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帮帮这些孩子!富阳人一起转发!


经前期征集和推荐

第20届“圆梦儿童”名单确定

期待大家一起帮助他们

将心愿变成现实



今起,本报“圆梦”爱心热线正式开通,你可以拨打63345200、63361800、18072721515三路热线,我们会帮你向孩子们转达问候和礼物,你也可以直接把礼物送至本报读者中心(富阳区江滨西大道358号B座杭州市富阳区融媒体中心一楼)。截止时间为1月22日17时(周六、周日休息)。


如果你没有时间购买礼物,也可以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捐款,献出你的爱心。



1月23日,我们将在区融媒体中心举行“圆梦儿童”线下见面会,想参加的市民也可打电话报名


今天的文字故事很长

但一定值得你读完

孩子们的过年心愿等你来“圆”

↓↓↓


陈莉航

(富春三桥小学六年级)

新年心愿:

美术画画工具



陈莉航:衣服尺码165,鞋子37码


陈莉航一家从2013年开始,一直租住在三根桥社区。家里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已经变灰的粉刷墙、陈旧的桌椅和简易的置物架“撑起”这个朴素的房子。


莉航爸爸陈云生说,小时候家里穷,于是离开家乡湖南来到富阳,一待就是30多年。陈云生之前一直从事水电方面的体力活,虽然挣的钱不算多,但生活还是渐渐有了起色。直到2013年,一次意外摔倒导致陈云生的颈椎病加重,并留下后遗症,从此他的一条腿无法正常行走,曾经灵活的双手也变得僵硬无力。后来他一直强撑着,吃点药、打点针灸,干点零碎的小工。


就在陈云生出意外后的第二个月,陈莉航出生了,她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陈云生人生的至暗时刻。他对女儿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我这个大的(陈莉航)很懂事,成绩也好,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一直是班长。她妈妈在快递站工作,一个月大概两三千元,每天晚上到家很晚,我收入也不稳定。”说到女儿们的学习生活,陈云生语气中充满愧疚,“我们夫妻俩都没什么文化,没能力给她们好的环境,就希望她们能好好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陈莉航和妹妹同住一个房间,记者看到墙上贴着许多素描画,得知莉航有很强的美术天赋,她的绘画作品多次在区里比赛获奖,而只学了一个月的篆刻,第一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区级二等奖。平时做完作业后,陈莉航也喜欢写写画画。陈云生说,莉航从小就喜欢画画,自己作为爸爸却没能力好好培养女儿的兴趣爱好。


△陈莉航房间墙上的素描画


被问到有什么新年愿望,陈莉航想了很久说,希望有一些画画的工具材料,这样在寒假里可以多画一些,以后上了初中可能就没有这么多时间了。当记者问她如果有免费的画画培训班,是否愿意在寒假去上课,莉航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参加


这个普通的小家庭,虽然生活艰辛,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陈云生还在去年考取了电工中级工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如果有热心市民家中有简易的水电安装需求,可以联系陈云生电话:15857139876


姚其炘

(新登镇贤明小学五年级)

新年心愿:

一套练拳击的装备



姚其炘:衣服尺码160,鞋子37码


1月12日,记者来到新登镇半山村,这是姚其炘的外婆家,也是她与妈妈、妹妹唯一的安身之所。妈妈倪素云才40岁出头,但瘦削的脸上长着不少皱纹,像是诉说着这几年的不易,“她们爸爸是去年7月过世的”。


倪素云说,她与丈夫相识时,丈夫在新登一家运输公司做调度工作,也做一些小生意,每年收入还不错。那时丈夫做过心脏搭桥手术,但不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10年前,刚刚生下小女儿,丈夫的病情便日益加重,安装过两次心脏起搏器,后来又得了尿毒症,治疗费用一年比一年高


“他赚来的钱几乎都用在看病上,至少有几十万元吧。”由于家里是丈夫管账,直到他去世后,倪素云才知道那是一笔“烂账”:丈夫欠着银行、网贷机构二三十万元;别人欠着丈夫五六十万元。由于某些原因,别人欠丈夫的钱收不回来,咨询了律师也无计可施。而丈夫欠的钱,却会时不时被追讨。


