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在东北由弱变强的历史
众所周知,三大战役第一战是辽沈战役,打完辽沈战役之后,东北全境就解放了。那在辽沈战役之前,我军在东北是如何一步步变强的?那些著名战役“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何从入关10万变成出关100万?......为了弄清这些疑惑,本文就来梳理一下我军在东北由弱变强的历史。
【苏联出兵东北】
1945年8月,苏军出兵东北。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苏军在日本投降后,依照《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于三个月之内撤出东北大部军队。按照协议,苏联将东北地区所有的资源移交给民国政府,并且将东北各大城市移交给了民国政府,对于日本遗留的大量武器装备则提供给了国共双方,客观上增强了我军在东北地区的军事力量。
【东北民主联军】
1945年10月30日,蒋介石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国军最高统帅,并陆续调来国军精锐挺进东北,这些国军大部分美式装备,经过美军训练。
我军为反击国民政府的计划,依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决定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一批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会同东北原有部队执行发展东北的战略任务,部队共11万余人。同时,延安及各解放区的中共党政军干部约2万人,也陆续进入东北。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肖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到年底陆续成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10个军区,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兵力发展到27万人。 1945年11月14日,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剿匪】
东北民主联军把工作重心转向距离国民党占据的大中城市较远的城市和乡村,以师(旅)为单位开始有重点地分散到东北各地,发动群众,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建立根据地。到1946年3月,全区歼灭土匪7万余人。在这期间,对部队初步进行了整编,将原来划分的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实行新老部队合编,以主力的大部划归各军区指挥,重新调整了各省军区和军分区,抽调少数主力部队充实地方武装。
【一战四平】
1946年3月13日,驻四平苏联军队全部撤离。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在苏军撤离后首先控制沈阳以北的长大铁路干线城市,并由西满军区部署首先夺取战略要地四平,总指挥为钟伟。东北民主联军于1946年3月15日攻占了四平西郊飞机场,1946年3月16日晚围住四平城。战斗于3月17日凌晨2点打响。激战10个小时战斗结束。除200多名守军逃跑外,其余3,000多守军和政府官员被俘或被歼。俘虏了国民政府辽北省政府主席刘翰东、保安司令张凯及王大化、王耀东等3000余人。
【二战四平】
1946年3月31日,国军司令长官杜聿明集中5个军11个师的兵力由沈阳地区向南满和北满发动大规模进攻。林彪决定迅速从东满、南满和西满调兵遣将到四平南部集结,准备同杜聿明集团在四平地区开展一场大会战。四平战役一触即发。
1946年4月18日,国军新一军三十师,开始向四平南郊的海丰屯、玻林子和鸭湖泡等阵地发起正面进攻,东北民主联军守城部队还击,四平战役正式打响。激战一月后,我军决定守城部队于5月18日全部撤离四平。第二次四平战役以失败告终,但在四平城内外的阻击破坏了国军原定1946年4月2日占领四平的计划,成功地为友军占领黑龙江重要城镇争取了时间,也为巩固后方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
【王继芳叛逃事件】
1946年春,国共双方在四平展开了一场争夺东北控制权的战斗。在与拥有绝对制空权的美械敌军苦战了一个月后,林彪所部于5月18日夜从四平阵地撤离,并准备在老爷岭及长春布置新的防线。这次撤退组织地极为成功,次日早晨冲进四平街的新一军居然一个俘虏也没有抓到(1946年5月19日王叔铭致俞济时呈蒋中正电)。然而作战科长王继芳居然主动投敌,并给我军的后续作战行动带来很大困难。
杜聿明通过王继芳的供述不但摸清了我军的编制情况、部署方位,而且了解到了我军各部队作战能力的差异和具体伤亡情况。根据这些情报,杜聿明在布置追击战斗力较弱的部队时,可以大胆突进,极力扩张战果。
对林彪而言,王继芳的叛变给部队的战略转移带来了大麻烦。王继芳叛变后,这些他所知道的作战计划全部作废,东北民主联军径直弃长春北撤。这样匆忙的改变指示,再加上林彪下令改了电报密码,的确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东北局调整】
1946年3月,东北局决定迅速占领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确保控制北满。4月我军顺利占领三座城市后,局势突变,国军调孙立人新一军、廖耀湘新六军、陈明仁第七十一军等精锐北上,由白崇禧、杜聿明指挥。尽管林彪、陈云建议撤出长春,彭真主政的东北局决定坚守长春,林彪被迫率军在四平阻击国军精锐,最终不敌溃败,我军撤往松花江以北。军事上的失败使林、彭的分歧充分暴露了出来。6月16日,中央决定改组东北局,以林彪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彭真改任东北局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
【六月停战令】
