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机场高速:打通高速动脉,护航粤西腾飞

距离湛江机场高速起点约10分钟车程处,外形酷似机场航站楼的龙头服务区映入眼帘。走入服务区大门,偌大的航空航班信息大屏上实时显示着湛江吴川机场的航线信息,几步之外的自助值机台将在通车后为来往旅客错峰办理值机手续提供便利。

作为全省智慧公路试点项目、广东首批“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特色服务区,龙头服务区只是湛江机场高速公路诸多亮点项目中的一个侧影。

坡头北收费站是湛江机场高速公路的起点。

湛江机场高速公路项目西起湛江市坡头区龙头镇,东连吴川机场,全长约25公里,分一、二期工程实施,设计时速120公里。其中,一期工程已于去年年底建成通车,二期工程将于12月28日通车。全线通车后,湛江市区前往吴川机场的行车时间将节省约20分钟,沿线群众出行将更为畅通便捷。

作为湛江吴川机场及空港经济区联系湛江主城区的配套高速公路,以及和粤西地区多条高速公路连通粤西新空港的重要通道,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全线贯通,将有效改善湛江市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为这座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的腾飞注入无限生机与活力。

抢工期

打造现代化“智慧环形梁厂”

时针拨回至2022年,彼时,湛江吴川机场启用在即。然而,机场当时尚没有与周边的高速公路相连。“如果湛江城区的人开车去机场,会十分绕路,修建一条连接城区与机场的高速公路成为大家的共同期待。”吴俊强回忆。

吴俊强是“吴俊强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创新工作室”)的领军人,也是吴川支线与湛江机场高速这两条省重点建设高速的项目主任。

工期紧、压力大,其中先行标段1255榀预制梁工期仅有7个月时间,对建设团队而言,打造“数字化集成管控与创新型项目”成为项目建设争分夺秒的重要一步。湛江机场高速公路管理处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智能化数控设备为抓手,打造出一座现代化“智慧环形梁厂”,大大提升了制梁效率。

湛江机场高速公路龙头服务区。

吴俊强介绍,项目3个土建合同段共设置14条智慧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由移动式台座环形移动系统、液压模板系统、高效节能智能温控蒸养系统组成。其中,移动式台座环形移动系统能让施工工序更加固定,每位工人只需要分区域完成单一工序任务的作业;液压模板能够精准对接移动台座,在模板拼接效率和质量上,比传统的人工拼接有着显著提升。

“智能流水线作业模式很好地解决了工序穿插作业时对生产效率的不利影响,符合桥梁快速施工需求,特别适合受气候环境影响大、施工任务重而工期短、预制场地受限的项目。”吴俊强说,一条生产线的产梁周期从8天缩短至3天,实现了从传统梁场到集智慧化管理、智能化制造于一体的“新时代梁厂”转变。

护栏是高速公路的重要安全屏障。吴俊强介绍,项目应用的新泽西护栏自动生产线,由自动拆合模系统、自动喷涂脱模剂系统、智能输送系统等组成,并由智能控制系统作为核心中枢,形成了一条全线全自动闭合式环形生产线。

吴俊强介绍,过去,将近300公斤的护栏钢侧模,需要至少两名工人通过叉车等工具和设备,花费近半小时才能完成拼装和拆除工序;自动拆合模装置投入使用后,可实现无人操作,有效减少了生产作业的安全隐患,生产效率也提高了约一倍。

工期的迅速推进,除了依靠技术创新,也离不开建设团队每个人的努力。

今年35岁的江苏人蒋惠,是创新工作室的一名路桥工程师,已经和高速公路建设打了整整10年交道。他介绍,自项目动工以来,创新工作室的成员都很拼,白天要管工地,晚上下班后还要坐下来一起讨论建设情况,“有一次凌晨很晚了,我还在和福州大学的科研团队视频通话,跟他们请教蒸养温度控制梯度参数及传感器布置等问题。”

保质量

省内首创智能蒸养控制系统

如果走进湛江机场高速的智慧控制中心,你会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智能系统里设定蒸养程序,确保预制梁处于恒温、恒湿养生状态,并实时监测智能张拉压浆、智能蒸养等施工数据,切实保障工程质量。

品质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很少人知道,关乎高速公路耐用性的预制梁,是湛江机场高速建设团队一手“蒸”出来的。

蒋惠介绍,传统的预制梁主要通过喷淋洒水进行养生,但强度增长较慢。对此,创新工作室在省内首创智能蒸养控制系统,通过远程数控电路、电磁阀等硬件设备,可以智能设置蒸汽养生的升温、恒温、降温参数,促进梁更好地水化,保证达到设计强度及弹性模量。

