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会得癌?原来癌症都是这样来的,现在知道还不晚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癌症,无疑是人们心中一道沉重的阴霾。每当听闻身边有人被癌症击中,那种揪心的感觉总是如影随形,让我们不禁发问:人,究竟为何会患上这可怕的疾病?今天,咱们就一同深入探寻这背后的真相,把癌症的那些事儿彻彻底底地搞清楚。

癌症的源头究竟在哪里?是不是像一些人猜想的那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又或者是从其他人、动物身上传染而来?再或者,是上天早就写好的命运剧本?答案是否定的。实际上,癌症就诞生于我们身体内部,源自那些原本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正常细胞。这些正常细胞在长期遭受内外部各种因素的 “围攻” 后,开始 “叛变”,最终形成了癌细胞这个 “邪恶集团”。

想象一下,正常细胞就如同一个纯真善良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周围环境若充满了不良因素,就像一个人长期身处糟糕的成长环境。一开始,这个人可能只是出现一些小小的不良变化,这种变化在细胞层面,就像是细胞每天发生的一些细微异常改变。人体自身其实具备强大的修复能力,就好比一个有自省能力的人,能及时纠正自己的小毛病,让这些异常细胞重新变回正常。但在某些不利条件下,比如长期处于高压状态,细胞的这些异常改变就得不到及时 “纠正”。日积月累,这些小的异常就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逐渐产生累积性的改变。这就如同一个人的小毛病没有得到及时改正,反而越来越多,最终导致了质的变化。当这些异常累积到一定程度,正常细胞就发生了质的转变,开始不受控制地疯狂生长,也就是异常增生,癌症就这样悄然降临了。

癌细胞从正常细胞转变而来后,就如同一个坏人,与原本的正常细胞有了天壤之别。从外观形态上看,正常细胞有着整齐有序的模样,而癌细胞则形状怪异、大小不一,就像一群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在功能代谢方面,正常细胞按部就班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维持着身体的正常运转;而癌细胞却只知道疯狂掠夺营养,无节制地繁殖,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发起 “攻击”,严重破坏身体的正常功能。

说完癌症的起源,咱们再深入探究一下正常细胞究竟为何会摇身一变成为癌细胞。癌症的病因极其复杂,就像一团乱麻,一种癌症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导致的,而一种致癌因素也可能引发多种不同的癌症。尽管科学家们一直都在不懈努力,但至今仍未能完全解开癌症病因的谜团。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最终都指向了 “不好” 的基因突变。这些基因突变就像是正常细胞的 “指挥系统” 被恶意篡改,使得正常细胞走上了 “歪路”,最终形成了癌细胞团,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癌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引发了这些 “不好” 的基因突变呢?接下来,咱们就从三个关键方面来一探究竟。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可谓是导致癌症发生的一个 “超级大反派”。这里所说的环境因素,既包括我们身体内部的小环境,也涵盖了外部的大环境。
先来说说身体内部的因素。免疫力,它就像是我们身体的 “护卫队”,时刻守护着身体的健康。当免疫力下降时,就好比护卫队的力量被削弱,那些原本被压制的异常细胞就可能趁机兴风作浪。比如,长期熬夜的人,生物钟被打乱,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受到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就会降低,给癌细胞的滋生提供了可乘之机。内分泌系统则如同身体的 “调节师”,一旦内分泌失调,激素水平失衡,就可能对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化产生干扰。以甲状腺激素为例,如果甲状腺功能异常,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就可能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

另外,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也不容小觑。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使得身体的内环境变得不稳定,从而为癌细胞的生长创造条件。比如,一些职场人士长期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精神高度紧张,久而久之,身体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其中就包括癌症的发病风险增加。

