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民心民意,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意见出台
今年的央视3.15晚会虽然已经过去了,但是给百姓脑海中形成的记忆伤害,余威还在。以前每年的晚会,都会曝光很多企业问题,食品安全问题是其中之一,用脚踩和带烟头的酸菜,防腐剂超标的食品,打了瘦肉精的羊,“虾扯蛋”的辣条,用“斑蝥黄”饲料添加剂添加进饲料,让蛋黄呈现更加黄稠的颜色,将普通鸡蛋包装成家养土鸡蛋,此外,用槽头肉冒充五花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多家水产企业生产的虾仁保水剂存在磷酸盐超标、增重问题等等,让百姓的餐桌变的很不安全。
民以食为天,可是说实在话,现在都不知道吃什么食品是对健康没有危害的,看包装和说明已经不能排除这种担心的问题。就说买个长豆芽,怕是药水泡大的,买个豆腐,怕是石膏点的而不是卤水点的,孩子生日买蛋糕怕是人造奶油,现在都是家里自己泡豆芽吃,然后买进口动物奶油自己做蛋糕。
家里老人本身胃口就不好,看见外卖作坊和一些饭店后厨的龌龊和肮脏,就不想在外面吃饭了,很多次要请她们去外面饭店吃,都被强烈拒绝了,被吓怕了。再说有些饭店上菜速度非常快,我也感觉是有预制菜的担心的,现在也是尽量在家吃饭,能不出去就不出去,这样的话,消费者的信心不足消费欲望降低,是不是也会影响餐饮业的生意,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呢?
为进一步理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建立健全协同监管机制,强化全链条监管合力,坚决守牢食品安全底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迅速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这中间有个词叫“全链条监管”,什么是食品全链条监管,那是对食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各环节实施的无缝衔接式监管。
为什么说要进一步强化监管,本来各个环节都有相应单位监管的,可为什么现在还是有这么多的食品问题呢?弄的老百姓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吃,吃什么,怎么吃,去哪儿吃,这肯定是环节上出了问题。
强化监管意见出台后,就是要压实生态环境部门责任,负责推进农用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市场监督部门负责农产品进入市场和加工企业的一路的质量安全监管。农村农业部门强化肉类检疫进货查验,以及农产品上市后,两个部门协调联动,抓紧检测和治理。当然这不仅仅是这两个部门的事儿,还需要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协作,完善全产业链的各个层次的监管,如果中间出了问题,肯定是那个环节监管不到位出了纰漏。
总之,食品安全关乎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食品全链条监管能明确各部门责任,加强协同监管,实现全程无缝监管,构建一道食品安全防护网,也是对群众对食品安全的关切的回应。
最后用全国人大代表、我们河南省濮阳市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李连成常说的一句话,来说给各监管单位:群众反对啥,咱就别干啥,他认为,干部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做决策、干事情都要以群众的意愿为导向,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这句话用到食品强化监管意见这里,我觉得也适用,希望各个食品监管相关的各个部门都负起责任,加强监管,给百姓消费信心,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链,让每个人买的放心,吃的放心,像买“胖东来”食品一样,安安心心,没有后顾之忧。当然也希望更多的企业在挣钱的同时,承担起更多社会责任,都做一个良心企业,与政府各职能部门相向而行,共建一个健康、美好、和谐的社会。
附图:识别二维码即可进入人民日报查看“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全文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