整个世界上几乎没有中国留学生的群体身影。”见:钱江.1978:留学改变人生——中国改革开放首批赴美留学生纪实[M].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2.
[3]此时高等教育部、教育部已经解散,留学工作改由国务院科教组(1970年7月1日成立)主管。
[4] 中科院联络局.竺可桢、吴有训、杜润生等与英国皇家学会代表团关于交换科学人员问题谈话的纪要(1962年10月5日)[R].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62-4-23。转引自:徐丁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皇家学会科技交往的建立和恢复[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3):122-130+160.
[5] 中国科学院人事局.关于与苏萨兰商谈1966年向英国派科技进修生问题的请示[R].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67-04-0025.
[6] 中国驻英国代办处.有关英皇家学会会长等人表示希望恢复中英文化交流的情况报告(1970年11月14日)[R].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72-4-17。转引自:徐丁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皇家学会科技交往的建立和恢复[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3):122-130+160.
[7]中科院.关于英国皇家学会会长等人希望恢复中英文化交流的函(1970年12月25日)[R].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72-4-17。转引自:徐丁丁.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皇家学会科技交往的建立和恢复[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3):122-130+160.
[8]大视野精选.1973年英国报纸刊登消息:“四位中国Doctor来了!”[EB].凤凰大视野,2022-3-21.
https://mp.weixin.qq.com/s/e837nhqoz49N5M9MFNinRQ
[9]徐丁丁.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科学院与英国皇家学会科技交往的建立和恢复[J].当代中国史研究,2019(3):122—130+160.
[10]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年谱(1949—1976)•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 558.
[11]熊卫民对沈恂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20日),熊卫民对王克仁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19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12]李福林,陈永楷. 让梦飞翔——浙江山村走出的科技发明家张其善[M].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2. 81、84—86、89、92—94、100、102—103.
[13] 中科院及有关所1972年至1977年执行国务院科教组赴英国进修计划的有关材料[R].中国科学院档案馆,1977-35-0001.
[14]国务院科教组[73]科教外字005号文件《关于1973年向英国派遣留学生事》
[15]国务院科教组[73]科教外字005号文件《关于1973年向英国派遣留学生事》
[16]国务院科教组[73]科教外字005号文件《关于1973年向英国派遣留学生事》
[17]沈恂. 难忘:亲历1973年周总理派到西方留学[EB]. 知识分子,2019-01-20.
https://mp.weixin.qq.com/s/t-pHDYcea5WjVVcDxls4Fg
[18]熊卫民对王克仁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19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19]国务院科教组【73】科教外字005号文件《关于1973年向英国派遣留学生事》
[20] 陆平一. 共创上海新辉煌[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329.
[21]综合沈恂、张其善、许社全的回忆。
[22]据中国科学院档案(中科院及有关所1972年至1977年执行国务院科教组赴英国进修计划的有关材料.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77-35-0001) 和当事人口述史制作。参考了凤凰卫视编导文雪瑞在拍摄纪录片《红色进修生》期间搜集的名单。
[23]熊卫民对沈恂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21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24]熊卫民对王克仁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19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25]熊卫民对沈恂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21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26]多位科技进修生的传记或回忆文章都谈及“争面子”心态。譬如:韩京梅.忠于事业甘于寂寞勇于奋斗——记朱晓东院士.见:朱晓东主编.朱晓东院士集[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年,第4-17页。
[27]熊卫民对沈恂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21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28]熊卫民对王克仁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19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29]此要求见诸于外交部和国务院科教组于1974年8月27日印发的《出国留学生守则(草案)》。可参见([1],页154—156)。
[30]熊卫民对沈恂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21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31]据中国科学院档案(中科院及有关所1972年至1977年执行国务院科教组赴英国进修计划的有关材料. 中国科学院档案馆. 1977-35-0001) 和当事人口述、当事人传记制作。档案中只提了前17人名单。
[32]熊卫民对沈恂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21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33]‘RS Delegation—lunch with Chinese ambassador’, 10 May 1974, Royal Society archives 17/1/5/4 (China—General), 转引自Agar, Jon.“‘It's springtime for science': renewing China-UK scientific relations in the 1970s.”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vol. 67,1 (2013): 7-24.
[34]熊卫民对沈恂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20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35]熊卫民对沈恂研究员的访谈(2022年11月21日),录音藏于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
[36]分别为孙曼霁(中科院院士,1991),赵忠贤(中科院院士,1991),吴祖泽(中科院院士,1993),曾毅(中科院院士,1993),朱晓东(工程院院士,1996),刘以训(中科院院士,1999)
[37]沈善炯被代表团中的某些人逼得差点自杀,详情可参见:熊卫民. 金霉素•牛棚•生物固氮——沈善炯传[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150-165页。
[38]田正平主编.中外教育交流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1017-1018页.
[39]转引自:苗丹国. 出国留学六十年: 当代中国出国留学政策与引导在外留学人员回国政策的形成、改革与发展[M].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0.第168-171页.
[40]熊卫民.改变中国留学历史的两封信.南方周末.2014-11-20.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