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失眠多为这几种情况!
睡眠对老年人的健康至关重要,可不少老年人都被失眠问题困扰着。
老年人失眠,多半是以下几种情况造成的:

其一,身体机能衰退。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各项机能就像用久了的机器,逐渐走下坡路。
像褪黑素分泌减少,这褪黑素可是调节睡眠节律的关键物质,分泌少了,晚上就不容易入睡,睡眠质量也大打折扣。
而且,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弱化,夜里睡觉时可能会出现呼吸不畅,频繁憋醒,自然就难以维持安稳的睡眠状态。
对于这种情况,改善方法如下:
可以适当补充褪黑素,但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
平时多进行一些简单的呼吸训练,像腹式呼吸,睡前平躺在床上,慢慢地吸气,让腹部隆起,再缓缓呼气,重复几次,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睡眠时的呼吸状况。

其二,慢性疾病影响。
许多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头部容易胀痛,不适感让他们难以入眠;心脏病患者可能会有心慌、胸闷发作,尤其在夜间,身体放松下来,这些症状反而更明显,搅得人无法安睡;
糖尿病患者要是血糖控制不佳,夜间低血糖或者高血糖引发的口渴、多尿等情况,都会打断睡眠,让人反复醒来。
相应的改善策略是:
高血压患者务必规律服药,每天定时测量血压,确保血压平稳,若夜间血压容易升高,可在医生建议下调整用药时间;
心脏病患者要遵医嘱备好急救药物放在床头,睡前避免情绪激动,一旦出现心慌胸闷能及时应对,同时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饮食,合理安排餐食时间和量,睡前适当加餐避免低血糖,并且加强血糖监测,保证血糖稳定。

其三,心理因素作祟。
退休后的生活变化、对衰老和疾病的担忧、亲人离世带来的悲伤等,这些心理压力像沉甸甸的石头,压在老年人心头。
长期处于焦虑、抑郁情绪中,大脑神经一直紧绷着,到了晚上也放松不下来,失眠也就接踵而至。
比如有些老人退休后,一下子没了工作的寄托,觉得自己没用了,整天唉声叹气,晚上翻来覆去想这些事儿,根本睡不着。
针对心理因素,家人要多给予关心陪伴,鼓励老人参加一些社交活动,像老年大学、社区舞蹈队等,丰富生活内容,重新找到生活乐趣与价值感。
老人自身也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比如睡前泡个热水脚,听听舒缓的音乐,做简单的冥想放松,想象自己身处宁静美好的场景,排除杂念,缓解焦虑情绪。

其四,生活习惯不良。
有些老年人白天睡得太多,打乱了正常的睡眠生物钟,到了晚上就没了困意;
还有的老人睡前喜欢喝茶、喝咖啡,这些饮品含有咖啡因,有提神醒脑的作用,睡前饮用,无疑是给入睡增加了难度;
另外,缺乏运动也是个问题,白天活动量少,身体没有适度疲劳感,晚上躺在床上,精力还很充沛,自然难以快速入睡。
改善这类问题,子女要提醒老人调整作息,白天适当缩短午睡时间,控制在半小时以内为宜。
老人睡前 4 - 6 小时内避免饮用茶、咖啡,改喝温牛奶,温牛奶含有色氨酸,有助于入睡。
鼓励老人白天增加运动量,像散步、打太极拳等,每天坚持 30 分钟以上,但注意不要在临近睡前剧烈运动,这样晚上就能带着适度的疲劳感入睡,提高睡眠质量。
了解了这些导致老年人失眠的常见原因及改善方法,子女们就能更有针对性地关心老人,帮他们改善睡眠状况,让老人们能睡个好觉,享受健康的晚年生活。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