再看看外部环境因素。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危害是实实在在的。在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大量的有害颗粒物、化学物质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后,会对肺部细胞造成直接损害。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肺部细胞不断受到污染物的刺激,就可能发生基因突变,进而引发肺癌。抽烟和嗜酒也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因素。香烟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长期吸烟的人,肺部细胞长期受到这些致癌物质的侵蚀,患肺癌的风险会大大增加。而且,吸烟不仅危害肺部,还与膀胱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酒精进入人体后,会在肝脏中代谢为乙醛,乙醛是一种明确的致癌物质,长期大量饮酒会增加肝癌、食管癌、胃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病几率。

接触致癌物更是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导火索。生活中,我们可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致癌物,比如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等有害物质。新装修的房子如果没有充分通风散味,甲醛等致癌物就会在室内长期残留。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皮肤和呼吸道会不断接触这些致癌物,增加患癌风险。还有一些职业,如从事化工生产、采矿等工作的人群,由于工作环境中存在大量的致癌物,他们患癌症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普通人。

某些细菌和病毒感染也是引发癌症的 “幕后黑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幽门螺杆菌能够在胃内生存并破坏胃黏膜,长期的感染会导致胃黏膜反复受损和修复,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胃癌的风险。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感染则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病毒感染肝脏细胞后,会整合到肝细胞的基因组中,影响肝细胞的正常功能和生长,长期作用下就可能引发肝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是高危型 HPV 的持续感染,几乎是宫颈癌发生的必要条件。EB 病毒感染与鼻咽癌、淋巴瘤等多种癌症也有一定的关联。

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样在癌症的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长期缺乏运动,身体的新陈代谢减缓,脂肪堆积,不仅会导致肥胖,还会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肥胖是多种癌症的高危因素,如乳腺癌、结直肠癌等。不合理的饮食习惯,比如长期食用高盐、高脂、高热量的食物,以及过度食用加工肉类,都可能增加患癌风险。高盐饮食会损伤胃黏膜,增加胃癌的发病几率;加工肉类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胺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会增加结直肠癌等癌症的发病风险。而新鲜蔬菜水果摄入不足,会导致身体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对于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和预防癌症起着重要作用。

遗传因素:遗传在癌症的发生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某些癌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就像有一种 “家族魔咒” 笼罩着这些家庭。以乳腺癌为例,有些家族中的女性似乎更容易患上乳腺癌。研究发现,这些家族中的女性可能携带一些不稳定的缺陷基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易感基因。这些易感基因就像是一颗 “定时炸弹”,让她们在患乳腺癌这件事情上,比其他人有着更高的风险。但需要明确的是,并不是癌症直接遗传给了下一代,而是遗传了这种更容易患癌的倾向性。

打个比方,就像一个人天生携带了一把 “脆弱的锁”,在面对致癌因素这个 “小偷” 时,更容易被 “破门而入”。但这并不意味着携带易感基因的人就一定会患上癌症,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有可能降低患癌风险。比如,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接触可能的致癌因素,增强自身免疫力等。

随机因素:近些年来,科学家们发现,部分癌症的发生似乎与 “运气” 有关。这里所说的 “运气”,其实就是随机的基因突变没有得到及时修正。就好像在细胞的生长和复制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 “小插曲”,原本正常的基因序列发生了随机的改变。人体自身有着一套纠错机制,能够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现并修复这些基因突变。但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这些随机的基因突变没有被及时纠正,从而导致细胞走上了癌变的道路。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生活习惯良好,不抽烟不喝酒,饮食健康,也没有癌症家族史,却依然患上了癌症。

他们可能就是 “运气不好”,在细胞的 “生命旅程” 中遭遇了这些无法预料的随机事件。不过,虽然随机因素在癌症发生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癌症就完全无能为力。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在癌症的发生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而且环境因素是我们通过努力可以控制和改变的。

在与癌症这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我们每个人都不是旁观者。了解癌症的起源和病因,是我们预防癌症的第一步。通过改善生活方式,远离不良的环境因素,我们可以大大降低患癌的风险。同时,对于那些有癌症家族史的人来说,更要提高警惕,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用科学的知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向癌症说 “不”。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