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易经第十一卦:地天泰(倪海厦人间道原文及解读)
本专辑以倪海厦《天纪-人间道》为蓝本,解释易经各卦和人世间的事物发展及为人处事的关系。 本篇为原文和解读。大家可以参考学习。
第十一卦:地天泰
天地交泰之卦 小往大来之象
履之后(有礼而始终如一)则有泰,即履得其所,则舒泰而安也。故泰所以次履也,坤柔在上,乾阳居下,乃天地阴阳之气相交合,万物生成,故表通泰状。卦象外柔内健,此为致泰之道。

【泰,小往大来,吉亨。】
阳气下降,阴气上升,阴阳和畅,万物生焉,此天地之泰。人间之泰,大则居上,小则臣下,君王推诚任下,臣尽诚以事君,上下同志,朝廷之泰。君子,小人亦如是,君子处君位,小人居下位,天下之泰也。
阳气慢慢降下来,阴气逐步升上去,阴阳和谐顺畅,万物就生长出来啦,这就是天地的安宁太平。人间的安宁太平呢,从大的方面说,地位高的在上,地位低的在下;君王诚心诚意地任用下面的人,臣子全心全意地侍奉君王,上下想法一致,这就是朝廷的安宁太平。君子和小人也是这样,君子处在君主的位置,小人处在低下的位置,这就天下的安宁太平了。
【象曰:泰,小往大来,吉亨。】
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阴往而阳来,天地气相交,万物通泰。人则上下之志相同,互相交通,人之泰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阳进阴退之时,故内健外顺,君子之道也,君子在内,小人在外,此所以为泰。
这就是天地相互交流所以万物都通顺呀,上下相互交流所以他们的志向相同呢。阴气去了阳气来,天地之气相互交汇,万物都通顺安宁。人呢,上下的志向相同,相互交流沟通,这就是人的通顺安宁呀。“里面是阳气外面是阴气,里面刚健外面柔顺,里面是君子外面是小人,君子的道路长远,小人的道路消退。”阳气前进阴气后退的时候,所以里面刚健外面柔顺,这是君子的道路呀,君子在里面,小人在外面,这就是“泰”。
【象曰: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
此示人君须体会交泰之道而为法制,使民用天时之宜,辅助教育(人)民之功,使民有财,辅助于民,民则必赖君上之法制,因法治之宜也,得其生养。
这是告诉当君主的得领会交泰的道理来制定法规制度,让百姓能顺应天时做事,帮助百姓在教育方面取得成效,让百姓有钱,给百姓提供帮助,百姓就一定会依靠君主制定的法规制度,因为法规制度合适呀,从而能够生存和发展。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刚明之才,居于下位,遇泰之时,志而上进,遇同志而行同道,因同类而进,吉。凡君子小人都须赖同类以助,未有人能独立而不须朋类之助。
有刚正明智才能的人,处在低下的位置,碰到通顺安宁的时候,有志向并且向上进取,碰到志向相同的人就走相同的道路,因为是同类所以能够前进,这是吉利的。凡是君子和小人都需要依靠同类来帮助,没有谁能够独自一个人不需要朋友和同类的帮助。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同类相聚如拔茅之根相牵连,同欲上进
同类的人聚在一起就像拔茅草时草根相互牵连一样,都有着想要向上进取的愿望。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
九二为将位,以刚明之才,五为柔顺而得君位,上下之专信建立,此位乃治泰者,故治泰之道,主将位而能包荒,如人情放肆所为,则政令缓,法度废弛,治此之道,必有包含荒藏之量,详密施政,去其弊端,则人安之。处泰之道,人之常情习于久安,惰于因循,不敢变更,用冯河,乃奋发改(革)之意,虽至小至微之事亦不可遗漏,自古立法治事,牵于人情,卒不能者多矣。如禁奢(侈)则害近戚,限田宅,则妨碍贵族之家,此治泰之难。遇治泰,须禀持公正之态度,即中行意。
九二处于将领的位置,有着刚正明智的才能,五处于柔顺的位置并且得到了君主的位置,上下之间的专门信任建立起来了,这个位置是治理通顺安宁局面的,所以治理通顺安宁的办法,主要在于将领的位置能够包容广阔,比如人情放纵随意的所作所为,那么政令就会松弛,法律制度就会废弛,治理这种情况的办法,一定要有包含广阔的度量,仔细周密地施行政策,去除其中的弊端,这样人们才能安定。
处于通顺安宁的局面,人们通常的情况是习惯了长久的安定,在因循守旧中变得懒惰,不敢做出改变,用“冯河”,就是奋发改革的意思,哪怕是很小很细微的事情也不能遗漏,从古至今确立法律治理事务,被人情所牵制,最终不能成功的有很多。比如禁止奢侈就会损害近亲外戚,限制田宅,就会妨碍贵族家庭,这就是治理通顺安宁局面的困难。遇到治理通顺安宁的局面,必须秉持公正的态度,也就是中行的意思。