生活还要继续。倪素云开始接零碎的手工活,每天赚五六十元。每个月一两千元的收入,她也要精打细算地用。幸亏住在农村父母家,日常开支不大,但她也不想给父母增加太多负担,毕竟他们都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另外,还有一笔低保补助,目前日子可以维系,她担心的是以后,孩子开销越来越大,而老人身体越来越差。


说起两个女儿,倪素云脸上有了笑容,但又忍不住数落:“两个人都不像女孩,跟男孩子一样疯,每天打打闹闹的。”平时,两姐妹对家中长辈很孝顺,爸爸在世时,小小年纪的她们懂得照顾生病的爸爸。炘炘告诉记者,那时候她与妹妹常给爸爸送饭,看看爸爸有没有不舒服,有的话就给他摸一摸。“有天中午,我和妹妹看到爸爸摔在地上,我们叫他,他没有反应,就马上去叫外公外婆。”很遗憾,爸爸没有救回来。


爸爸的离世对两个女儿的情绪产生不小影响。倪素云说,还好有个姨夫,对她们很宠爱,也像爸爸一样。


问起新年愿望,炘炘一下想不出来,反而是一旁的妹妹出了主意:“给姐姐送一套拳击装备吧,如果不开心,也可以把怒气撒在那里,不会殃及我。”妹妹虽是开玩笑,却是说到了姐姐的心里,姐姐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可以帮她缓解压力。


颜欣怡

(高桥小学三年级)

新年心愿:

一个普通的平板电脑


△颜欣怡和妈妈吴秀华


颜欣怡:衣服尺码130,鞋子31码


眼下正在银湖街道高桥小学念三年级的颜欣怡,原本和父母、哥哥住在老家湖源乡,一家人靠着经营小卖部的收入度日。2018年,由于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哥哥需要在富阳城区的特殊学校就读,加上乡下的小卖部经营难以维系,父母便决定外出打工,颜欣怡也随着家人一同外出、求学。


父母在工厂里从事体力劳动,一家人的房租费、生活费等,让两人压力不小,每日疲于奔命。晚上六点半,父亲回家匆匆扒了几口晚饭,便又出门上晚班。母亲吴秀华简单收拾完后,坐在狭小的房间里,望着女儿认真学习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为了繁重的工作和照料无法自理的儿子,大人们几乎没有时间分给小女儿。自颜欣怡上幼儿园起,每天放学后,她便独自守在空荡荡的屋子里,自个儿热饭吃,或者吃些父母点来的简单外卖。有时候实在想念大人,也只能通过监控摄像头喊喊母亲


这样的场景,让吴秀华感到辛酸和无奈,眼前的孩子,从小到大没有穿过新衣服,身上的衣物和鞋子,都是亲戚换下来以及好心的同学家长赠予的,有几次决心给她买件新衣裳,她却说现在的衣服挺好,买新衣服还要多花家里的钱。出去买学习用品,她也先看价格,然后挑便宜的买。尽管如此,女儿并没有因物质的贫乏而感到自卑,在学校里,她总是大大方方地和同学们一起交流、玩耍,这让吴秀华内心宽慰不少。


在学习上,颜欣怡的自律也让父母省心,每天她都会自觉完成功课,然后阅读课外书,她尤其喜欢历史、科幻、童话类的书籍,往往一看就是一两个小时。她也知道购买新书要花费不少钱,便想尽办法借阅。幸运的是,离家不远就有一处“益行图书”公益书屋,可以免费借阅书籍,于是她成了书屋的常客


丰富的阅读助力了颜欣怡的学业,目前她的各科成绩都很均衡,没有偏科,总成绩排在班级前五名左右,平时还常常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对于新年愿望,颜欣怡思索了很久,说道:“我很想出远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可妈妈爸爸没有时间陪我。所以我想有个平板电脑,很普通的那种就可以了。那样我一个人看家时,就可以用它来看很多很多电子书籍、看世界各地的照片,就如同我去过那里一样。另外遇到不懂的题目,我可以上网查找答案,那样就不用为难爸爸妈妈了。”


冯梦娜

(受降小学五年级)

新年心愿:

只要父母病情好转,别无所求



冯梦娜:衣服尺码165,鞋子37码


“作业写完了吗?”“都写完了。”在东山社区一处不大的租房内,男人向女儿问道,声音十分无力。租房的陈设,除了几件简单的桌椅和生活用具,再无他物,一只瓦数不高的灯泡,勉强支撑基本的照明,沉闷的空气里,不时传来女主人沙哑的咳嗽声。


