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医生攒了30年的积蓄,退休那天他把存折给了隔壁的聋哑姑娘!

作者:幸福讲故事 素材:李根生

(本人用第一人称写故事,素材有原型,但情节有所演绎,请勿对号入座!)

都说医者父母心,可现在的医生,谁还记得这句话?每天电视上报道的医患矛盾,让人觉得这世道变了。可在我们顾家镇,有个张医生,30年如一日,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医者仁心。

我叫李根生,今年58岁,在江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当了二十多年的护工。说起张医生的事,还得从1993年那个秋天说起。

那天下着小雨,我正在医院值夜班。张德望医生骑着自行车从乡下赶来,要借一台血压计。他刚到顾家镇卫生院工作,镇上的医疗条件差,连个像样的血压计都没有。

张医生长得瘦瘦的,戴着一副老式眼镜,说话轻声细语。那时他刚从县医院下派到乡镇,本可以留在条件好的县医院,可他选择了最穷的顾家镇。

记得那年镇上发生了一场车祸,一对夫妻当场去世,留下个16岁的女儿,叫小芳。那姑娘从小就是聋哑人,车祸后更是无依无靠。张医生二话不说,把人安顿在自己隔壁的平房里。

说起张医生的生活,那真是省到了极点。一件白大褂能穿十年,裤子膝盖都磨出了光,还在穿。每天中午就啃个馒头,晚上熬点稀饭。村里人都说他是怪人,明明有工资,却过得比老农民还穷。

“这医生怕不是有病?”我听说有人这样说他。可张医生从不解释,依旧过着自己的日子。每个月发了工资,他就骑着自行车去县里的建设银行,把钱存进去。

小芳住在他隔壁,每天给他送饭。那姑娘虽然说不了话,但特别勤快。寒来暑往,从不间断。有时候张医生值夜班,她就坐在卫生院门口等,直到天亮。

2018年那场流感来得特别凶。全镇的人都病倒了,卫生院里挤满了病人。张医生连轴转,饭都顾不上吃。小芳就去买了个电热饭盒,每天给他熬粥,还包些饺子。

那段日子,我常去卫生院帮忙。看到张医生忙得连水都顾不上喝,心里特别难受。直到有一天,他在诊室里突然晕倒,送到县医院一查,原来是肝硬化。

医院让他住院治疗,他不肯。说镇上的病人走不开,非要回去继续看诊。小芳知道后,哭得泪人儿似的,可她说不了话,只能用手语表达。

张医生依然每天工作到深夜。他说:“我这病不要紧,养养就好了。”可我们都看得出来,他的脸色越来越差,走路都不稳当了。

去年冬天,张医生的病情突然恶化。县医院的专家说,最多还能撑半年。这个消息传开后,全镇的人都坐不住了。老支书带着村民去县里请愿,要求给张医生转大医院。

就在张医生准备退休的前一周,县医院来了位老院长。那天下着雪,老院长一进卫生院就愣住了。他看着正在打扫卫生的小芳,眼泪就下来了。

原来,小芳是老院长失散多年的女儿。那场车祸后,张医生一直瞒着这个秘密,默默照顾小芳。他不仅给小芳安排住处,还每月偷偷存钱,就是为了给小芳治病。

当张医生拿出那本存折时,所有人都惊呆了。整整500万,这是他省吃俭用30年的积蓄。他说这钱是给小芳治病用的,国外有种新手术,能治好她的耳朵。

老院长跪在地上,可张医生把他扶起来:“这些年,小芳就像我的女儿。我不图别的,就希望她能开口说话,能听到这世界的声音。”

后来,张医生去了大医院治疗。手术很成功,小芳也在国外做了治疗。一年后的春天,当小芳第一次开口叫”张叔叔”时,这个倔强的老医生终于控制不住,泪水打湿了衣襟。

现在,张医生和小芳都住在县城里。每到节假日,他们就回到顾家镇,给乡亲们义诊。大家都说,张医生不仅医好了小芳的病,还治愈了她的心。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像张医生这样默默付出30年的人,是傻还是伟大?有人说他不该把积蓄都给了别人家的孩子,可当我看到小芳扶着他走在乡间小路上的背影时,才明白:这世上,有些事情用金钱衡量,反而是最大的亵渎。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