工艺创新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蒋惠介绍,最初,由于没有参照标准,团队并不清楚需要蒸多少小时、设置多少温度,箱梁内外温度、湿度不统一的问题也很棘手。他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花了3个月的时间进行室内外现场实验,终于得出稳定、有效的蒸汽参数。

“通过试验验证,我们设定升温过程为3小时,恒温过程为14小时,降温过程为3小时,成功将常规张拉龄期由7天降至2天内。”蒋惠说,项目还采用数据实时传输系统,通过手机、PC等终端就能实时查看蒸养数据,有效加强了蒸汽养生的质量过程控制。

培养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是工程品质管理的重要组成。吴川支线高速公路管理处总工程师李湘知介绍,项目联合湛江市总工会,共同建设湛江市首个产业工人培训基地,为公路工程建设产业工人提供职业技能持证培训和继续教育。其中,培训内容涵盖工程管理、工程技术、施工技能、安全技术等科目。

项目建设现场是产业工人的最佳实践课堂。湛江机场高速沿线软土等特殊地基分布广,处理难度大。对此,创新工作室推进“利用建筑废弃物处理浅层软件试验”,并撰写了专项研究报告及论文,突破性地论证了在粤西地区用建筑废弃物代替石屑进行浅层软基换填的可行性。

蒋惠介绍,在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团队将吴川机场拆迁废弃的40万立方米建筑废弃物在吴川支线项目进行再利用,“相比使用碎石填埋,建筑废弃物更节省成本,也更符合绿色公路的建设理念”。

在培训基地与建设现场的双重磨练下,湛江机场高速项目团队共有2名技术人员获得高级工程师职称,4名获得中级工程师职称。如今,创新工作室已有高级工程师职称11人,中级工程师职称8人,助理工程师2人,为道路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振乡村

村镇道路升级铺就发展“快车道”

驱车前往消坡海围大桥,大桥两侧海域的养殖鱼塘星罗棋布,草木茂盛,鹭鸟齐飞,共同构筑了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作为湛江机场高速二期工程的关键控制性节点,消坡海围大桥全长约886米,跨海域建设且桥址位于鱼塘及虾塘区,对工程建设的环保要求很高。

在建设规划阶段,项目建设团队充分考虑了大桥周边海域生态的脆弱性,并未选择传统的填土方式修建施工便道、展开工程建设,而是采用对环境影响更小的钢栈桥便道施工。“钢栈桥拉通了现场施工物资机械运输便道和人员通行便道,避免了大规模填土对海洋生态造成的破坏,也减少了土地占用。”李湘知说。

建设项目的环保元素不止于此。在桩基施工过程中,泥浆的产生不可避免,如果随意倾倒,很可能会导致阻塞管道、破坏水域及土壤等严重污染问题。

李湘知介绍,为了有效降低泥浆对环境的污染,湛江机场高速采取了严格的泥浆处理措施,从污染源出发,运用泥浆采集专用的车辆设备,及时将工程产生的泥浆直接运至合法规范的消纳场所,有效防止了泥浆对海域的污染。

如果说高速公路是交通网络中的“大动脉”,乡村公路就是“毛细血管”,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湛江机场高速沿线共有50多个自然村,乡村路网密集,沿线村民的出行保障尤为关键。

湛江机场高速公路项目新建的村道及天桥。

龙头镇上蒙村、殷底村是湛江机场高速沿线的两个相邻村庄,村民耕种的农田夹杂在村道和山林之间。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耕地林地,项目建设者在村道改建中引入“互通”概念,一条硬化路与天桥交织的立体乡村路拔地而起,最大程度地兼顾了村民的耕种与出行需求。

要想富,先修路。建设高速公路的同时,湛江机场高速项目着力提升沿线村镇道路品质,改善交通舒适度。李湘知介绍,三年来,项目在沿线修建了120多条乡村道路,铺就村道里程超35公里,超过了湛江机场高速主线25公里的总长,“当地村民出行时‘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的场景已经不再常见”。

龙头服务区打造的“湛江文化主题馆”。

除了保障当地农业发展,项目还将龙头服务区打造成过往旅客了解湛江的首张名片。

广东醒狮文化展、湛江特色农产品展、非物质文化图片展……龙头服务区打造了“湛江文化主题馆”,将湛江非遗“搬上”高速。“项目全线通车后,龙头服务区将持续推动湛江文旅经济发展和产业链延伸,助力‘交农文商旅’深度融合。”吴俊强兴奋地说。

可以预见,湛江机场高速公路将串联起道路两端繁忙的物流、人流,为湛江及粤西区域的腾飞连接无限可能,延伸美好生活。

采写:南方+记者 曾良科 袁佩如 通讯员 顾敏

图片:南粤交通提供

【作者】 曾良科;袁佩如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