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156岁才能交配,因为“太懒”为了吃饱饭,它献祭了自己眼睛

在很多人看来,我国人类短则50~60年,长达百来年的寿命,放到地球上是绝对的顶尖水平。

但事实上地球上有很多动物的寿命都高过了人类。除开灯塔水母这种通过卡BUG来拥有“理论上无限寿命”的动物,寿命最长的复杂动物估计就是北极蛤和格陵兰睡鲨了。

(格陵兰睡鲨)

北极圈附近的“寿星”

这两种动物普遍能活到400岁左右,寿命是人类的好几倍。

其中格陵兰睡鲨的生命形态无疑要高级一些,因为它是一种脊椎动物,它也是人类已知的最长寿的脊椎动物。

(格陵兰睡鲨)

格陵兰睡鲨从名字上就能看出,它的活动区域主要是格陵兰岛周围。这种鲨鱼主要生活在北大西洋水下至少2600米的区域内,是一种远离陆地的动物。

有意思的是,当前人类发现的最长寿的几种动物,都生活在靠近北极圈或者南极圈的地方。

北极蛤自不用说,名字里面就带着个“北极”。格陵兰睡鲨也是生活在靠近北极的地方。

在这两种动物之上,还有一种名叫“南极海绵”的动物,寿命能达到1000年以上。

(南极海绵)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一大原因就是低温导致了这些动物的代谢速度远低于其它地区的动物。

生物的生长速度和其代谢酶的活性有直接关系。如果这种动物的代谢速度快,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动物需要吃很多东西,排泄也快,该动物活动量也大,体温也会比较高。

与此同时这种动物的细胞分裂速度也会很快,而任何生物的分裂次数都是有极限的。当一个个体的细胞分裂次数达到一定地步,它就会衰老,然后死亡。

(细胞的分裂次数有极限)

相比较之下,格陵兰睡鲨生活在温度非常低的北极圈附近,低温使得其代谢速度非常慢。

在更低的代谢速度下,格陵兰睡鲨的细胞分裂速度慢,自然也就能存活更长的时间。

目前科学家认为格陵兰睡鲨的最大寿命能达到500岁以上,不过当前科学家们观察到的年龄最大的一只格陵兰睡鲨,其寿命也不过390多岁。

这主要是因为格陵兰睡鲨生活在深海中,它们生存的地方距离海面至少2600米,很少到浅海区域。所以科学家要观测格陵兰睡鲨会非常困难。

(格陵兰睡鲨)

并且因为格陵兰睡鲨的细胞分裂次数少、速度慢,常规的检查动物寿命的方法,在格陵兰睡鲨身上还不管用。

一般来说,监测一种动物的寿命,都是通过测量这个动物身上某个器官(通常是眼球晶状体核)的碳-14半衰期来估算这个动物的寿命。

但一来因为人类工业化的发展,此前几百年时间内地球的碳元素含量波动是比较大的,所以测量200~400年前的东西,靠碳-14半衰期测试很难测得准。

二来因为格陵兰睡鲨生存的环境很极端,所以人类能捕获的格陵兰睡鲨很少。从1988年到2011年,格陵兰自然资源研究所仅捕获了28头格陵兰睡鲨。因为样本太少,对格陵兰睡鲨寿命的估算也很难准确。

(格陵兰睡鲨)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格陵兰睡鲨的确是一种寿命很长的动物。这种动物的寿命很轻松就能达到400~500年,甚至是更长时间。

格陵兰睡鲨为长寿付出的代价

然而万事万物都有代价,格陵兰睡鲨寿命长,自然也要承受漫长寿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

其一是生长速度慢的问题。因为新陈代谢慢,生长速度慢,它们的行动速度也很慢,外界看起来就是一种慵懒的状态。

(格陵兰睡鲨)

由于生长周期长,这种鲨鱼中的雌性要156岁才能性成熟,拥有繁殖能力。

漫长的生命周期就使得这种动物的数量非常少。如果不是格陵兰睡鲨生活在深海中,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小,估计这种动物早就灭绝了。

不过饶是如此,格陵兰睡鲨依旧在2019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了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其二是身体能力的退化。这种鲨鱼新陈代谢慢是因为它们生活在靠近北冰洋的深海中,而这个地方没有多少能源,支撑不起繁荣的生态系统。

所以格陵兰睡鲨变成了一种接近滤食性动物的物种,主要靠吃海星、水母、螃蟹、蛤蚓等动物,甚至是腐肉。

(格陵兰睡鲨接近于掠食性动物)

并且因为深海没有阳光,所以换句话来说,格陵兰睡鲨是为了吃饱饭,早早的退化掉了视力,变成了瞎子。

人类的寿命

其实说到动物的寿命,人类的寿命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

在一般人看来,人类的自然寿命应该是在60~100岁之间,但实际上人类在自然环境下寿命仅有30~40岁左右。

人类天生就是一种没有“长寿基因”的生物,现代人的寿命长是靠强大的医疗系统和良好的生活条件强行拉起来的。

人类之所以没有“长寿基因”,一部分原因是人类的祖先被恐龙压制太久了。

恐龙在地球上繁荣了1.6亿年,直到大约7000万年前才结束了繁荣。在这期间人类的祖先是一种类似于地鼠的动物,生活在地下,靠着“速生速死”的生存策略才免于被灭绝。

这也就导致在人类先祖被恐龙压制的1.6亿年中,先祖们身体内的“长寿基因”早就丢干净了。

相比较之下,恐龙的后代——各种鸟类(主要是手盗龙类),很多物种的寿命往往能轻松超越同体型的哺乳动物。

比如说金刚鹦鹉,体重在10公斤上下,但是在人工饲养环境中,寿命能达到60岁以上,有些甚至能达到80岁以上,寿命直逼体重50~70公斤以上的人类。

(金刚鹦鹉)

而且恐龙的后代衰老起来速度也很慢。金刚鹦鹉寿命60年,往往在死前10来年甚至是1~2年,身体素质才会大幅度下滑。

人类在能活60年以上的情况下,过了40岁身体素质就一天不如一天了。

我们的先祖选择了“速生速死”的生存路线,这一生存路线影响到了今天的我们。

所以在自然界中,长寿并不是什么难事。像格陵兰睡鲨这样的长寿动物比比皆是。

(格陵兰睡鲨)

人类相对不是那么长寿,只是因为我们的祖先被恐龙压制了而已。

信息来源:

【1】中国科技网·《格陵兰睡鲨长寿之谜揭示》

【2】中国科学院·《8月12日《科学》杂志内容精选》

【3】LIVE SCIENCE·《格陵兰鲨鱼:有毒的半盲海洋巨人》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