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忠志:砥砺耕耘二十载 燃烧芳华为家乡

田间地头,屋前院坝,这是张忠志留下足迹最多的地方。劳动就业多少人、脱贫人口多少户、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产业多少亩……张忠志了如指掌。

从2005年1月当选织金县三塘镇野物村村委会主任,到2009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至今,张忠志在家乡坚守了近20年,守护着、见证着、推动着野物村旧貌换新颜。

强基固本聚人心

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如何带领全村更好发展、如何带领群众实现致富的问题成了张忠志辗转难眠、日思夜想的难题。

“那时候村里没有通公路,学校设施陈旧,河水泛滥时常淹没沿岸庄稼……一桩桩一件件我都记在心里。”张忠志回忆。

焦虑归焦虑,他也深知解决这些难题不是朝夕可为,也非一人之力可成。必须建强战斗堡垒、把党员组织起来,才能走好强村富民之路。

野物村“三重一大”事项听取群众意见

人心齐,队伍强。张忠志紧盯“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执行,加强对村内党员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党员党性素养,以开展“主题党日”为契机,带领党员进行环境卫生整治、谋划产业发展、提升服务意识。

“张支书多次找我谈话,动员我积极入党,为村里的建设贡献力量。”野物村村委会副主任龙强已经在岗位服务群众7年,谈起自己的入党经历仍然记忆犹新。

张忠志带领党员清理河道

为了壮大村党员队伍,张忠志通过上门走访、谈心谈话,积极动员返乡大学毕业生、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退役军人等人员加入村党支部,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

今年,抓牢“后继有人”这个根本,他积极将敢于担当、服务意识强的本村致富能手、返乡大学毕业生、外出务工经商返乡人员纳入村后备干部,储备后备干部5名。

矢志不渝谋发展

在岗20年间,张忠志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步步谋划村里基础设施建设。

“20年前,我们村进出就靠一条半山小道,一下雨到处是污泥,进出村连一身干净的衣服都没有。”回忆起以前的野物村,村民们无不唏嘘感慨。

2018年野物村河道治理现场

要致富,先修路。2006年,通过多方筹备,野物村通村路开始动工。面对资金短缺、设备稀缺的情况,张忠志挨家挨户上门动员,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扛起锄头、拿起铲子、背起背篓,挖出了野物村第一条2.5公里的通村毛路。

为了改变村容村貌,张忠志狠抓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设任务落实,完成了全村152户的房屋改造。村民陈芝华舍不得居住多年的旧房,张忠志就带领党员干部、村贤寨老7次上门走访,最终动员陈芝华拆掉旧房建起了新房。

夏天多雨时节,张忠志带领干部群众清扫路面淤泥。

在张忠志的带领下,野物村通过争资金、跑项目,先后完成了小学改造、通组路建设、河道治理、亮化工程等项目,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更加便利。

如今,村“两委”已经搬进新建办公楼,通组路在路灯的照亮下直抵群众家门口,下雨时节河水不再泛滥,11个蓄水池自来水管接通到户……曾经道路闭塞、村容破旧的落后村庄已然脱胎换骨,野物村正大步走在和美乡村建设的道路上。

强业富民显担当

不仅要让乡村美起来,更要让群众富起来。以前受交通设施落后、生产资料短缺的影响,野物村的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近年来,张忠志带领村“两委”采取“镇联社+村合作社+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利用援建大棚76个,种植红颜、香野、宁玉等6个品种的草莓,在每年村里的杜鹃文化节期间,单日最高销售额近2万元。为了扩展产业,张忠志积极对接致富能手,在村里发展香葱种植100余亩。

张忠志在草莓基地采摘草莓

村民周能一家是村里变化的受益者,从以前的木板房到现在的三层小楼。他在外务工收入稳定,妻子在家一边照顾三个在读小孩,一边在产业基地务工,一年下来收入近2万元,一家五口的生活越过越美好。

“村里的群众非常支持产业发展,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两个产业用工高峰期错开,最多能带动30人稳定就业,每日工资100元,大家干劲都很足。”野物村第一书记王仕伟说,“这都是张支书多年来带领乡亲们打下的基础。”

砥砺耕耘二十载,一心为民显担当。如今,野物村发展势头正旺,53岁的张忠志仍不遗余力地带领着党员、群众奔跑在振兴乡村的道路上,继续发展产业、推进乡村治理、美化人居环境……

通讯员 罗至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编辑 翟培声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