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万亿赛道”,为什么是低空经济?
为何是低空经济,而不是低空产业?低空经济为何被称为“万亿级赛道”?
“国家命名低空经济,而非低空产业,这不仅反映了经济学逻辑,且有深刻的战略意味,可以看出国家对低空经济寄予了更大的期待。”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朱克力解释称,经济本身包含着产业,或者说经济是若干个产业的集合。从狭义上讲,产业是工业部门关注的生产和供应环节的主要内容,比如涉及低空的基础设施、新基建以及生产制造环节,这些都是低空产业。而低空经济涉及内容更多,是一种跨越一二三产业,兼具综合性、融合性的复合型新经济形态。
朱克力表示,从低空经济和通用航空的关系来看,过去通用航空只是作为民用航空运输体系的补充,现在更明确使用低空经济这个概念,无疑将赋予各级政府在其中拥有更多主导和更大权限,发挥在空域管理、产业开发以及一系列就业民生上的综合职能。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60亿元,同比增长33.8%。乐观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5亿元。
朱克力介绍,作为一个大的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不仅包括了各类低空产业以及围绕低空领域所产生的各类经济活动、商业模式,还涉及未来空间、未来制造、未来交通、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信息等未来产业,以及研发生产制造维护、运营服务保障等产业环节,还包括相关的政策环境、社会影响等。“低空经济构建起了一片产业生态雨林,足够撑起一条万亿新赛道。”
来源: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 记者 吴曈 常少华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