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首次!西延高铁采用装配式桥面系施工 效率提升25%

项目建设现场 通讯员 刘丁 摄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梁璠) 近日,在新建西延高铁西安枢纽联络线项目的施工现场,16块高铁箱梁预构件,被提前像“搭积木”似的和高铁箱梁拼接在一起,随后与箱梁一并架设安装成功。据了解,该项目由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铁路局”)第二工程指挥部管理、中铁一局承建,本次架梁施工采用的工艺被称为“装配式桥面系施工”工艺,是西延高铁首次成功运用该工艺,也是西北地区首次在高铁建设项目上使用。

记者了解到,传统的桥面系施工需要先将箱梁架设完毕后,再在桥面上进行施工。这种施工内容包括桥面清理、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养护等多个环节。不仅需要反复高空倒运、吊装预构件和模具,而且每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交叉作业互相干扰,还容易受天气等自然环境影响,导致施工工艺繁琐、质量控制差、施工周期长。

“装配式桥面系施工”是指提前将预构件在预制场内完成批量生产,在箱梁架设前,在线下将预构件与箱梁组装在一起,最后整体进行吊装架设。这种工艺减少了桥面上复杂的施工工序,不仅确保预构件质量可控,而且大幅减少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效率。

“与传统施工模式对比,装配式桥面系施工具有施工效率高、质量控制稳定、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施工效率提升了25%。”西安铁路局第二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康中伟说,这种施工工艺虽然效率更高,但也增加了箱梁架设的施工难度。一孔箱梁的重量达到715吨,在箱梁提运、架设中,要求误差必须控制在5毫米之内。16个预构件总重量达103吨,提运、架设总重增加了14%,要求误差不变,困难可想而知。

“我们采用2台450T提梁机和专用吊具进行构件安装,上桥后通过1台YLC1000T运梁车运输至架梁地点,将构件高程控制在0-10毫米,平面位置控制在±5毫米,既确保了施工效率,又保障了吊装和运输作业全过程安全可控。”西延高铁西安枢纽联络线未央梁场项目部总工程师曹小盈说。

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线路全长299.8公里,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线路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的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个半小时缩短至1小时左右。记者了解到,“装配式桥面系施工”工艺在西安铁路局新建西延高铁西安枢纽的推广、应用,不仅为装配式建筑技术在铁路工程应用贡献了宝贵经验,更为西延高铁高质量按期完工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关新闻

西延高铁西铜段接触网首杆成功组立

西延高铁西铜段接触网首杆吊装现场 受访单位供图

本报讯 (首席记者 梁璠) 12月25日,在西延高铁清河特大桥施工现场,高7.6米的H形钢柱缓缓落入底座,由西成客专陕西公司建设、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承建的西延高铁西铜段接触网第一杆成功组立,标志着西延高铁西铜段“四电”工程施工迎来新进展。

记者了解到,“四电”工程是高铁建设中通信、信号、电力和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的总称,是整条高铁的“中枢大脑”和动力之源。接触网施工作为高铁“四电”工程中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的主构架,在高铁电气化系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体来说,接触网由支柱与基础、支持装置、定位装置、接触悬挂等组成,在高铁正线上空架设,最高工作电压为27.5千伏,为高铁列车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其稳定性和可靠性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效率的关键因素。

西延高铁西铜段共计4站4区间,正线91.162公里,接触网专业主要工程量有支柱组立4400根、硬横梁安装76组、吊柱安装364根、腕臂装配5146套、接触线架设251.48公里、附加线架设182.82公里。为确保施工顺利推进,西成客专陕西公司持续深化精品工程创建,指导中铁武汉电气化局提前谋划接触网首杆组立,科学安排现场施工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吊装环境,提前确认施工的重难点,详尽制定作业指导书,严格现场的施工作业流程和工艺标准,保证高质量完成此次接触网第一杆的组立任务。后续,项目部将结合铁路正线架梁进度,同步进行全线的接触网支柱组立,全力推进“四电”工程建设。

来源:西安晚报

举报
评论 1

加载失败,请重新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