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军统神秘面纱——军统庞大的组织架构和主要人事任命

提及军统,首先映入人们脑海的便是一群特务,他们黄赌毒无所不沾,坏事做绝。尤其是几任局长:戴笠、郑介民以及毛人凤,更是隐匿于黑暗之中,心狠手辣至极,堪称令人闻风丧胆的地狱恶魔。

但是存在即合理,所有的神秘面纱之下,都有其运行的本质。军统是一个秘密警察机构,是基于最早的“十人团”发展而来,早期不存在复杂的组织架构,就像创业小公司,老板是销售、是商务、是PR,合伙人可能是财务、是人事、是行政,而技术负责人,挂着CTO的名头,另外名片可能印着项目经理,运营总监之类。随着队伍不断壮大,功能逐渐分离,等级开始森严,利益关系也变得错综复杂。军统在扩张过程中,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巨无霸,名下部门多如牛毛,但是其主要组织架构还是非常明确,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军统的组织架构在不断的演化,纵向可以分为区站组,实现逐层控制,横向以处为单位,实现功能的隔离,在1943~1945年间,经过长期的打乱、重组、兼并合拢,逐渐演变成为八大处:军事处、政治处、行动处、电讯处、人事处、经理处、训练处和总务处。

第一处:军事处

军统是以军事为目的成立的军事情报机构,军事工作自然是重中之重,当一处当之无愧。

处长:鲍志鸿;副处长:杜逵、胡屏翰

主管收集军事情报和扩大军统武装力量,下设军事情报科、军运科、策反科,以及主管派在各部队担任谍报参谋工作的谍参科。一处负责掌握别动军和“忠义救国军”军事指挥部。

拿公司作比方,一处相当于公司核心的事业部门,核心业务的展开基本仰仗一处的运作,自然地位非同一般。处长鲍志鸿黄埔六期(和戴笠同期),1938年加入军统,担任军令部第二厅第三处第七科的上校参谋,兼任军统武汉站的情报组组长,后升任军事情报处少将处长。在军统期间,负责抓捕女汉奸吴冰,策反汪伪第三方面军总司令吴化文(1948 年9 月济南战役中率三个旅约2万人举行战场起义。后任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军长)等。解放战争时期,投奔白崇禧,1949年5月,陈明仁担任长沙警备司令,鲍志鸿为司令部少将参谋长。8月,陈明仁、程潜、唐生智等人,在长沙发动和平起义,而鲍志鸿拒绝参加起义,跟着白崇禧逃到广西,后兵败被我军俘虏,关押于北京秦城监狱,于1975年13月作为最后一批被特赦的战俘出狱。

第二处:政治处

军事和政治是双生子,一个管业务,一个管思想。该处的主要工作是搜集党政情报,下设中共科、党政科、国际科和张国焘负责的特种问题研究所。

处长:王新衡;副处长:叶翔之、杨华波

毛主席曾说枪杆子里出政权,党指挥军队,想来军统也是系统学习过的。军政不分家,所以该部门和军事处同属核心级别,核心任务为对付共产党,排除异己分子,引导思想舆论。

处长王新衡,出生于浙江慈溪,1925年考入上海大学,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入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比较活跃的学生领袖,并和蒋经国成为好友。1930年退党加入国名党,开始反共生涯。1935年加入军统,任上海站站长,并和杜月笙成为至交好友。西安事变后,负责看守张学良,并与之成为好友(张学良台湾的三个好友:张大千、张群和王新衡)。抗战爆发后被戴笠派往香港任站长,并于1939年辅助刺杀汪精卫(陈恭澍负责)。香港沦陷后王新衡被通缉,转移至广东,后到重庆担任军统第二处的少将处长。抗日战争胜利后,王新衡返回上海,担任上海特别市政府参事兼处长,兼军统华东区的区长。1946年,戴笠去世后,王新衡担任保密局上海站站长。国民党败退台湾几年后,离开政界,凭借蒋经国的关系当上台湾水泥公司董事长。