男人原本和妻子一起住在湖南怀化老家,十多年前带着妻子和儿女,来到富阳务工。如今在新登镇一家不大的钢结构厂落脚,收入勉强能维系一家人最低标准的生活。


男人说他只想和家人一起过简单平凡的日子,自己很努力在讨生活,可运气实在不怎样。2018年,妻子被查出患了乳腺癌,每次化疗都要花费七八千元。男人因为过度劳累,之后也被查出患有慢性肾衰竭,长期吃药支撑。妻子高昂的医疗费、一儿一女的养育和求学、房租及日常开销,仅仅依靠男人劳动以及妻子偶尔穿球拍的手工活来应对。“要是有钱,就治,没钱就停药拖着,听天由命吧,多撑一天是一天。”


男人的大儿子目前在新登中学读高一,11岁的女儿冯梦娜在银湖街道受降小学读五年级。学业上的事,父母没有精力,也没有能力来帮助她。男人说:“我现在想趁还能做得了活,尽可能供孩子们把书读完,以后的路只能靠他们自己走了,我们不可能陪他们多久。”


父母的苦楚,梦娜是看在眼里的。问起新年里有何愿望,她说,只要爸爸妈妈的病能好起来就行,别无所求。追问之下,她依旧坚持:“不挑,只要是不贵的礼物都行,还有什么礼物,能比爸爸妈妈的身体更重要呢?


李铱璇、李铭凯

(常安镇中心小学六年级)

新年心愿:

显微镜、科学实验手工套装


△姐姐李铱璇(右)和弟弟李铭凯


李铱璇、李铭凯姐弟俩:衣服尺码都是150,鞋子都穿36码


李铱璇和李铭凯是一对龙凤胎姐弟,出生于2013年。他们住的房子是爷爷手上建造的老房,家里没有装修,电视背景墙用油漆漆成了黑板,姐弟俩从小就在上面写写画画。“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这是孩子妈妈写在上面的话,激励孩子也鼓励自己。


因为妈妈身体不好,需要长期吃药,全家的开支全靠爸爸李献华一人打零工。爸爸说,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不在了,没有老人搭把手,妻子只能全职在家带娃。孩子爷爷奶奶都是生病离世的,为了给他们看病,李献华也背上了债务,导致家里条件一直比较困难。“我原先在厂里干活,后来工厂倒闭,我又去学了木工。”李献华说,他包不到活,只能给人打工,有活的时候一天能赚300元,运气不好时,一个月都没有活


虽然如此,夫妻俩对两个孩子的教育一直很重视。大门上贴着一张时间安排表,是暑期作息安排:6:20起床跑步、7:00阅读、8:20早饭,8:40学习……姐弟俩很听话,爸爸妈妈的安排,都能认真完成。他们还特别喜欢看书,沈石溪的作品,《哈利波特》系列,鲁迅的《呐喊》《朝花夕拾》,他们都看过。姐弟俩告诉记者,他们还看过《本草纲目》,家里配来的中药,在还未煎煮前,他们会打开来,对照《本草纲目》,一样一样比对出来。


姐弟俩学习成绩不错,姐姐文科好,弟弟理科好,两人经常比赛写作业,遇到不懂的题目,凭借各自优势,就能相互指导。因为学校里的一次编程公益课,李铭凯迷上了编程,他请求妈妈给他买相关书籍来自学。他还经常参加建模比赛,总能代表学校拿到奖项。李铭凯说长大了想当科学家,李铱璇则想当作家


姐弟俩的懂事让爸爸妈妈感到心疼,两个孩子从来不会要求他们买零食,平时在家就是看书、散步和折纸飞机,还会以剪刀石头布的方式,决定谁做哪项家务活。姐弟俩懂得感恩,他们都说到学校和村里对他们的照顾,还说到学校里的“羊明坤奖学金”,姐姐拿到三次,弟弟拿过一次。


关于新年心愿,姐姐说想要一个显微镜,学校里学了微小世界,她很想用显微镜看看细胞和细菌是什么样的。弟弟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和钻研,他想要科学实验类的能动手制作的模型玩具。记者看到,李铭凯身上的衣裤都短了一截,他们的衣服几乎都是好心人捐赠的,如果可以,也帮姐弟俩实现新年穿新衣的心愿吧。


