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戏、见名家,湖南戏曲润校园

湘剧《夫人如见》。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田超 摄
华声在线记者 龙文泱 通讯员 王一行
“我是长沙人,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在电视上看过湘剧、花鼓戏,但很少有机会到剧场观看高水平的演出。湘剧《夫人如见》独特的唱腔、精美的舞美营造出古典又梦幻的氛围,让我更加身临其境地了解谭嗣同及其夫人李润的情感。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两个人的互相支持,让我很感动。”11月24日,回想起不久前观看的湘剧《夫人如见》,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3级工业智能一班张皓鸣仍意犹未尽。
11月11日,由省文旅厅、省教育厅共同举办的第八届湖南艺术节湖南省“戏曲进校园”在长沙启动,宣布艺术节期间邀请省内60余所高校和中小学校的师生观看20台新创大戏,近万名学生近距离感受传统戏曲之美。
专业院团名家进校园,每年观演学生上百万人次
国家一级演员任晋湘化身孙悟空,表演传统京剧剧目《闹天宫》中的片段《偷桃》。国家一级演奏员范春宜操琴,奏响京剧曲牌《迎春》。国家一级演员、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副主任葛倩倩为孩子们讲解京剧的“程式化”……
11月22日,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演职人员来到长沙市六中,为师生们送上精彩的京剧表演、普及京剧知识、开展“画脸谱”等互动活动。

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演员让孩子们体验画脸谱。
与名家面对面,近距离观赏高水准的演出,接受高水平的戏曲知识“科普”,师生们收获颇丰,热情高涨。这一周,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演职人员已经开展了8场“戏曲进校园”活动。
这是湖南省文旅厅积极推行“戏曲进校园”的一个小镜头。湖南是文化大省,有19个地方剧种。传统戏曲中,积淀了深厚的地方文化。
今年,“戏曲进校园”进一步升级,与“湖南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统筹安排。原有戏曲剧种基础上,增加了交响乐、歌剧、舞剧、杂技等高雅艺术形式。

舞剧《制造未来》。湖南日报·行湖南客户端记者 田超 摄
自2020年以来,我省每年举行“戏曲进校园”演出1600多场,每年观演学生达到100多万人次。
关注当代青少年审美,创新打造剧目
第八届湖南艺术节的20台新创大戏,各个学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喜爱的剧目,民族舞剧《二十四时舞》、皮影戏《我要飞翔》、舞剧《智造未来》《王船山》等被各个学校早早“预约”。
这是专业艺术院团与校园的联动进一步优化升级,让师生共享高品质戏曲演出资源。

紧扣时代脉搏,关注当代青少年的审美和兴趣,省直文艺院团在传承传统戏曲精髓基础上,创新形式与内容,推出了一系列青少年喜欢的作品。
“前几天我和同学们一起看了皮影戏《我要飞翔》,剧中的主人公小宇和我的年纪差不多大。热爱足球的他脚受伤了,在帮助受伤的小丹顶鹤的过程中,他慢慢克服了困难。他和小鹤分别那一幕,最让我感动。我在学习时也会遇到困难,我们内心的感受是类似的。皮影需要多位演员通力合作,才能达到好的演出效果,也令我印象深刻。”长沙市曙光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肖函宇告诉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皮影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我要飞翔》用传统艺术讲述当代中国故事。不仅故事灵感来源于当代,角色造型和舞美设计既借鉴传统风格又考虑现代儿童喜好,舞台整体造型呈画轴状,借鉴绘本风格,并将灯光、多媒体艺术有机结合,实现了现实、回忆、人物心理等层面的多时空展现。11月11日,该剧在湖南戏曲演出中心上演,让不少小观众眼泛泪光。

皮影戏《我要飞翔》。
省花鼓戏保护传承中心推出的新国风沉浸式戏剧《新刘海砍樵》,既是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双向奔赴”,又是一出文化艺术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它不仅有“省花”专业演员版,还有5至15岁中小学生的青少年版,在青年学生中掀起一股“新刘海”潮。省湘剧院推出的文旅融合阿卡贝拉《沁园春·长沙》,将湘剧高腔和阿卡贝拉的流行表达相结合,创新演绎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受到不少学生喜爱。
接下来,湖南省文旅厅拟根据大中小学生的特点,通过深入推进戏曲知识进课堂、加强师资培训、举办戏曲体验活动和戏剧节、扶持有潜力的戏曲“苗子”等,让“戏曲进校园”活动开展得更深更广。
免责声明:华声在线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文章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应作为投资依据。读者应详细了解所有相关投资风险,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部分文章是网络作者投稿发布,版权归投稿作者所有。作者应对文章及图片的真实性及版权负责。一旦因此引发版权纠纷,权利人提出异议,华声在线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删除相应内容。侵权责任由投稿者自行承担,如由此造成华声在线损失,投稿者应承担赔偿责任。如对本文有任何异议,请联系我们38160107#(#改成@)qq.com。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