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哭闹不止,一查竟是肠子套叠起来了!严重可危及生命
深夜,家中的小宝贝突然哭闹不止,无论怎么安抚都无济于事。这场景,对于许多新手父母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你可能会想,孩子是不是饿了?尿布湿了?还是仅仅需要更多的拥抱?然而,有时候,孩子的哭闹可能隐藏着更为严重的健康问题——肠套叠。
就在前不久,一位年轻的妈妈因为忽视了孩子持续性的哭闹,最终发现孩子竟然患上了肠套叠。如果早一点就医,情况或许就不会如此危急。肠套叠,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实际上是一种常见于婴幼儿的急腹症。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它可能会迅速恶化,导致肠坏死、腹膜炎,甚至威胁到孩子的生命。
现在,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这个可能隐藏在孩子哭闹背后的“杀手”——肠套叠。通过这篇文章,你将学会如何识别肠套叠的症状,以及如何在紧急情况下迅速作出反应,保护你的宝贝免受伤害。

什么是肠套叠:婴幼儿健康的隐形威胁
肠套叠,简而言之,是一段肠管异常地套入相邻的另一段肠管内,形成肠梗阻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婴幼儿中尤为常见,尤其是4至10个月的婴儿,发病率相对较高。肠套叠不仅会导致肠道部分或完全阻塞,还可能引发肠壁血液循环障碍,若不及时处理,甚至会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后果。
肠套叠的六大典型症状:家长需警惕
阵发性哭闹:孩子会突然剧烈哭闹,持续约10到20分钟后暂时安静,但不久后又会再次哭闹,如此反复发作。
呕吐:初期呕吐物多为刚摄入的食物,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呕吐出胆汁样液体,晚期则可能呕吐出带有臭味的肠内容物。
果酱样血便:发病后6到12小时,孩子可能会排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的血便。
腹部包块:在孩子的右上腹,家长可能触及到一个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
面色苍白与烦躁不安:由于疼痛和不适,孩子可能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的表现。
全身症状:随着病情的恶化,孩子可能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嗜睡等全身症状。

肠套叠的检查与诊断:快速定位,精准施策
当家长发现孩子有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医生可能会通过以下检查来确诊肠套叠:
腹部超声:这是诊断肠套叠的首选方法,能够清晰显示肠套叠的具体部位和形态。
空气灌肠或钡灌肠复位:在确诊肠套叠后,医生可能会尝试通过这种方法进行复位治疗,同时观察肠套叠的变化情况。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及时干预,挽救生命
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空气或钡灌肠复位:对于早期发现的肠套叠,这种方法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成功率高达90%以上。
手术治疗:如果灌肠复位失败,或者孩子的病情已经发展到肠坏死、穿孔等严重阶段,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手术后,孩子需要住院观察,接受静脉输液和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如何预防肠套叠:日常护理,未雨绸缪
预防肠套叠,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合理添加辅食:在给孩子添加辅食时,要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的原则,逐渐让孩子适应新的食物。
避免换奶粉过于频繁:如果需要更换奶粉品牌或类型,要逐渐过渡,避免一次性完全更换。
注意饮食卫生:保持孩子的饮食卫生,防止病毒感染和肠道炎症的发生。
避免饭后剧烈运动:饭后不要让孩子进行剧烈的运动或游戏,以免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和消化。
提高孩子抵抗力:注意孩子的营养均衡和作息规律,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家长们对肠套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们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就医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