范鹏程

(春建乡中心小学六年级

新年愿望:望远镜



范鹏程:衣服尺码170,鞋子38码


范鹏程的妈妈1993年来到富阳打工。“我和范鹏程爸爸是1994年在富阳认识的,后来又有了两个女儿和范鹏程。”不幸的是,2014年范爸爸因骨癌去世,当时范鹏程才1岁,范妈妈一个人跌跌撞撞地拉扯着三个孩子生活


范妈妈说起子女们满是骄傲与自豪:“大姐30岁了,在老家江西上饶,二姐在浙江财经大学读大三,成绩挺好的,每年都拿奖学金,平时家里就我和范鹏程两个人。”范鹏程和妈妈住在秋丰,是和叔叔一家合租的房子,三室一厅,范鹏程和妈妈挤一间,有时候二姐放假回家,便要三个人挤一挤。“一个月房租900元,叔叔一家心疼我,只需要我出300元。”


走进范鹏程的房间,记者看到房间里也没有书桌,范鹏程的作业就摊在电视机柜上,电视机柜不过膝盖高,边上放着一张塑料板凳,由于床和电视机柜之间的距离有限,范鹏程的腿已经顶在柜子上,只能佝偻着背写字


△范鹏程在电视机柜上写作业


房间地板上打着地铺,大冬天甚至没有一张床垫,只是铺了一床垫被。“现在范鹏程大了,不方便和我睡一张床上。”范妈妈说,儿子心疼她,主动要求睡地上。“我年纪小,睡地上把被子卷子来就不冷了。”范鹏程在一旁解释道。


△范鹏程打地铺睡在地上


范妈妈现在在工地上打工,搬砖块、搬水泥,男人能干的她都能干。“之前在饭店里洗碗、在奶茶店打工,我什么都干过,也什么都能干。”范妈妈说,工地上虽然辛苦,但每小时能拿22元,她一般早上6点就要出门,一直干到晚上6点,这样能多赚点。“有时候回来晚了,范鹏程就先帮我洗好菜,等我回来。”


范妈妈说,儿子是一件暖心的“皮夹克”,总是体谅她的不易,“暑假时,我会带他去工地上体验,让他懂得要感恩”。范鹏程说,从工地上回来后,只有一个“累”字,但也让他更心疼妈妈,更加明白要好好努力、好好读书。


目前,范鹏程在春建乡中心小学读六年级。“6点40分的校车,我一般6点就起床,6点20分出门,从家里走到公交车站大概要10多分钟。”范鹏程告诉记者,妈妈每天会给他10元买早餐,但他不舍得用完,还能存下钱来


范鹏程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不仅是班级纪律委员,还是学校大队旗手,多次获得学校“竹林少贤”奖学金。“我的班主任陈老师对我特别好,会把她儿子穿小的衣服鞋子洗干净送给我。”范鹏程说,“因为老师对我很好,我想用好成绩报答她,不让她失望。”


△范鹏程和妈妈


记者在房间里看到满满一面“奖状墙”,发现范鹏程在体育方面也表现优异,还代表学校参加区里的运动会,并在跳远、跳高多个项目中取得好成绩。“我还喜欢踢足球,在学校里参加了足球社团,我踢得是后卫。”范鹏程说,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军人,想考军校,成为能够保家卫国的男子汉


当记者问到范鹏程的新年愿望时,范鹏程第一反应是想给他的小侄子要一辆玩具小汽车。后来在记者的追问下,范鹏程说出来他自己的心愿:望远镜。“妈妈跟我说,爸爸和大伯都变成了星星,我想用望远镜看看星星,看看他们过得好不好。”


宾一杭

(常绿镇中心小学五年级)

新年心愿:一辆自行车



宾一杭:衣服尺码170,鞋子37码


瘦瘦高高的个子,戴着一副方框眼镜,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看起来文文弱弱的,这是记者对宾一杭的第一印象。然而了解之后才发现,13岁的宾一杭早已是可以为父亲分担生活压力的小男子汉。