六月停战令是指1946年6月5日,国共双方达成东北停战15天的协议,自6月7号正午起正式生效。后又延长7天,至6月30日。实际上,国共双方在东北战场停战了四个多月。至1946年10月底“一保临江”时才恢复大规模交战。在美国杜鲁门总统支持下,来华调停国共内战的美国总统特使乔治·马歇尔下令自1946年7月29日到1947年5月26日,美国政府对国民政府实行武器禁运。事实上,武器援助到1947年11月才恢复。有学者认为,这一停战令是国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失败的重大原因之一,其历史影响甚至大过西安事变。
【土地改革】
1946年6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决定利用国军战线延长、兵力分散、暂难继续大举进攻的时机,进一步集中力量清剿残余伪军和土匪,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同时,加紧部队的整顿和建设。此外,还分别成立了东北军政大学、东北医科大学和炮兵、工兵、测绘、通信、军需、汽车、航空、外国语等各种专业学校,有计划地训练各种人才,以供部队发展和作战的需要。
【新开岭战役】
新开岭战役(1946年10月19日-1946年11月2日),是1946年10月东北国军进攻辽东会战中的一场战斗。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在宽甸县新开岭伏击全歼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二军之第25师。这是东北战场共军第一次歼灭国军一个整师的战斗。
时任四纵十一师副师长周光回忆新开岭之战的意义:“这个师号称‘千里驹’,我们把他们全部消灭了,师长李正谊和副师长都抓到了。这一次收获很大,我们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但是付出的代价值得,因为这次战役消灭了这个师后,敌人再也不敢一个团、一个师的,离开他的主力部队跟着我们深入一百多里路,不敢了。这样便于我们部队活动,对进攻东北的敌人是个严重的打击。”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1946年11月,国军司令长官杜聿明为实现其“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调集6个师的兵力,准备向临江地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或驱逐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同时以新编第1军、第71军主力扼守长春、永吉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点,阻止东北民主联军北满部队过江南援。
这时,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仅剩临江(今浑江市)、濛江(今靖宇县)、长白、抚松等四县。鉴于坚持南满根据地对扭转东北战局意义重大,东北局派副书记、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陈云兼任中共中央南满分局书记、辽东军区政治委员,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萧劲光兼任辽东军区司令员,到临江统一领导坚持南满根据地的斗争。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林彪决心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满和北满部队紧密配合,集中优势兵力主动打击敌人的作战方针。基本部署是:以南满部队在临江地区迎击进攻之敌,保卫南满根据地;以北满部队主力伺机南渡松花江,在长春、永吉以北地区寻歼分散之敌和由长春、永吉出援之敌,策应南满部队作战。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历时3个半月(1946年12月17日-1947年3月27日),东北民主联军南满、北满部队密切配合作战,东满、西满部队积极出击,以战役上的积极进攻达到了战略防御的目的,共歼灭国民党军4万余人,收复城镇11座,挫败了国民党军“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战略计划,削弱了其机动兵力,迫使其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东北民主联军南满根据地的局面得到显著改善,北满根据地得到巩固,东满、西满根据地也得到发展。
此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国共双方在东北战场上攻守局面彻底改变,随后我军在东北转入反攻。
【夏季攻势】
1947年4月20日,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46万人。
1947年夏,为了配合关内战场,结束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保卫战后被分割于南、北满的局面,进一步消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从而彻底转变东北战场局势,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5月发动强大的夏季攻势。针对国军分散守点的特点,以围城打援主要战法。1947年7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夏季攻势结束。攻势历时50天,歼灭国军8.3万,攻占城镇42座,扩大解放区16万平方公里。缴获各种炮1039门、机枪2500挺。国军被压缩在中长铁路、北宁铁路地带少数据点上,被迫由全面防御转入重点防御。
【三战四平】
发动夏季攻势后不到20天时间,我军相继解放了长春、吉林、四平周围的数十座中小城镇。为了进一步扩大战果,占领东北交通枢纽、切断国民党南、北满之间的联系,1947年6月初,东北民主联军决定攻取四平。1947年6月11日外围战斗打响,激战20日后,我军于6日30日拂晓全部撤离四平战场,四平攻坚战结束。第三次四平作战,以东北民主联军失败而告终。林彪在干部会上三次检讨:三打四平完全由我负责,主要是我情况掌握得不够,太急于求成。如果不那么快地下决心攻城,坚持围城打援后再攻城,结果会好得多;另外,这次攻坚战暴露了我们部队攻城能力不强,主要是我研究得不够。(注:三战四平属于夏季攻势第二阶段)
【秋季攻势】
