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情旧事之四:周总理发明的豪密是什么?
第一个使用豪密这个词的是曾任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并长期担任过中央机要局局长职务的李质忠。他在1991年《党的文献》上发表了题为《周恩来对党的机要工作的贡献》的回忆文章,其中提到:“为了确保党的核心机密不致被敌人破获,周恩来于1931年在上海亲自编制了一个密码,取名×密。红军用这套密码同上海党中央、总司令部和各兵团司令部的机密电报。”虽然“X密”实质就是指“豪密”。但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就没有豪密这种说法。
李强与张沈川最早参与中共中央无线电通讯的筹建,但他俩的回忆录中从未提起周恩来设计过密码这事。1930年3月与10月分别从苏联回沪的主要技术骨干涂作潮与毛齐华的回忆录中也都没有提及关于密码的研制。但我党的早期无线电通讯是特科四科负责,而特科负责人是伍豪。毕竟四科更改设计新密码、使用新密码都得老大同意啊,所以这套密码方案作为负责人伍豪肯定也参与讨论与审批。

中共最早无线电通讯是周恩来在莫斯科六大提出来并且开始准备的,安排毛齐华等人去学习无线电通信技术,并且要求这是绝对保密的事,跟任何人都不能讲。这一批六个人是我党最早接触无线电通讯的人员。1929年秋,上海建立了第一部地下无线电台,同年12月又在香港建立了另一部电台。1930年10月,在苏联学习无线电技术的骨干相继回国,国内无线电队伍开始壮大。
特科是党中央在上海成立的第一个较为成熟的情报保卫工作机构,主要任务是打击敌人,保卫自己。特科由周恩来直接领导,共开设四个科:一科为总务科,科长洪扬生。二科是情报科,科长陈赓。三科是行动科,也就是著名的红队,科长由顾顺章兼任。四科是交通科又称通讯联络科,科长李强。其任务是负责党中央同各根据地、红军和各省委的无线电台联系、水陆交通线的联系。
根据张沈川回忆:“当时使用两种密码都是我自己编制的,一种使用汉字明码颠倒更换的,另一种是用英文字母换阿拉伯数字再变成汉字密码使用的。”早年间我党对于无线电是简单加密,也就是汉字明码颠倒+英文字母转换为阿拉伯数字,简称为“明码颠倒”。所以早期密码还是末脱离单表代替密码。然而就在此时香港电台被港英政府查捕,特科李强在《一次划时代的通信革命》中回忆,英国人甚至还用英文发回了一份电报,内容是:“你们的朋友情况很好,现在在监狱里。”
吃一堑,长一智,在这次经验教训后,中共开始注重编制一套全新的无线电密码系统。建立一套新无线电密码,对于当时还处于一个幼年阶段党来说也得有参考方案。当时还有一个背景是1930年共产国际已经在上海建立了大功率电台,上海中央台就是通过该台与苏联建立联络,所以就有苏联信息编码规则。再加上报务员大多也是从苏联回来同志,所以这套规则多少也会参考苏联方案。

由于保密原因具体编码方案不可能流出来。但从一些当事人回忆来看,可以看出一个大概逻辑方案。长期担任我党情报工作负责人、也是周恩来老部下的罗青长对“豪密”的解释是:“周恩来发明的密码,有数字在里面,密码是由数字和文字共同构成的。既好记也好用,但是所用的密码从来不重复,所以敌人破获起来非常难。”
1936年5月周恩来和林育英联名致电张国焘电报的内容:“关于红军二、六军团方面的情报,可否你方来担任供给,请将与其通报之书名第几本与报首及页行字数加注告我,以便联络通电,免得耽误时间。” “豪密”很可能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书名、册码;页码、行数与字序。以书本的编码特征分为两个维度,可以实行不同字的分级管理,这就是此前所说的“同字不同码、同码不同字”。
所以推测密码由两部分组成:书名与册码;页码、行数与字序。这就是说通报双方各持一本相同的书,发报内容只要注明某页、某行与第几个字; 另外部分就是算法与加密方式。只有两个部分都一致,才可能拿到准确信息。因为第一部分字库是随机,可以是圣经、百家姓、三国演义等任意一部书,但前提双方要知道。第二部分就是根据检索信息进行文字加密,这里可能是一种动态算法加密,才有可能实现每天不一样,“同字不同码、同码不同字”说法。
打破传统“单表代替密码”的固定对应模式,结合汉字特性与阿拉伯数字,增加破译难度。另外一个特殊功能就是双重加密:部分密电需通过二次加密(如替换特定字符)才能解读。后来张国焘背叛我党投靠国民党,按道理他是了解“豪密”运行机制的,然而即便他已经与我党反目成仇加入军统,都未能破获由“豪密”传递的重要情报内容。

1931年3月,任弼时同志携带“豪密”密码本,从上海出发辗转来到江西瑞金苏区。任弼时在前往中央苏区的时候为了掩人耳目就化妆成牧师,随身携带《圣经》,有可能圣经就是我党第一代密码字库本。1931年9月15日,任弼时用豪密编制的电报通过中央苏区的电台,发送到了上海的党中央电台,内容大致为“弼时安全到达”,电文由邓颖超译出。这封电报成为了“豪密”的处女作。
任弼时夫人陈琮英多年后回忆“豪密”时说:“周恩来编的密码,好记好用却不容易被破译,让国民党无可奈何。” 国民党方面的译码专家、曾深入研究过我党情报工作的黄季弼表示:“这套密码变换的方式,类似引用复译法并将密码本编成表式,共有数十张上百张,还可以随时按表将密码本的大小码进行变换...”。这也正好说明豪密两个动态部分随时会变化,所以是不容易破译的,其实你想想张国焘离开延安,延安只要随机再更改一个字库本军统也只能对天长啸。更何况字库本与加密法都是随机更换的,所以也几乎是无解。
1947年秋天,周恩来同志在陕北神泉堡召开了一次机要工作会议。研究讨论机要、保密、密码通信工作。密码方针,保密制度,工作纪律,都是要保证全军机要密码工作绝对安全。我军保密工作,在现代战争史上是罕见的。
豪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套无线电通讯密码系统,是在周恩来特科领导下四科所有同志集体智慧结晶,但周总理在其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这套密码核心特点是“无限不重复”的密码机制,简单易记但保密性极强,在红军、八路军和解放军的保密通讯中发挥关键作用,直至1949年国民党政权垮台均未被破译。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