【象曰:包荒,得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有包含荒藏之量,又配合中行之德,其道则明显光大。
有着包含广阔隐藏事物的度量,又配合着中行的品德,这种道理就会明显地发扬光大。
【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三居诸阳之上,乃泰之盛时。圣人为之戒,在下者必升,居上者必降,泰久而必否,故戒之。故当此时,不敢安逸,居安思危,则无灾.故处泰之道须能坚贞,可常保泰。自古以来隆盛皆因内失道而丧败下来。
三爻处在众多阳气之上,这是通顺安宁的鼎盛时期。圣人为此提出告诫,处在下面的一定会上升,处在上面的一定会下降,通顺安宁时间久了必然会变成阻塞不通,所以要告诫。所以在这个时候,不敢贪图安逸,在安定的时候想到危险,就不会有灾祸。所以处在通顺安宁的局面,必须能够坚守忠贞,这样才可以长久地保持通顺安宁。自古以来兴隆昌盛的局面都是因为内部失去正道而衰败下来的。
【象曰:无不复,天地际也。】
阳降于下,必复上,阴升于上,必复下,此示人明天地交泰之道不常存之理也,圣人戒之。
阳气下降到下面,必定会再上升,阴气上升到上面,必定会再下降,这是向人表明天地交泰的道理不是一直存在的,圣人对此提出告诫。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翩翩,疾飞之貌,人富而从其类,为利也。不富而从其者;志同也。上三爻皆为阴,阴在上而失其中实之道,皆欲下从,故为不富而从,此诚意相合也。如至(六)四位方戒已晚,居三为适中,知戒可保,四位则已过,必生变化。
翩翩,是快速飞行的样子,人富有就跟从同类,是为了利益。不富有却跟从的,是志向相同。上面三个爻都是阴爻,阴在上面而失去了中间实在的道理,都想要向下跟从,所以是不富有却跟从,这是诚意相符合。比如到了第六位才警戒就已经晚了,处在第三位是适中的,知道警戒可以保住,处在第四位就已经过了,必然会产生变化。
【象曰:翩翩不富,皆失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因三阴在上,失其实才,欲行往下,不待其人富而邻从,皆因失实故也。此已失乃方知戒之意,此时不待告诚而诚意相待,乃出于(中)心所愿也。
因为三个阴爻在上面,失去了它们的实在才能,想要往下走,不等到别人富有就相邻跟从,都是因为失去实在的缘故。这是已经失去了才知道警戒的意思,这个时候不用等待告诫劝说就诚意相待,是出于内心的愿望。
【六五: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为居君位,古之帝女皆向下嫁,帝乙制礼法,须降其尊贵,以顺从其夫也。今六五以阴柔居君位,对应之九二为阳刚,乃能信之,而任用其贤且顺从之,犹帝女之下嫁亦然,此成治泰之功也。
处在君主的位置,古代的帝王之女都向下嫁人,帝乙制定礼法,必须降低自己的尊贵,来顺从自己的丈夫。如今六五以阴柔处在君主的位置,对应的九二是阳刚,能够信任他,并且任用他的贤能而且顺从他,就像帝王之女的下嫁一样,这成就了治理通顺安宁的功绩。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其能任用刚中之贤,乃因已有中道与之合,志同相交也。
他能够任用刚正且持中的贤能之人,是因为自己已经有了中道并且与之相契合,志向相同相互交往。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此致泰之终也,小人处之,行必否矣。掘隍土累积成城,如治道累积以成泰,今城土颓圮,又复返于隍也。勿用师,夫用师之道,必得民心,今民心不从,用师必乱,此时即自有天命任之,亦逢羞而凶矣。
这就到了通顺安宁的最终阶段,小人处在这种情况,行事必定会不顺利。挖掘隍沟的土堆积起来建成城墙,就像治理之道积累起来成就通顺安宁,如今城墙的土坍塌了,又再次回到隍沟里。不要动用军队,动用军队的原则,必须得到民心,现在民心不服从,动用军队一定会混乱,这个时候即使是有上天注定的使命让这么做,也会遭遇羞耻而且凶险。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此意城倾圮,又回归隍土,即令命为正,但乱已不可止矣。
这意思是城墙坍塌,又回归成了隍沟的土;就算命令是正确的,但混乱已经无法制止了。
天泽履卦到此释完,下一篇是天地否卦。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