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交旅融合”如何做?多地靠“游轮+景点”成功捞金

从宜昌港三峡游客中心出发,搭乘“长江三峡”系列豪华游轮,经世界第一坝三峡大坝、长江第一坝葛洲坝、西陵峡、三游洞、三峡人家等著名景点,这条传统的水上旅游线路,如今被注入了新的元素。

据交通运输部和这条线路的运营方湖北三峡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这条长江三峡“两坝一峡”旅游航线,近年来增加了高端化和定制化产品;行程中还引进机器人、数字人等智能交互设备,开发上线近50款IP文创产品;并整合车、船、港、站、社、景区、酒店等旅游资源,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慧型、场景化的快旅慢游出行服务体验。

运营方介绍,2023年,“两坝一峡”试点航线接待游客216.75万人,同比2019年增长75%,产品营收超1.9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69%。“长江三峡1”运营至今,共航行660余次,累计接待游客超87万人,创造旅游收入近7000万元,相较节约燃油成本约250万元、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近2200吨。

另据交通运输部水运局介绍,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年开通西沙生态旅游航线。游客除沿途海上和岛礁观光外,还可参与升国旗、环保卫士等主题活动,在游轮观看表演、参加“海南四宝”展示会等,高端旅客还可选择一系列岛屿高端定制产品。

运营方介绍,该航线首航以来,西沙旅游航线共计运营546个航次,接待游客约14万人次,实现收入约10亿元,间接拉动交通运输、餐饮、住宿、物资物料供应等相关行业经济收入约30亿元。直接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人数1400余人。2024年至今接待游客约4万人次,平均载客率达90%。

福建省厦门市,游客们正在乘坐海上游轮观光。摄影/章轲

在福建省厦门市,厦门湾海上旅游客运有限公司整合日游、夜游两大航线,推出“海上看金门”“鹭江夜游”以及“屿见·海上会客厅”美食航线,串联厦门海上多个标志性景点。而作为海上旅游的交通工具,海上游本身也成为了厦门海上的一大亮丽风景线,成为市民游客打卡地和海上会客厅。2024年上半年,厦门海上游市场客运量较2023年增长6%,“屿见·厦门海上游”品牌客运量较2023年增长191%,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

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运输部了解到,2021年,交通运输部部署开展为期三年的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试点。目前,49条纳入部试点范围和8条纳入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试点范围的航线已完成试点建设任务。经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总结评估,遴选出36个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典型案例,其中15个案例已纳入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业内专家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促进水路旅客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升国内水路旅游客运服务质量,打造一批国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符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要求,有助于培育水运发展新动能。

专家表示,打造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还能加快现有老旧船舶报废更新、提档升级,推进船型标准化、系列化,完善船舶服务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硬件设施。促进航道改扩建,提升港口客运站和停靠站点硬件设施和服务品质。突出沿线历史文化、红色传承、自然景观、现代都市、乡村振兴等特色,满足不同群体的旅游需求。对沿线餐饮、住宿、文娱服务等都会有带动作用。

以“北海——涠洲岛航线”为例,为缓解航道压力,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船舶和人员进出港安全,航线运营方北海新绎游船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建设北海国际客运港航道扩建工程,2022年初投入使用,实现了渔港航道和客运航道分隔。

普达措国家公园旅客运输航线开通后,运营方投入118.3万元升级改造码头及上下船安全防护栏、旅客休息室、母婴室、旅客避雨棚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停靠点视频监控设施,对航道、原有浮动码头、趸船等进行维护和升级改造。依托航线打造,通过对公园周边社区实施反哺政策及教育补贴,运营方支付反哺资金累计达1.6亿元,惠及周边2个乡(镇)、3个村委会、24个村民小组3700余人。

交通运输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鼓励引导各地水路旅游客运经营者积极参与精品航线打造,加强水路旅游客运软硬件设施建设,深入挖掘水路旅游资源,提升旅客出行便利化水平,打造独具魅力的水路文化旅游品牌。各地要提升安全绿色智慧发展水平,促进水路旅游客运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促进内需增长。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