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吴成章,中国篮球唯一在世的“先行者”
活到100岁,吴成章又一次成了“名人”。
近日,中国篮球名人堂首次启动“中国篮球先行者”举荐活动,提名名单中,李震中、吴成章和黄烈一同入选,三人中,吴成章是唯一在世的“先行者”。
由忘年交李维嘉陪同,在位于肇嘉浜路自己家附近,吴老与记者见了面。尽管以轮椅代步,百岁老人精神仍非常不错,他说:我的一生,我的家庭,我的生活,都和篮球分不开。
图说:吴成章近照 图由李维嘉整理提供(下同)
一米七六的中锋
吴成章身高1.76米,身材不占优势,但篮球生涯起步,打的却是中锋。吴成章在四川北路的上海青年会中学(现同济黄浦设计创意中学)念书时,学校拥有国内最早的室内篮球馆。他经常去看成年队“冰队”打球,有一回球队人手不够就叫上他一起,大家发现这位“阿弟”球技不错。1942年上海华联篮球队组建,吴成章被吸收入队,并承担起中锋的重任。
“当时队里最高的是张显崙,他是篮球国手张大维的父亲,有一米八十多,”吴成章说,“但他已经三十出头了,而我年纪轻弹跳又好,跳绳能跳三飞,所以刚进队就安排我打中锋啦。”
图说:吴成章在伦敦奥运会篮球赛场
抗战胜利后,上海成为国内篮球运动发展的中心。来自海内外的高水平球队云集沪上,如天津的华胜队,西南地区的昆渝队(拥有前国手唐宝堃等名将),驻沪美国海空军篮球队,菲律宾华侨群声队等。其中尤以菲律宾华侨群声队因十战十胜、打遍申城无敌手,被体坛名记桑榆喻为“中国篮球运动分水岭”。这道分水岭,也是吴成章篮球生涯的重要一步。他发现,华侨群声队进攻前习惯性喊“拉布拉布”,意识到这是对手运用新战术。赛后,吴成章请华侨队的几名主力吃饭,虚心求教,“我问‘拉布拉布’是什么意思?他就告诉你,这个叫‘连续掩护’。不是单个的掩护,是连续掩护。”
图说:吴成章(后排右一)随上海华联篮球队访问京津两地
吴成章便将这种打法运用到自己球队的训练和比赛中。两年后的全运会篮球决赛,上海队与菲律宾华侨队狭路相逢,吴成章率队以彼之道还彼之身,为上海男篮赢下第一座全国冠军。当年评选“篮球十杰”,吴成章是男篮第一名。“在国际饭店颁奖,对我个人是最大的荣誉。我有4万多张选票,比第二名多一千多张。”
图说:1951年全国篮排球大会华东区上海男子篮球甲队全体合影,后排左三为吴成章
上海篮球的底蕴
巴黎奥运会期间,本报刊发《76年前,他在中国与奥运会之间架起一座特别的桥梁》一文,讲述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期间,留法的上海青年钟宝炎自费采访报道奥运会的故事。在留存的相关资料中,有钟宝炎署名“钟震”发表在《申报》上的,关于中国男篮在奥运大赛中的报道。其中中国队1分险胜韩国队的比赛,文中写道:“右锋吴成章以迅速姿态,以一口气运进两球,局势渐渐转佳……最后三分钟时,李世侨、吴成章相继建功,分数扶摇直上,又以四十七比四十八只有一分之差。”
图说:吴成章(前排左一)与队友在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现场
1948年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10名队员中,李震中、吴成章、包松圆等5人来自上海,撑起半壁江山。吴成章说,这是上海篮球的底蕴,也是时势所趋,“之前北方的篮球水平高,后来东北局势变化,球员回不去,就留在上海打球。”当时上海篮球协会组建了男子和女子篮球联赛,并分为甲组、乙组和儿童组,种类和水平都在国内领先。上海解放后,篮球运动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作为青年代表,吴成章受邀赴北京参加全国体总筹备会,所在的上海华联篮球队受团中央邀请,北上京津冀打表演赛。
图说:吴成章代表中国在1948年伦敦奥运会男篮比赛中(右下穿4号球衣者)
陕西南路上,吴成章和队友日常训练的原市立体育馆,扩建成国内少数能容纳3000名以上观众的专业体育馆。上世纪50年代,上海队的篮球赛球迷都要提前一天通宵买票,队伍一直排到南昌路,买不到票的,比赛时干脆站在体育馆门外听。周边道路被挤得水泄不通,连公交车也不得不停驶。
1951年前苏联篮球队来访,在市立体育馆,号称“地板王”的吴成章与他们交了手。“苏联队员个子高,但是我运球好,一个人在前场运了两三分钟,苏联队就是抢不到我的球,观众看得高兴极了。”他说,“但输了这么多分,我们还是受到很大触动。”
很快,第一次全国篮排球大会在北京举行,篮球成为全国第一个体育单项比赛项目。上海男篮赢得华东区冠军,作为球队主力,吴成章原本有机会去北京亲手捧杯、见证历史性的时刻,但在领导的反复劝说下,名额让给了年轻队员,后者也不负众望,以全胜战绩夺冠,为上海篮球举起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座全国冠军奖杯。
国手儿子的骄傲
大力发展篮球的华东军区来上海打比赛,输了几十分,于是想到挖教练,瞄准了在上海回力队执教的吴成章。“我没想要参军,年龄大了,快30岁了。他们一定要我去,就敲锣打鼓把我送过去了。我到南京去,老婆、小孩都去了。”1955年华东军区改为南京军区,吴成章又成为南京军区篮球队教练,率队多次获全军冠军,荣立个人三等功。20世纪60年代,吴成章调八一队当总教练。
儿子吴忻水跟随吴成章在部队生活,也喜欢篮球,后来南京成立青年篮球队打全国比赛,要把他招进队里。刚开始吴成章没答应。“我说他要上大学的,打了球没法复习,怎么考大学?南京市篮球协会找到我说,没问题,他考哪个大学?”
