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皮定均殉职,追悼会上张烽没有落泪,多年后提出一个愿望

前言

1976年,对中国而言,是一个不平凡的年头,这一年发生了太多大事,在这一年,皮定均因飞机失事而不幸殉职。

毛主席得知这一噩耗后,当即派人为这位爱将送去了悼念花圈,回想当年,毛主席特批——“皮定均,少晋中”的往事,好似就在昨天一般。

在皮定均的追悼会上,他的妻子张烽只是默默地整理花圈,没有掉一滴眼泪,多年之后,张烽向中央提出了一个埋藏心底已久的心愿。

那么,张烽究竟提出了什么心愿呢?

一见钟情,求爱吃了闭门羹

从一个放牛娃,到开国将军,皮定均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身上有三个绰号:“皮猴子”、“皮老虎”、“皮驴子”,人称“三皮”将军

有一次,刘伯承本是让皮定均派人前去侦察敌情,结果他接到命令后,谁也没说,独自一人伪装进城侦察去了。

就在他准备出城返回时,皮定均的伪装不慎被日本人识破,他并未惊慌,一番操作下来后,成功从敌人的眼皮底下脱险,气得日本人大叫:

“‘皮猴子’的,大大的鬼!”

在战场上,他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皮老虎”;在工作中,他是战士们又敬又怕的“老虎司令”

一次,皮定均去往张掖视察,在经过一个村子时发现,这里房屋破旧,百姓们个个衣衫褴褛,有的甚至一条裤子全家换着穿。

皮定均当即找到了当地的地委书记了解情况,看着官员那无所谓的模样,皮定均气不打一处来,严厉地训斥了一番后,将自家的布票全部捐给了村民。

在治军方面,皮定均更为严苛,战士们都称其为“老虎司令”,这天,皮定均在一次集训中注意到,一名师级干部仅迈出几步,便显得力不从心。

随着步伐的踉跄,他身上的挎包也无力地滑落,皮定均眉头紧锁,脸色瞬间阴沉下来,厉声问道:

“军人就应该有军人的气魄,你如今的模样,像不像军人?这样的状态,如何打仗?”

此言一出,整个集训场的空气瞬间凝固,所有人的脸上都浮现出一抹难以言喻的尴尬。自那以后,在皮定均的整顿之下,整个军区的风貌焕然一新。

皮定均还有一个“皮驴子”的绰号,这一绰号正是他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的个性体现。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皮定均也不例外,想当年,皮定均初次邂逅张烽的那一刻,他的心便被这位女子深深吸引,不过这段求爱之路,可谓是“历经波折”啊!

一日,皮定均正与中共涉县县长郑晶华商讨要务,这时,一位约莫十七八岁的女同志步入室内,向郑晶华汇报工作。

皮定均不经意间抬头一瞥,瞬间被这位女同志的风采所折服,待他回过神来,那位女同志早已完成了汇报离开了。

那一刻,皮定均只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喜悦,就好似只要能看到她,便心满意足,这时的皮定均,已然对这位女同志一见钟情。

这位让皮定均魂牵梦绕的女同志,便是张烽,皮定均生性耿直,不会拐弯抹角,便直白地向郑晶华吐露自己想要娶对方的心意。

从皮定均的模样及话语中,郑晶华明白了,这是想让自己当“月老”,从中给两人牵线。

不久,郑晶华带来了消息,但遗憾的是,这并非皮定均所期望的好消息。张烽以不愿嫁给军人为由,婉拒了他的爱意。

郑晶华还想再说些什么,可张烽的这个理由,实在是“无从下手”,毕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明天的事情,又有谁能预料到的呢?

皮定均闻言,只是淡淡一笑,没有再多说什么,他将这份爱意深埋心底,但张烽的身影却始终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爱情这东西,实在难以捉摸。有些人,即便朝夕相处,也难以擦出爱的火花;而有些人,只需一眼,便能确定彼此是此生挚爱。皮定均无疑属于后者。

他并未因张烽的拒绝而放弃,而是期待着能有更多机会与张烽接触,深入了解彼此后再做决定。

于是,皮定均再次托人做媒,安排两人独处的时间,并动员了许多干部及领导家属出面撮合、劝说。

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皮定均与张烽终于跨越重重障碍,携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了一对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

并肩同行,相知相伴33年

在回忆起自己的这段恋爱史时,张烽坦言,自己当年是铁了心的绝不嫁给军人的。

身为部队的一员,她比常人更能深切体会到战争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前一秒或许还在并肩作战,后一秒就很有可能阴阳相隔。

可她没想到,自己最终还是嫁给了一个军人,起初,张烽心中充满了担忧,生怕皮定均是个不懂温柔体贴的“硬汉”。

但婚后,张烽渐渐发现,皮定均虽然性格直率,但为人坦诚,从不耍心眼。而且,他军事才能出众,这些特质深深吸引了张烽,让她对皮定均刮目相看。

1946年,中原突围前夕,军区安排了一些妇女和伤员先行撤离。张烽与其他几位干部的夫人一起,乔装打扮后离开了部队。

此时,张烽已身怀七个月的身孕。然而,她们并不知道,暗处的敌人已经盯上了她们的行踪,在计划着如何将张烽等人一网打尽。

这晚,徐子荣的爱人孟松涛不知怎的,心慌得睡不着,总感觉要发生什么事情似的。

这时,她听到隔壁传来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奇之下,她向墙壁凑了过去,偷听到了两个人的对话。