1947年8月初,蒋介石派陈诚接替杜聿明,陈诚扬言六个月恢复东北局势。为“确保北宁线,打通锦承路”,1947年9月6日,陈诚派兵分三路对热东、辽西地区扫荡。
为配合南线作战,北线的东北民主联军于1947年9月14日起发起秋季攻势。先由南满部队对北宁路及其两侧地区发起进攻,歼灭守备薄弱之敌,诱使沈阳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主力南调。而后又以北满部队在中长路沈阳以北段发动攻势,使敌首尾不能相顾。在为期近两个月的秋季攻势中,东北民主联军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约6.9万人,迫使敌人退缩在锦州、沈阳、四平、长春、吉林等仅占东北总面积14%的34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陷入更加被动的局面。秋季攻势还调动华北国民党军队5个师增援东北,有力地配合了晋察冀野战军的作战。
【冬季攻势】
1947年,东北国民党军连遭东北民主联军夏、秋季攻势的打击后,被迫收缩兵力,物资供应匮乏,陷入困境。部队经过扩编增补,共有总兵力58万余人。此时,东北民主联军已发展到73万余人,其中野战部队42万余人。东北民主联军决心利用严冬江河结冰、便于机动兵力的有利条件,集中全部野战部队,在地方部队配合下发动冬季攻势。冬季攻势于1947年12月15日开始,于3月15日结束。歼灭9个师(含争取1个师起义)共15.6万余人,攻占城市17座,将东北国军压缩于锦州、沈阳、长春3个孤立地区。解放区占东北的97%,人口达到86%。
(注1: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
(注2:1948年1月17日,卫立煌执掌东北军政大权)
【四战四平】
东北民主联军经过1947年秋季攻势,彻底转为战略反攻,完全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1947年12月东北民主联军又发起了强大的冬季攻势,各路兵团一起出动,出其不意奇袭沈阳外围国民党守军。先后攻克彰武等城市。歼国民党5.7万余人,并争取了五十八师起义。
此时,东北的国民党军队由于接连丧师失地,接任陈诚职务的第三任国民党东北战区司令官卫立煌到任后,为扭转被动局势,改变了陈诚的“固点、联片、扩面”的方针,提出“重点不重线”的主张,计划在不得已时放弃吉林,收缩兵力于长春,尔后视情况发展南退四平,集中兵力固守这一铁路交通要点,等待蒋介石援兵东北。
根据这一形势,东野为了拔掉国民党军沈阳至长春间的立脚点,断绝国民党恢复南北联系的可能,以便对长、吉、沈、锦之国民党军各个击破,为解放全东北创造条件,决定乘冰雪未融,道路尚可通行,仍有利于大兵团行动的良好时机,再次进攻战略要地四平。
1948年3月4日战斗打响,3月13日战斗结束。
在四平四次作战中,国共双方累计投入兵力达94万余人次,总计作战时间长达63天。四平各次作战的得失都直接或间接地关系着国共在东北的全局性战略得失,因此,双方不惜投入精兵良将,鼎力相夺,攻守进退,互有胜负。四平几易其手。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之战中,以总计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8千余人,最终掌控了战略要地四平。至此,东北国民党军被全部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三块互不联系的孤立地区。
(注:四战四平属于冬季攻势)
【打长春还是打锦州】
1948年4月18日,东北局就打长春进行讨论,计划从5月中旬开始进行长春战役,用九个纵队攻打长春,以围城打援手段,准备4万人之伤亡,在10-15天内结束战斗。5月发起长春外围作战同时准备打击由沈阳出援的国军,但是战斗中发现部队对坚固设防的大城市攻坚存在问题,而且卫立煌以是“围城打援”圈套为由在沈阳按兵不动。于是我军在“打长春”与“南下北宁线作战”多次反复,侧敌南进作战还有后勤补给的担忧。7月20日,东北局讨论认为攻打长春一举全歼守军没有把握,应以最大主力开始南下作战为好。
8月中央对东北野战军南下作战的顾虑提出批评,随后东北野战军作出南下切断锦州、山海关守线,截断北宁铁路,封闭、歼灭国军的战役决心。9月中央在《关于辽沈战役作战方针》中提出“要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将主力使用于锦州—唐山一线……”“确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以求全歼卫立煌集团,完全获得东北地区这一战略资源重地。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南下,向北宁铁路锦州至昌黎段进攻,辽沈战役开始。
10月2日下午,林彪得悉,国民党海运4个师到达葫芦岛。如果攻锦的部队被沈阳、锦西、葫芦岛之敌夹击怎么办?于是林彪又犹豫起来,命令暂停前进。10月2日22时,林彪以林罗刘名义起草向中央军委发去的特急电报,又想放下锦州去打长春。
10月3日晨,列车已到达彰武以北的冯家窝棚。罗荣桓经反复考虑,认为应当坚持打锦州。他在同刘亚楼商量后一同去见林彪。罗荣桓建议林彪仍然执行打锦州的决定。林彪征求刘的意见,刘同意罗的建议。最后,由罗荣桓起头电报,林罗刘三人边议边写,你一句,我一句,很快起草完了。罗荣桓最后又读了一遍。林、刘都表示同意。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东北人民解放军向被分割于沈阳、长春、锦州等地的国军发起进攻,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收编卫立煌所率领的部队计47.2万人。东北人民解放军控制了东北全境。辽沈战役胜利后,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310万人,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首次在兵力数量方面超越国军。1948年11月14日,毛泽东起草《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文,表示:“原来预计,从1946年7月起,大约需要五年左右时间,便可能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现在看来,只需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