宾一杭的家位于常绿镇,走进屋里,没有什么家具,空荡荡的。“原来我和两个儿子挤在40平方米的一个小房间里,现在他们总算有自己的房间了。”宾爸爸说,这是他们去年刚造的新房子,东拼西凑借了20万元,终于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宾一杭3岁时他的妈妈便离开了家,好在还有爸爸和哥哥相依为命。爸爸平日里靠打零工赚钱养家。“我没有什么本事,只能做一些力气活,我什么活都接,能赚一点是一点。”爸爸说。


“他哥哥在上高中,平时家里就我和宾一杭两个人,我有时候回来很晚,他做完作业,就自己去地里拔了菜、洗干净烧好,等我回来吃饭。不仅烧饭,洗衣服等家务活也都是他‘承包’了。”宾爸爸说。


爸爸一直重复着“他很懂事、很听话、很省心”。“2022年,我生病,动了两次手术,住了三次院,全都是宾一杭照顾我。”爸爸回忆道,那个时候宾一杭才9岁,从打饭喂药到擦身陪夜,大大小小的事都是他做的。“同一个病房的人都说我儿子孝顺、懂事,我也很感动。”


爸爸说,虽然没办法给宾一杭提供好的物质条件,但他的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很多好心人,“每位老师都非常好,非常照顾他,还有一些亲戚邻居,会把穿不上的衣服送给我们”。


“我也常跟他说,要怀着感恩的心,好好读书,以后报答这些好心人。”宾一杭不仅帮着爸爸把家里照顾得井井有条,在学习上也从不让父亲操心,各科成绩都在班里排前三。“我最喜欢英语课。”宾一杭说。


翻开宾一杭的奖状,记者看到“校运会跳远第一名”“校运会400米第一名”“区53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跳远第七名”等荣誉。“我还喜欢打篮球,骑自行车。”提到爱好的时候,腼腆的宾一杭神情变得雀跃起来,他的新年愿望是想要有一辆自行车,“这样我就能骑自行车锻炼身体了”。


陈羽菲

(万市镇中心小学三年级)

新年心愿:

一个小青蛇玩具与一本漫画书



陈羽菲:衣服尺码140,鞋子尺码33码


陈羽菲三姐弟和爸爸,租住在万市镇众缘村了岸自然村。爸爸陈晋还很年轻,才33岁,老家在贵州,十几年前就来到浙江打工。若只是对付工作,他不愁,可工作之余,他还要照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13岁、一个10岁、一个7岁。


“两年前与他们妈妈分开,三个孩子,我一个都不舍得,我宁愿自己辛苦点,都要带在身边。”提起这事,陈晋红了眼眶,觉得亏欠了孩子。所以,日子再难,他也没想过将孩子们送回老家,而是咬牙坚持。“最难的阶段过去了,那时老三读幼儿园,我又要上班又要接送,现在他也读小学,能跟着姐姐们去上学了。”


说起孩子的懂事,陈晋脸上的笑容藏不住。“平时我工作忙,他们就会帮我蒸饭、洗碗、扫地、抹桌子。”最幸福的时刻还是孩子们争着抢着为他端洗脚水,“老大老二端水,老三拿拖鞋,喊我坐下来洗脚”。


采访间,羽菲三姐弟放学回到家。刚放下书包,羽菲便跑进厨房,量米、淘米、煮饭。她说,今天轮到她煮饭,姐姐洗碗,弟弟擦桌子。见她将手伸入冷水中淘米,记者问:“这水是不是很冷?”“是啊,特别冷,我很怕冷的,所以喜欢披着头发,可以保暖。你看,今天还特意戴了围脖。”虽然第一次见面,羽菲没有一丝怯生,大大方方地回答问题,手上的动作又很利索。


△陈羽菲量米、淘米


“新年有什么心愿吗?”面对记者提问,羽菲说她希望新的一年成绩能提高一些,因为今年数学退步了,英语也很难,偶尔姐姐能教一教她。对于学习成绩,爸爸则表示不会强求,因为他平时也顾不上辅导,他能做的就是努力赚钱,让孩子们吃饱穿暖,给他们更多的爱。


询问羽菲是否有想要的玩具与学习用品时,她说:“那就送我一条小青蛇玩具,我想和同学们玩,还有一本漫画书,爸爸不在家时,可以和姐姐弟弟一起看。”


丁煜瑶

(东洲街道新民小学二年级)