第三处:行动处

处长:徐业道,阮清源(1942),沈维翰(1944)

如果把一二处比作头脑得话,那三处就是四肢了。该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干活,根据一二处提供的情报,执行暗杀、密捕等任务。下设行动科和司法科,重要的行动由戴笠亲自指挥。据后来的行动处处长程一鸣回忆,说川军首领刘湘之死就是行动处的杰作。“1938年1月,戴笠利用刘湘旧部师长范绍增,在汉口监视刘湘的行动。范从刘湘的侍从参谋那里,偷看到刘湘发给川军王瓒绪的密码电报,内容是命令王瓒绪派兵到湖北宜昌、沙市和韩复榘的军队联合反蒋。”

第四处:电讯处

前文的密码之争中,已经详细介绍了该处发展历程,以及处长魏大铭的一些事迹。主要用来监听日军电台,成功案例有破译日军东南亚战争和偷袭珍珠港的密码等,大大提升了军统在蒋介石和美国亲爹那边的地位。

这里重点讲一下震惊国民党上下的“军统电台案”。

主角张露萍,年仅19岁的年轻貌美姑娘,原名余薇娜、余家英,1938年10月入党,次年受中央社会部委派到重庆,进入中共中央南方局军事组,归叶剑英直接领导。进入南方局不久后,张露萍就接到了组织安排的任务:联络已经打入军统机关内部的张蔚林、冯传庆。期间,张露萍发展了6名地下工作者,成立地下电台7人小组,多次出色地完成了南方局交代的各种任务。

但一次偶然的小失误,却葬送了小组辛辛苦苦建立的成果。1940年,电台小组成员张蔚林在电台值班,不小心烧坏了一支真空管,发报机出现故障。科长萧茂如认为,张蔚林工作心不在焉所以发生事故,下令把他送到稽查看守所关了起来。张担心事败,设法逃离看守所,军统搜张的家时发现密码本等重要信息(按照军统的规定,密码、表格是绝对不能带出办公室的),后军统顺藤摸瓜,将7人小组全部逮捕。

张露萍等被关押在白公馆,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只字未提,后他们被转押到贵州息烽集中营。1945年7月14日,张露萍与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洸、陈国柱、王锡珍7人押上刑车,英勇就义,张露萍牺牲时年仅24岁。

张露萍烈士

第五处:人事处

处长李肖白、龚仙舫。

由于军统没有组织部,所以该处监管组织工作,和现在公司HR一个性质。该处是军统湖南帮掌握的权力部门,主要职能有人事管理(招聘、任免、晋升等),教育培训、档案管理和薪酬福利等。可以想像,该处的人谁也不敢得罪,就像公司里,HR和财务,你能得罪?具体事宜不展开讲。

第六处:经理处

处长徐人翼(蒋介石亲自派遣)。

这个和第五处一样,大家都得罪不起,是军统的钱袋子。其前身为军统会计科,掌管资金运作。虽说掌握大家的经济命脉,但是该处工作也不好当,预算就这么多,需要养活编外人员,需要自己去投资生钱。

第七处:训练处

处长郑锡麟,十人团之一

有点像军统的培训机构,吸纳新鲜血液,培训业务,并扩大组织方面工作,有点像HR的分支机构。

第八处:总务处

由于七七八八的部门实在太多了,一股脑儿并入到总务处,像是个兜底的大杂烩。包括警务处、布置处、特别委员会(下设设计、惩戒、策反、考核委员会和特别办公室)、特种政治研究室、技术研究室、经济研究室和中山室。

经济研究室负责收集和分析经济情报,类似于现在的金融战(用假币向沦陷区购买物资,打乱经济秩序等)。

中山室负责文娱活动,相信人见人爱。

八处之外,还有个对日经济作战室(主任王抚洲,感觉和总务处经济研究室功能部分重合)和医务室(从事高危工作,这个还是很有必要的)。军统的组织架构和主要负责人(另外像军统郑介民、三毛、四杀手等另外介绍)就介绍到这,希望能给给位有个简单的印象。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