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劾案驳回≠危机解除?韩德洙复职首日即迎美国关税生死战

【87天停职总理复职:一场改写韩国政坛规则的“司法罗生门”】


2025年3月24日,首尔宪法法院的判决锤音落下,韩国总理韩德洙在停职87天后强势复职。这场被称为“尹锡悦弹劾前哨战”的裁决,却因法官5:1的悬殊投票比暴露出司法分裂——判决书里藏着对总统权力的警告,也埋着在野党的绝望。


弹劾案为何被驳回?司法逻辑暗藏“权力防火墙”

宪法法院的9人审判庭中,5名法官以两大核心理由驳回弹劾:

1. 程序瑕疵:国会弹劾表决适用“国务委员基准151席”而非“代总统基准200席”,相当于用普通公务员标准审判临时国家元首;

2. 证据不足:尹锡悦被指控的“内乱行为”缺乏共谋证据,拒绝任命宪法法官属于总统权限,与在野党领袖韩东勋的“共治”仅是政治协商。


唯一支持弹劾的郑界善法官尖锐指出:韩德洙代行总统职权期间激化宪政危机,其行为已构成“系统性违宪”。而判决书更揭露惊人细节——4名法官认定尹锡悦拒绝任命法官违反《国家公务员法》,却因“总统人事权绝对性”的司法分歧选择搁置争议。这种“驳回中的分裂”被解读为司法系统对总统扩权的隐性警告。


复职首日的“双重战场”:关税危机与总统弹劾倒计时

韩德洙返回政府大楼的第一天,便面临美国4月2日加征钢铝关税的“经济核弹”。此前韩国已启动钢铁产业应急机制,但分析指出,若韩德洙无法在复职后两周内与美国达成协议,韩国将面临300万吨滞销钢材回流的市场冲击。


更大的风暴来自总统弹劾案——尹锡悦弹劾审理已超百日,远超朴槿惠案69天的纪录。宪法法院必须在4月18日前宣判,否则将因法官任期届满陷入新一轮任命危机。高丽大学教授朴元浩指出:“5名法官强调‘代总统不能创造新权力’,这等于给尹锡悦的紧急命令权划出红线。若总统弹劾案沿用此逻辑,尹锡悦恐凶多吉少”。


在野党的“绝望赌博”:弹劾总理只为加速大选

这场弹劾闹剧背后,藏着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精妙算计:

时间杠杆:若尹锡悦被弹劾,60天内必须大选,而民调显示该党李在明支持率领先;

司法操控:通过弹劾施压执政党接受在野党提名的宪法法官,增加弹劾总统成功率;

舆论造势:韩德洙弹劾期间,民主党支持率反超执政党5.3%,证明“司法战争”可转化为选票。


但讽刺的是,李在明自身也深陷“城南开发案”二审,若26日维持原判(1年缓刑),将丧失2027年大选资格。这场“刀刃上的舞蹈”,让韩国政坛陷入“弹劾-审判-选举”的死循环。


深层矛盾:当法律沦为权力博弈的筹码

此次事件暴露出韩国政治三大顽疾:

1. 宪政漏洞:代总统职权边界模糊,导致“双重身份审判”争议;

2. 司法工具化:宪法法院法官任命沦为政党博弈工具,9人席位长期空缺3席;

3. 民粹陷阱:近六成民众支持弹劾尹锡悦,但过半反对者认为“政治斗争损害国家利益”。


正如上海朝鲜半岛专家詹德斌所言:“在野党的弹劾理由充满情绪化操作,司法系统被迫在法理与政治间走钢丝”。当法庭成为第二国会,判决书变成政治宣言,韩国民主的“制度性疲劳”已肉眼可见。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