图说:吴成章父子
后来吴忻水去了镇江军区参军,之后转到江苏省军区,吴成章并没有动用关系让儿子进自己的球队。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打组织后卫的吴忻水被招入南京军区队,之后加入八一队,并成长为队里的灵魂人物。上世纪70年代末,吴忻水代表中国男篮两夺亚锦赛冠军。在与来访的美国大学生全明星队的友谊赛中,吴忻水率中国队两度击败对手。他先后获得全国十佳运动员和中国篮球五十杰的荣誉。
吴成章说儿子像自己,个子矮,但“地板”功夫(运球)很好。“打后卫,脑子清楚,要能看到全场,球该传哪里,人该跑哪里。”讲到这里,吴成章突然感叹了一下岁月,“他(吴忻水)现在也80岁啦。”
重返伦敦的遗憾
退休后,离不开篮球的吴成章与李震中等组建古花篮球队,因为队员均年届古稀或花甲,“不到年龄不能参加。”身为教练的吴成章兼任队长,讲起来,他的队友有不少篮球圈外的,但都鼎鼎大名,比如演员舒适、岑范和乔奇,球队顾问是主演《女篮五号》的秦怡,“我们这支球队组建早,出访比赛赢得多。后来其他省市也开始组建老年篮球队。”
图说:吴成章(左四)与古花篮球队队友
1993年,古花队成为大陆第一支出访台湾的业余篮球队,让两岸球迷津津乐道的,是中国篮球的四位“奥运元老”,一同参加过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李震中、吴成章、黄天锡和于瑞章,在40多年后首次重逢。报纸以《白发老将 煮酒话旧 笑谈当年豪情》为题,特别报道了这次聚会,“参加四八年伦敦奥运男篮赛的十位队员,目前仅五位健在,其中有四位老国手生活的重心仍离不开篮球……”并称吴成章等人“虽然各个年逾七十,但仍不减当年豪气。”
图说:1994年元旦四位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国手在台北重逢,(左起)黄天锡、吴成章、于瑞章、李震中
2012年伦敦奥运会,88岁的吴成章了却心愿,应英国驻上海领事馆邀请,赴伦敦现场观看中英两队的篮球赛。故地重游,吴成章遇到昔日对手、1948年伦敦奥运会英国篮球队队员普莱斯。当年,小组被淘汰的中国队在名次赛中以54比25击败英国队,最终获得那届奥运会的第18名。吴成章与普莱斯握手,拥抱,后者还找来当年比赛的球衣、球裤,可惜吴成章的4号球衣因为岁月动荡早已散落,只好讲这次来旅游忘带了。吴成章想去看看当年奥运会给球队摆庆功宴的华人饭店Lion,遗憾的是,已经找不到了。
图说:吴成章与伦敦奥运会英国男篮队员普莱斯重逢
很快,经过提名和终审,三位“中国篮球先行者”将获得举荐进入中国篮球名人堂。对这份即将到来的至上荣誉,百岁吴成章说:“我打球的时间比较长,对国家好像有一点贡献吧。”(新民晚报记者 金雷)
场外音|传递精神力量
“中国篮球先行者”首次启动评选,是对篮球文化建设的补充。篮球传入中国百余年,一些功勋卓著的前辈虽年代久远,却充当了传承和发扬的基石。若无他们的先行,哪来今日的发展?
篮球发展的断层,被接续上了,历史有望得到完整的记录。为“篮球名人堂”建言献策时,篮球名宿丛学娣说,希望被举荐人除了贡献力和公信力外,能起到传递精神力量的作用。那些先行者身上,就拥有这样的气质和能量。
吴成章打了80多年篮球,从球队“阿弟”,到奥运国手,再到八一队总教练,退休后自组球队民间交流,他对这个项目的热情,贯穿一生。他们这代人,是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努力攀向高峰的,身上吃苦、钻研和敬业的精神,正是现在年轻球员普遍缺乏的。这些先行者不仅是那个年代杰出的代表,也是今天篮球运动的楷模。
建议年轻的篮球人多去了解吴成章等先行者的故事,你会发现,中国篮球一路走来,好似一座巨大的宝藏,其中最打动人的,是发自心底的爱。如果今天的篮球青少年能从自己身上找到这份爱,“中国篮球先行者”的评选,就兑现了它的初衷。(金雷)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