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中央红军的发展历程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有些故事,读起来像传奇,但它们真正发生过,历史的进程也因此被改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了一场注定载入史册的长征。86,000人浩浩荡荡地踏上征途,然而到达陕北的时候,这支队伍只剩下不到一万人。

是什么让这场征程变得如此艰难?又是什么让他们最终走出了绝境?

为什么会这样呢?

故事还要从更早的时候讲起。1927年,南昌城里枪声四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爆发。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星星之火,为接下来的土地革命埋下伏笔。

起义失败后,朱德带领余部三河坝奋战,硬是用仅剩的几千人挡住了国民党两万多人的追击。

但这个代价太大,部队只剩下了不到800人。

为了保存实力,朱德与国民党将领范石生联系,把队伍暂时藏了起来。

另一边,毛泽东的秋收起义也没有占到便宜。

面对敌人的重重包围,毛泽东决定走一条不同的路——他带领部队转移到井冈山,在那里建立了革命根据地。1928年,朱德与毛泽东的部队在井冈山胜利会师,两支队伍合编为红四军。

从此,红军有了雏形。

但局势从来没有轻松过。

国民党对根据地的围剿一次接着一次。1930年,红一军团和红三军团在浏阳会师,正式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也就是中央红军的前身。

那一年,朱德、彭德怀、毛泽东都担任了重要职务。

这支队伍在随后的三次反围剿中取得了胜利,队伍人数一度发展到8万多人。

然而,胜利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

1934年,局势急转直下。

第五次反围剿战役失败,中央根据地被敌人攻破。

为了突围,中央红军被迫开始长征。

这一走,就是一年多。

刚开始的几个月,部队人数急剧减少。

湘江战役后,8.6万人的队伍锐减到3万多人。

枪林弹雨中,红军一次次撞上了绝境,但他们没有退路,只能往前走。

最艰难的时候,队伍里连吃的都没有,人们靠吃草根和树皮充饥。

尽管如此,红军还是顽强地突破了国民党的封锁线。1935年,队伍终于到达了陕北。

然而,此时的中央红军已经不足万人。

有人可能会问,这么多次失败,红军为什么还能坚持下来?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始终相信自己的目标。

无论是湘江战役的惨烈,还是长征路上的艰难,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希望。

到达陕北后,红军迅速恢复了元气,并在随后的抗日战争中改编为八路军,继续为民族解放而战斗。

说到底,红军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胜利从来不是唾手可得的,它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但只要信念够坚定,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有人说,长征不仅仅是一场行军,它更是一种精神。

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着后来人,走向更远的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并非时政社会类新闻报道,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