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皆是实在话)

宋代诗人苏轼曾讲:“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咱中国人的饭桌上,向来都少不了那一杯酒,它承载着人情冷暖,装满了悲欢离合。
酒局中的种种情形,恰似人生百态,每一杯酒都有独特滋味,每个人也都有各自的故事。
酒在杯中,情蕴酒里,老祖宗留下的10句实在话,喝的是酒,品的却是人。
一、酒靠人情,饭求饱
苏轼在《临江仙·送钱穆父》中写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甘愿与友人共饮这杯酒,只盼能慰藉这离别之情。
酒桌上最难得的,并非昂贵的美酒,而是能与你对酒当歌的人。
小酌蕴含着真心,畅饮饱含着厚意。
酒一入口,情便入了心,酒意越浓,情意也就越深。

二、酒要斟满,茶宜倒浅
老话说:“茶满意欺人,酒满表敬人。”
酒,喝的是那份热忱与真诚,把酒斟满,才能展现出敬意与真心。
茶,品的是那份真味与雅趣,茶倒浅些,方能体会到从容与闲适。
在喝茶饮酒之时,尤其要注重分寸,这既是心意的表达,也是一种礼数。
礼数周到,宾主皆大欢喜;礼数欠缺,便可能不欢而散。
待客之道,力求周全,如此情才能越喝越深厚,事才能越办越顺利。

三、酒难消真忧,药不治假病
李白也曾感慨:“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即便事大如天,借酒消愁,开怀畅饮,看似能忘却忧愁;可酒醒之后,该忧愁的事依旧存在,该做的事还是得去做。
心事繁多,心思沉重时,不妨小酌一杯,但切不可贪杯沉醉。
人生在世,唯有历经种种才能成长,唯有保持清醒才能领悟真谛。

四、酒应少喝,事要多知
《论语》中提到:“唯酒无量,不及乱。”
生活中,酒确实能给人带来一些慰藉,但若是沉迷于酒桌,那便是害了自己。
偶尔举杯,与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开怀畅饮,确实能为生活增添几分色彩。
然而人生的价值,远远超出一只酒杯所能容纳的范畴。
多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多读书学习,增长见识。唯有面对现实,才能拥抱幸福。

五、小酌怡情,大醉伤身
《饮膳正要》记载:“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恶毒气,通血脉,厚肠胃,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也。”
适量饮酒可以温养肠胃,抵御风寒,可要是饮酒过度,必然会损害肝胆,助长湿邪。
凡事都讲究个适度,喝酒亦是如此,要依据自身身体状况,做到适时适量。
无论应酬压力多大,感情多么深厚,都要以健康为根本,饮酒适度。
要明白,世间万物,唯有健康才是最为珍贵的。
真正懂酒之人都明白:不酗酒是善待自己,少劝酒是尊重他人。

六、酒肉交朋,柴米为妻
有酒有肉,朋友间的交往才更顺畅,感情也能进一步加深;
有柴有米,夫妻才能安稳生活,共度岁月。
晚清李叔同《送别》里说:“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酒桌上的热闹,是面子;厨房里的柴米油盐,是里子。
生活富足了,才有酒有肉招待朋友,也有余力帮衬朋友。
生活不如意时,酒局可能就会变成低声下气的求助局,或是唉声叹气的诉苦局。
久而久之,曾经一起把酒言欢的朋友,也会渐渐疏远。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情谊才能长久。

七、酒能成事,酒也败事
常言讲:“烟开路,酒搭桥,人情往来。”
现实生活里,人情往来离不开酒,业务往来同样如此。
酒,最容易打动人心,也最容易打开局面,酒喝得恰到好处,事情也就办成了。
举杯之际,既要留意态度,也要讲究技巧。
可要是酒喝得过了头,就会扰乱心智,最终失态坏事。
所以,你的酒量就是你的底线,保持游刃有余,才能进退自如。

八、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菜根谭》里讲:“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
酒桌上从不缺称兄道弟的“好友”。
但要知道,十个酒桌上称兄道弟的人,没几个是真朋友。
真遇到难事、急事,一个个跑得比谁都快,哪有什么共患难。
所以,在酒局上要留个心眼,远离那些拉你堕落的人,避开有损你德行的事。
真心很珍贵,不必逢人就给;友情很深厚,不必点头就结交。

九、酒不过量,话不过头
老话说:“酒后吐真言,醒后追悔迟。”
酒一旦喝多了,话就收不住。
说大话,会损害自己的人品;说气话,会伤害彼此感情;说脏话,会败坏自身素质。
正所谓:言多必失,祸从口出。
你酒后说的话,无心之人可能一笑了之,有心之人却可能大做文章。
酒桌上,要保持一份清醒,把不该说的话咽回去,哪怕烂在肚子里也不能说。

十、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对于喜爱酒的人而言,天地之广阔尽在杯中,时光之流转全在壶里。
黄庭坚诗云:“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有的酒,喝得兴致勃勃;有的酒,喝得身不由己;有的酒,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一杯酒就像一个世界,一场醉就仿佛一次轮回。
谁不是身处这人间,谁又能不参与酒局,懂了“酒”,也就懂了这世间万象。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