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长和港口交割仅10天,中企或接手?李嘉诚次子现身北京信号微妙

离交易日只有最后10天了。中国企业想买长河港口吗?李嘉诚的儿子来到北京,发出了一个不简单的信号。那么,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呢?长河能“回到岸边”吗?

3月初,香港首富李嘉诚的长江和记实业计划将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出售给贝莱德财团,预计交易额将超过190亿美元。这一消息迅速引起轩然大波,不仅涉及商业利益,还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关键港口。

数据显示,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仅在2023年就服务了巴拿马运河39%的集装箱货船,而中国货船的数量高达1.2万艘。如果交易完成,美国可能会通过贝莱德财团间接控制这些港口,然后限制中国船舶,如增加交通成本、延长等待时间或获取航运数据。

现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已经提出了中国船舶的收费计划,单次航行的最高成本可达150万美元。如果加上港口控制,中国航运公司每年可能会增加300亿美元。因此,该交易也被认为是一个可能影响中国国家安全和全球贸易模式的重大事件。

面对质疑,长和集团强调交易只是“商业行为”,并宣布2024年港口营业收入452.82亿港元,同比增长11%,试图用财务数据证明销售的合理性。然而,舆论普遍认为这一举动难以说服公众。香港《大公报》不断发布文件,批评李嘉诚“忘义”、“无视国家利益”。国务院港澳办罕见转载相关评论,进一步提升事件政治敏感性。


为了应对交易可能带来的风险,中国政府采取了多维措施。3月中旬,中国代表团访问巴拿马,就深化与巴拿马的合作达成共识。巴拿马总统明确表示,“运河主权不得侵犯”。在国内监管层面,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已介入调查交易是否存在垄断或安全漏洞,外交部还强调“反对经济胁迫”。

此外,最新消息显示,中国企业也采取了行动。虽然中远航运港没有直接表达收购意向,但其董事长朱涛表示“对战略资产感兴趣”,并计划扩大南美、非洲等地的港口布局,被视为潜在的接收信号。

此外,据报道,在最终完成交易之前,其交易对象和交易规模可能仍会发生变化,中国港口运营商也在与长和积极接触。可以看出,如果中国企业干预,交易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但时间紧迫性已成为最大的挑战——最终交付协议计划于4月2日签署,只剩下10天的窗口期。

在这个关键时刻,李嘉诚的次子李泽楷于3月23日作为盈科发展集团主席出席了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引发了广泛猜测。虽然他的行程与港口交易没有直接关系,但在敏感时刻与大陆高层同场被视为李家试图缓解舆论压力的措施。

长和与贝莱德的交易仍面临多重法律和政治审查。一些美国国会议员质疑贝莱德可能形成“垄断”,需要通过12个司法管辖区的反垄断审查;巴拿马政府的态度也至关重要,如果它以主权为由进行干预,交易可能会受阻。另一方面,长河股价在11个交易日内蒸发323亿港元,市场担忧加剧。如果负面影响持续下去,不排除股东投票的变化。长和并非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与中企达成交易。毕竟,长和的全球布局调整不再是简单的商业决策,而是涉及更广泛的国际游戏。

而且这个游戏的核心,实际上是商业利益与国家安全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平衡。李嘉诚的选择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商业声誉,也成为大国竞争的缩影。中国通过外交、舆论、法律等渠道施加压力,表现出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心;而美国则试图通过资本扩张来巩固霸权。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重塑全球港口格局,并为企业家的“国家责任”定义写下新的注脚,这取决于长度和下一步的考虑。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