新年愿望:国画工具



丁煜瑶:衣服尺码140,鞋子34码


丁煜瑶生着一张瓜子脸,有一双黑溜溜的大眼睛,扎着高马尾,灵动又可爱。原本丁煜瑶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不算富裕,但也吃穿不愁,然而三年前,丁爸爸的一场病,让这个家庭遭受了“致命一击”。


“2022年,那个时候我们小儿子刚出生,我就被确诊为白血病。”丁爸爸告诉记者,“一开始只是感觉腰痛,查不出是什么病,前期就花掉了不少钱。”丁妈妈说,当时她都还没出月子,就陪着丈夫四处求医,最佳治疗方式是移植骨髓。幸运的是,丁爸爸和弟弟配型成功,家里花光了积蓄,又东拼西凑借来手术费用,前后共花去20余万元。


丁爸爸原本靠修车养家,生病之后,家中唯一的收入来源断了,还欠下不少债。现在,丁煜瑶一家四口和爷爷奶奶、叔叔七口人住在租的房子里,为了能补贴家用,爷爷奶奶还要出去打工,“爷爷去打扫卫生,奶奶在饭店里洗洗碗,多少能增加点收入”。


丁煜瑶说,爸爸生病的时候,她很难过,也很担心:“那个时候爸爸妈妈很长时间不在家,连电话视频都很少,只有奶奶带我和小宝。”目前,丁爸爸的身体正在逐渐康复,每个月需要去医院复查。


“好在丁煜瑶很懂事,不怎么用我们操心。”丁爸爸说,女儿的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特别是语文成绩格外突出。记者看了丁煜瑶的作业,字迹特别清秀、端正,她还曾在书法大赛中获过奖。丁煜瑶两次作为学生代表在国旗下讲话,多次获得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荣誉。


丁煜瑶特别喜欢画画、做手工,新的一年她想学习国画,希望能有一套国画工具


徐安

(新桐乡中心小学五年级)

新年心愿:

一套过年新衣、一套绘画材料



徐安:衣服尺码160,鞋子37码


一聊到妈妈,徐安就忍不住流下眼泪。徐安出生于2013年,出生不久后,她的爸爸被确诊为尿毒症,妈妈也因此离他们而去,只在过年或生日时,会和徐安见面。


徐安的爸爸徐志贤今年60多岁,因为患病,每周要到富阳城区做三次血透,这些年,病情越来越不稳定,一年总要几次住院治疗,陪伴徐安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以前我还能照顾她,现在变成她照顾我了。”徐志贤对女儿满是愧疚。他在建德做修理工时,认识了徐安的妈妈,原本以为生活会越来越好,没想到在工地上伤了眼睛,右眼失明,后来又查出尿毒症,再加上妻子离开,这个家的希望就此破灭。


徐安很乖,学习上的事情不用爸爸操心,回到家就会待在房间里看书,平时会帮爸爸洗碗、洗衣服。徐志贤因为生病,常常半夜后背发痒,徐安就会帮爸爸在背上擦酒精,看着爸爸难受的样子,她的心里特别不好受,想快快长大,能够赚钱,照顾爸爸。现在,父女俩靠低保过日子,中饭晚饭吃的都是村里的老年食堂。“家里榔头破了,前段时间想去山上找块合适的木头,重做一把,没想到连山都爬不上去了。”徐志贤很无奈,他说自己身上的肉越来越少,做什么都使不上力,也不知道还能陪女儿多久。


好在有村里和学校的帮助,徐安在四年级时结对了几位“爱心妈妈”,在学习上遇到难题,她会把题目发到“爱心妈妈”微信群里,她们会给徐安解答。遇到烦心事了,徐安也会在群里求助,“爱心妈妈”们的鼓励,带给她前进的动力。


记者注意到,徐安的羽绒衣上沾满墨汁,也短了一截。“羽绒衣是去年爱心人士捐款,委托老师买的。”徐志贤说,女儿几乎不会跟他提要求。今年过年,徐安想要一套新衣服,最好是保暖效果好一点的羽绒衣。她还喜欢画画,希望能获得一套绘画材料,比如丙烯马克笔


这些孩子坚强且懂事

这些心愿微小但珍贵

请扩散转发!

用爱为孩子们“圆梦”!


(来源:富阳日报)

举报
评论 0
    正在获取更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