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全是大俗话)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叹天下儿女情。
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永远的牵挂。
你养我老,我养你小,也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和美德。
但现实中,父母的恩德,儿女的孝心,老祖宗的8句大俗话早就说清了!
儿女原宿债,欠债还债,有债方来。
佛曰:“若无相欠,哪来相见。”
儿女,就是父母前世的宿债,今生不得不还。
母亲十月怀胎,受尽苦楚,父亲早出晚归,奔波劳碌。
上学后,父母忧心操劳,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最大的引导。
结婚时,父母贡献积蓄,为了孩子自己的小家,出钱又出力。
从孩子呱呱坠地的那刻起,父母就如永动机一般,丝毫不得停歇。
但儿女,也是父母心中最珍贵的礼物,有了他们,家庭才完整,人生才圆满。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马牛。
中国有句老话:“殚竭心力终为子。”
父母一心盼着孩子好,无惧操劳,无谓付出。
可终有一天,孩子会成家立业,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生活要过。
他们有他们的福分,身为父母,千万不要过度劳心劳力,当牛做马。
否则,很有可能感动了自己,却害了孩子,永远学不会独自面对人世间的风雨。
最重要的是,辛苦半生,是时候为自己而活了,要享受当下,安享晚年。
善待自己的身体,愉悦自己的心情,在变老的路上变好,方能不负韶华,不枉此生。
满堂儿女,不如半路夫妻。
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
到了晚年,儿女再孝顺,远不如有个老伴贴心。
即使是半路夫妻,彼此温暖,相互照应,也比儿女更重要。
因为儿女成人后,因为工作、家庭,不可能常伴父母身边。
能够听到的只有电话里的声音,能够看到的只有逢年过节回家的身影。
只有老伴陪伴左右,苦闷时和你聊天,孤单时给你拥抱,生病时把你照顾。
两个人,携手度风雨,相守过余生,没有轰轰烈烈,却有细水长流的岁月静好。
生个儿子好听,生个女儿好命。
老一辈总说:“养儿防老。”
认为生了儿子,脸上有光,后半辈子才有依靠。
如果生了女儿,嫁出去后,终究会成为别人家的人。
可事实上,生儿生女都一样,差别只在于对方的孝心。
而男孩长大了,婚姻嫁娶,生儿育女,往往都要父母贴补付出。
真正贴心照顾父母的时候,却是少之又少,没有多大实惠的好处。
但女儿,往往是父母贴心的小棉袄,既能知冷知热,也能排忧解难。
嫁女儿时,有钱准备嫁妆,没钱尽份心力,也不必像男孩一样掏空积蓄。
最重要的是,如今女儿也能和儿子一样,出人头地,光耀门楣,为父母养老。
久病床前无孝子,久贫家中无贤妻。
人情冷暖,人心复杂。
就算是最亲近的人,也有最现实的考量。
骨肉相连的儿女,也会在父母久病后,没了悉心照料的心思。
同舟共济的妻子,也会因为苦日子过久了,选择离开另攀高枝。
因为孩子,有工作要忙,有家庭要顾,很难竭尽全力照顾病中的父母。
而妻子,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磋磨下,再深的感情也会渐渐消失殆尽。
无论子女伴侣,关系再亲近,也要用心经营,身体好,才不会拖累儿女,钱财足,才不会委屈妻子。
看儿子敬媳妇,看女儿敬女婿。
因为儿子,要善待儿媳,让儿子不夹在中间为难。
因为女儿,要尊重女婿,让女儿在婆家更受重视。
如果慢待儿媳,亏待女婿,受罪的只会是自家的儿女。
聪明的老人,都懂得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道理。
毕竟人和人都是相互的,对儿女的另一半好,就是对儿女好。
更何况:“ 儿子孝不如媳妇孝,女儿孝不如女婿孝。”
真心换真心,你种下的善因,将来也一定能收获善果。
一母能养十儿,十儿难赡一母。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无论有多少儿女,母亲都会尽心抚养,用心教养。
母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但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
多儿多女并非全是福气,孩子多了,私心也多了,生怕自己吃亏。
总想着推诿责任,花最小的代价,去回报付出最多的父母。
靠山山倒,靠人人跑。
与其盼着孩子孝顺,不如靠自己养老,手里有存款,身边有老伴,才最踏实,最安心。
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势不可用尽,福不可享尽,聪明不可用尽。
一个人千万别将聪明和福泽用尽,不给子孙留余地。
过犹不及,盛极而衰,否则儿女只会慢慢地走下坡路。
老话也说:“一代精明一代拙,聪明过头人不和。”
上一代太聪明能干,精明算计,把事做绝,下一代就寸步难行。
须留三分聪明给儿女,教育子女成才,才是家庭长盛不衰的秘诀。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