声音虽小,但在这寂静之夜,倒还是能些许听到些,这一听,孟松涛当即脸色大变,立刻招呼着张烽就要离开此地。

原来,她听到敌人早已察觉到了她们的行踪,正商量着在天亮之前如何抓她们。

两人大气也不敢出,将东西收拾好后,悄悄地离开了此地,一口气跑到了我军阵地。

在见到皮定均的那一刻,张烽的委屈顿时宣泄而出:“你们把我们瞎送!差点叫人家抓了!”所幸发现的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尽管第一次出走并未成功,但如果留在部队的话,危险会更大,因此,张烽等人还是要出走。

临别之际,两人对可能的未来进行了种种设想,最好的结果是张烽能够平安离开,皮定均也能顺利突围,一家四口最终能够团聚(还有一个孩子在老乡家寄养)。

而接下来两种最坏的情况却是他们最不愿面对的,张烽的眼神瞬间黯淡下来,她说:“如果我死了,至少华北那还有个孩子......”

“如果我死了,有你和两个孩子在......”说到这,皮定均再也说不下去了,两人就这样默默相对,沉默了很久。

令两人没有想到的是,最终,两人都平安地活了下来,他们的两个孩子却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多年之后,向中央提出一个请求

1976年7月7日,一辆军用吉普车从福州军区驶出,车上坐着的这位老军人,便是皮定均。

这天,皮定均如往常一样早早地起床洗漱,准备去往东山岛视察军事演习。

就在这时,广播中突然传来一阵哀乐,紧接着,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朱德元帅逝世了。

皮定均听到后,整个人仿佛被定住了一般,这一年,国家已经历了太多的风雨,他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他转头看向长子皮国宏,声音颤抖地问道:

“国宏,你再仔细听听,这...... 这是真的吗?”

皮国宏强忍着内心的悲痛,点了点头,哽咽着回答:“是的,是朱德元帅......”这个清早,显得格外沉重。

早饭过后,皮定均匆匆收拾好行李,决定立即前往东山岛,他心中暗自盘算,如果自己能快去快回,或许还能赶上朱老总的追悼会。

长子皮国宏见状,也迅速收拾好东西跟了出来,决定同父亲一起去。

一来是因为父亲前段时间刚做了眼部手术,他需要在身边照顾;二来,他也担心父亲因为过度悲痛而出什么意外。

大约早上10点左右,飞机缓缓驶离了漳州,结果没多久,飞机与地面便失去了联系,无论机场调度员如何呼喊,都得不到任何回应。

一股不详的预感顿时涌上每个人的心头,有关部门立即展开了搜寻行动,最终在灶山发现了飞机的残骸,机上13人,全部遇难。

据一位民兵回忆,当时他亲眼看到一架飞机冲向了灶山的岩石,随即便发生了爆炸,其他的情况就不知道了。

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叫人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得知皮定均遇难后,那一晚,福建、北京等地许多人都沉浸在悲痛之中。

当地人们在飞机失事的地方立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刻着“遇难烈士永垂不朽”。在遗体坠落处,又为皮定均专门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铭刻着:

“1976年7月7日,皮定均同志永垂不朽。”

毛主席得知这一噩耗后,当即派人为这位爱将送去了悼念花圈,回想当年,毛主席特批的——“皮定均,少晋中”的往事,好似就在昨天一般。

在皮定均的追悼会上,他的妻子张烽只是默默地整理花圈,迎送来往悼念的人,没有掉一滴眼泪。

难道她真的不伤心吗?当然不是。一下失去两个至亲之人,几乎将她击垮,换谁都有可能会崩溃。

她也想哭,可她不能哭,她要撑起这个家,在外人面前,她表现的很坚强,没有流一滴泪。

只有在夜深人静之际,张烽才敢将自己的情绪释放出来,每当听到旁人提起丈夫“皮定均”的名字,她的心中都会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悲伤。

她与丈夫并肩作战、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日子仿佛还在昨天,可如今,一场意外却让她永远失去了两个至亲之人。

多年之后,张烽向中央提出了一个埋藏心底已久的心愿:她希望将皮定均的骨灰分葬两处,一处留在八宝山,另一处则安葬在他牺牲的灶山。

对于自己的身后事,张烽表示:“我别无他求,只希望自己死后,能与丈夫、爱子葬在一起,永不分离……”

结语

回顾皮定均将军的一生,他始终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英勇无畏,身先士卒,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皮定均将军虽然早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英勇事迹和精神却永远闪耀在我们心中。

参考资料

虎将皮定均之殁. 党史纵览

突围中原:皮定均将军和他的爱妻. 领导文萃

皮定均:“三皮”将军轶事. 传承

至情至性皮定均. 党史博采(纪实)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