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菜市场“+”出新业态
来源:【紫金山新闻】
在汉中门菜场买菜到门口加工,即可带走可口又健康的菜品;走进干净整洁的科巷新市集,街头理发、银发餐厅、快餐小吃应有尽有;刷刷手机、动动手指,家门口的新鲜蔬菜即可送达家中……如今,走进南京的各大菜场,最大的感受是超市感、精致范、潮流味扑面而来。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解到,我市主城各区为菜场进行多样化赋能已成共识,“菜场+”正在塑造着全新的菜场生态。同时,如何摆脱千篇一律的老面孔,赋予鲜明个性,使菜场更具备区域辨识度,则成为不少菜场的思考和发展方向。
“旧烟火”中长出更多“新业态”
近日,多座城市菜市场出现“代炒菜”服务,在汉中门菜市场门口的加工菜店,门口时常排满了人,从菜场买菜,直接到门口加工,从菜篮直接到炒菜锅,极大的方便了傍晚归家心切的“上班族”。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玄武区北京东路36号,沿着电梯直上二楼,兰园集贸市场映入眼帘。市场为南北走向,主通道地面白净清爽,两侧设有摊位,面点区、蔬菜猪肉区、牛羊肉及水产区等依次排开,不少市民站在摊点前选购。宁鲜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定位不仅限于食材交易,而是“惠邻”。经过前期走访时发现,市场附近缺失生活类店铺,因此,更新时将菜场转移到二楼,在一楼打造沿街商铺,引入药房、超市、理发、杂货、花鸟植物等便民服务类商铺,让周边居民实现“一站式”购物。
菜场的“旧烟火”中长出更多“新业态”,以此形成的菜场综合体在我市主城的多个菜场已有体现,在网上火出圈的南京科巷新市集也是其中之一。宽敞整洁的内部环境、走在潮流前线的直播间、一楼的手工品市集、各类小吃摊位和桌椅整齐排放,颠覆了大众以往对菜市场“脏乱差”的印象。
“孙师傅,帮忙配把钥匙哎。”“孙师傅,还有配套的水龙头阀门呀?”昨天,在位于科巷新市集一楼的孙记修制坊,陆续有不少居民热络地与老板孙盘庆打着招呼,孙盘庆则笑呵呵地一一解答。
明商集团科巷新市集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科巷新市集升级焕新后,在保留烟火气上下了不少功夫,除了文化味和菜场氛围的营造,科巷新市集里还引入了“街头理发”、银发餐厅、花草无人售卖店等特色小店,为居民提供便利。
手绘老街墙面、“水八仙”水墨纱幔、记录科巷历史的浮雕墙,展现市井烟火的同时更蕴藏着南京的城市记忆与文化……除了环境上的改变,越来越年轻化的场景,让菜场成为旅游“新景点”。
从山东前来南京旅游的游客周锐与朋友在科巷新市集闲逛,一楼的手工艺品市集和各类特色农产品让他很感兴趣。“一个城市最地道的味道、最鲜活的人间烟火气,都在它的菜市场里。”周锐笑着说,他们旅游,更多地是来看看南京本地的特色蔬菜,没想到在网上火出圈的菜场,内里竟然如此丰富,几乎能一站式解决日常生活。
从“买一桌菜”到“过一种生活”
“人生百事,全是好‘柿’”“得过‘茄’过,新鲜生活”“人生百事,拒绝‘椒’虑”……同样在科巷新市集二楼的菜场区域,多巴胺色调的挂牌配合着诙谐幽默的蔬菜语言,让菜场越来越潮,吸引不少年轻人来“打卡”。
随着十五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以及“菜场+”的不断赋能,菜场不仅成了游客的打卡地,更方便了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菜场不仅是“买一桌菜”的目的地,更是“过一种生活”的选择。
昨日,记者在建邺区黄山路好邻居都市菜园看到,不同于普通菜场,番茄、玉米、黄瓜等30多个不同品种的植物种子被放置在植物种植槽内,长出一片绿油油的秧苗,满满生机。一些家长正在给小朋友介绍不同的植物。
在沙洲街道中城社区联合好邻居菜场,也以食物教育为切入点,利用现有空间,实施“种子博物馆”“模块化种植”“一棵菜漂流计划”等各类项目。在“种子博物馆”中,再现了蔬菜发芽、成长、繁衍为脉络的种子生产奇迹和多样的农事场景,市民不仅能在这里大量品读与自然、田园有关的知识,还可以学习辨别各种农作物种子、昆虫标本,了解水力传播、人力传播等。前不久,在自然课堂上,打开种子小礼包,孩子们跟随老师一步一步在植物槽种下自己心仪的种子,盖土、浇水,把它小心翼翼地搬移到阳光下,等待发芽。
去年,秦淮区七家湾菜场启动焕新成长计划,针对菜场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新增了七家湾优选、社交公共客厅、超级种植学院三个功能空间,地名课堂、营养课堂、种植课堂、非遗手工课等趣味课堂也陆续开讲,吸引了周边居民和大量年轻消费者打卡。
不仅可以逛线下的菜场,还可以逛线上的“云超”。去年,玄武区依托兰园集贸市场,打造“宁鲜惠邻”小程序,上线蔬菜、肉类,价格与市场保持一致。考虑到不同人群需求,既可以预定后现场自取,也可以下单送货上门;建邺区坤晨新安菜市场搭建线上平台“坤晨生鲜”,附近居民登录小程序就可以线上下单,商户接到实时订单,打包放置门口生鲜冷鲜柜,召唤起手送货上门,高效便捷……
“菜场+”需摆脱千篇一律,提升客户黏性
去年以来,打卡菜市场成为了很多年轻人周末放松的方式之一。尽管外卖和网购可以满足大部分生活需求,菜市场仍然以其无可代替的烟火气息吸引着年轻人前往。
科巷新市集相关负责人介绍,从长效经营角度出发,菜场特别希望“走出菜场发展菜场”,通过融入社区生活,让居民逛菜场从“买一桌菜”变成过一种生活,以提升客户黏性,使菜场的风格气质为之一变。
记者走访不少“爱逛菜场的年轻人”发现,他们之所以会爱上菜市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首先,理性消费观驱动下,年轻人开始“反向消费”,对性价比的追求越来越明显,而菜市场是当之无愧的性价比之王;其次,菜市场容易与童年联系在一起,让其成为当下年轻人的“心灵解压仓”;同时,年轻人去菜场不仅是冲着便宜,更是想通过感知平淡却朴实的日常生活点滴,重温“人间烟火气”;最后,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菜市场的趣味早已不限于一日三餐这些物质层面的功能,在小红书和豆瓣的评论区里,萌宠、咖啡店、书展、艺术展等也是他们爱上菜市场的理由,这里为他们提供了新的社交场所。
随着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的建设,越来越多的南京菜场旧貌换新颜,环境、功能不断提升,不仅产品与服务供应升级,还增加了对城市文化的传承。然而,如今年轻人提及南京的菜场,大多是“种草”美食与环境。也有人为此担忧,单靠美食拉动的旅游消费能让菜场火多久?相关专家指出,如今菜场中加入的社交功能和文化属性,是让年轻人探寻和体验城市的最大吸引力,菜场可以抓住行业风口,积极推动业态转型、增强互动和文化表达,在旧烟火中打造更多新业态,实现经营长红。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田诗雨 卫凌云 夏雪晴 邓露洁
实习生 蒋颖
本文来自【紫金山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