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夫妇烤大鹅成爆款,一年卖出两万多只
农产品搞好科研,就能获得高附加值。在莱西望城,史孟涛和刘凤英夫妇是远近的养鹅大王,高峰期年销售苗种200多万。销路不高、挣钱少怎么办?他们改良传统的技术,研究出全新的烤鹅秘方,迅速成为烤鹅界的顶流,一年最少卖出两万只,新客户还在翻倍增长。而他们通过走到产业链的顶端以后,把下游育苗、养殖的生意逐渐下放给更多养殖户,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昔日养鹅大王变成烤鹅大师,他们在产业链顶端引领发展,走出了一条乡村致富的新样板。
从养鹅到育鹅,自学钻研成“鹅大王”
提起最近几年开始爆火的“七星河烤鹅”,很多莱西市民都知道青岛鑫龙湾养鹅专业合作社的史孟涛和刘凤英夫妇。
“从祖辈起就养鹅。”刘凤英说,老公家里世代养鹅,刚开始就是几十只。平时吃一些鹅蛋,过年过节吃肉。2000年前后,他们夫妇开始接手养鹅。此前,他们一直从事养殖鸡鸭鹅这些家禽。
为此,他们开始扩大规模,从几百只到四五千只,养殖规模在周边村里也算是最大的。运气好的时候,一年收入几十万没问题。
但是,养了几年以后,他们很快发现一个问题。“从外地买来的苗种,成活率不高。”刘凤英说,当时是机械孵化,有时候死亡率超过一半。即便后期管理好,也容易赔钱。
于是,夫妻两个人决定自己研究孵化技术。他们到处去找专门厂家学,回来慢慢研究摸索,分类进行培养。经过几年摸索,他们成功掌握了“水培”技术。他们购买了种鹅,下蛋以后由人工照看,成活率提高到95%以上。
刚开始,他们育苗自己养殖。其他养殖户看到他们的苗种好,纷纷过来购买。于是,他们兴建了一个孵化车间。高峰期,每个月出货量接近20万,全年卖出的鹅苗大概200万。客户不仅是莱西本地,还有即墨、烟台等地,都纷纷过来求购。
研制非遗烤鹅,走出自己的高端路线
不论是育苗还是养殖,他们都属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上游销售不好,我们就受影响。”刘凤英说,而且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如何寻找销路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当地,村民一直有烤鹅的传统,而且流传下来腌制的秘方。如果能打响品牌,大鹅的销路有了,养鹅的销路也就打通了。
说干就干。从2021年开始,他钻研老一辈留下来的秘方。“烤鸭没问题,色香味俱全,但是一放冷了就会有膻味、土腥味。”刘凤英说,没办法运输就买不到全国。于是,他们不停地尝试改良。“差不多8个配方,用了几千只烤鸭。”刘凤英说,最终他们研究出了独家的秘方。烤大鹅出炉以后,即便放在冰箱里冷藏,只要拿出来一热,依然是表皮酥脆、外酥里嫩。
据介绍,他们选用的全是8斤左右的大鹅,生长周期在一年以上。为了提升口味,他们还采用了专门的果木。目前,市场批发价是128元一只。如果外地顾客购买,需要加上相应的运费。
一年超两万只,带动几十户村民致富
“真正火起来是2023年的中秋节。”刘凤英说,经过两三年的摸索,他们的秘方基本上已经确定了下来。恰好是中秋节,周边村民买回去以后送给亲戚朋友,大家一尝就被这个口味吸引了。“几乎每天都有人加我的微信,多的时候一天几十个人。”刘凤英说,这些都是口口相传带来的老客户。
有一名本地的客户王先生,给烟台的朋友送了几盒大鹅。对方就成了自己的老客户,一年要从这里买上百只。他们几乎依靠口碑宣传,现在已经成为一道小有名气的小吃,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一年下来差不多能卖2多万只。”刘凤英说,除去各类开支,一年挣二三十万没问题。而且,他们现在并没有在网络上开直播等,仅仅是线下的口碑传播就让他们应接不暇。而且,随着知名度的提高,他们预计未来销量会越来越大。
“我们现在养殖的越来越少,未来孵化厂也交给别人。”刘凤英说,整个产业链太长,他们也忙不过来。现在他们开始专注焦在烤鹅的品牌建设上。下游的孵化和养殖,他们会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符合标准的大鹅,他们会选择烤制,其他的会卖给其他厂家。“我们有更多精力做好研究、销售。”刘凤英说,我们就做好这个带头人,整个产业链就活起来了。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 实习生 王梓坤)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