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帅一讲完态势的摆法,陈老总说:对你的高见,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刘帅阐述态势摆法后,陈老总赞:你的高见,我佩服得很!

刘帅讲完态势摆法,陈老总称:对你高见,我佩服到五体投地!

刘帅说完态势摆法,陈老总表示:你的高见,我钦佩至极!

刘帅阐述完态势摆法,陈老总直言:对你高见,我佩服得不得了!

刘帅讲完态势摆法,陈老总道:你的高见,我五体投地地佩服!


解放战争时期,济南、郑州等军事要地被解放之后,国民党在徐州地区的刘峙、杜聿明集团匆忙对麾下兵力进行调整:

新安镇地区为黄伯韬兵团的辖制范围;徐州由李弥兵团坚守;砀山至徐州段受邱清泉兵团管控;孙元良兵团与第四绥靖区的部队朝着蒙城和宿县之间集结;李延年在蚌埠组建新的兵团。

国民党军队行军中的画面(图像)

其意图是,将众多兵力聚集在徐州附近,竭尽全力阻挡解放军,保卫国民党统治的核心南京。

鉴于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的这种作战态势,中共中央军委、毛主席致电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

——“华野”集结七个纵队,消灭新安镇一带的黄伯韬兵团;出动六个纵队从东北方向向徐州逼近,阻拦可能从徐州前来东援的敌军。

——“中野”快速向东挺进,在恰当的时机开展徐蚌作战,切断敌人交通要冲津浦路的徐蚌路段,进而使徐州之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为贯彻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战略安排,1948年11月10日左右,中原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来到了位于河南商丘永城县附近一个小村子里的第四纵队陈赓司令员的指挥所。

在当时担任中野司令员一职的是刘伯承元帅(图像)。

随后,刘帅跟早已同四纵指挥机构一同行动的中野副司令员兼华野司令员陈毅同志、中野政委邓小平同志汇合,组织召开有中野各纵队首长参与的紧急军事会议。

会议拉开帷幕之后,中野四纵司令员陈赓将军率先结合当时作战的实际状况,针对怎样贯彻毛主席的作战指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表示:“当下,敌军中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兵团都在朝着徐州逐步收缩,尽管我军每日都试图去牵制他们,然而由于处于平原地带,我军行动所取得的成效并不显著。”

讲真的,我们着实阻拦不了他们。敌军装备精良,只要一迂回就能绕过去。最终,我军被弄得疲惫不堪,而且行动的意图也极易暴露。

于是,陈赓将军提议:“把兵力聚拢起来,营造出一种态势,令敌人无法摸清我们的真实目的,这样我军便能从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成功发动战役。”

中野四纵司令员为陈赓将军(图像)。

陈赓将军做完军情分析并给出作战建议后,陈毅司令员予以认可,还进一步讲道:“只要我们营造出一种良好的态势,就不用担心没有作战的机会。要是没有良好的态势,即便出现了很好的战机,也会失去。”

此时,参与会议的各个纵队的首长们纷纷议论起来:两位陈司令员讲得都很不错,不过,这个“态势”究竟该如何布局呢?

“同志们,莫要着急呀,且听我慢慢说来。”陈老总乐呵呵地截断众人的议论,继而讲道:“我觉得在亳县、永城县以东营造一种态势,让敌人捉摸不透咱们的作战意图。如此一来,我们就能争取到时间,去思考下一步的行动了。”

我料想,邱清泉、李弥、孙元良这几人不会即刻就退缩回去。如此一来,我们便能给华野留出充裕的时间,用以消灭东边的黄伯韬兵团。

解放战争时期的陈毅元帅(剧照)

至此,陈老总结束了个人的讲话,同时激励众人都坦诚地讲讲自己的见解。

各纵队的首长们面面相觑,谁都没有吭声。接着,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正站在地图前研判敌情的刘帅。

刘帅背对着众人,似乎察觉到了什么,于是招呼大家到地图跟前。随后,他手指着地图,有条不紊地讲解起来。

他神态自若地讲道:“陈赓同志与陈毅同志的看法,都很不错。我们是得摆出一种态势,不过不能是静止的态势,而是要呈现出一种动态的态势。”

要如何摆兵布阵呢?我觉得应当这般操作:我们的主力部队径直冲向同蒲路,对徐州和蚌埠之间的铁路予以破坏,拿下宿县。接着,我军便能够在这一地段的同蒲路上集结起来。如此一来,我军就占据了“先声夺人”的有利态势!

刘帅(画面中右一)正在探究军情(图像)。

这一结果产生之后,蒋介石会作何感想呢?他必然不会再去思索怎样援助徐州,而是会开始考虑如何防守淮河、怎样防守长江以及保卫南京之类的问题了。

这时候在徐州的杜聿明会作何感想呢?他的退路被截断了,哪还有心思去考虑救援东边的黄伯韬啊,只能绞尽脑汁思索自己的退路了。

徐州外围的邱清泉、李弥等人又会怎样呢?他们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我觉得,他们会加速朝着徐州收缩兵力,心里在算计着怎样保全自身的实力,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这样的话,徐州的敌人就如同被围困在瓮里的甲鱼一样,那我们就来个瓮里逮鳖。要是他们往南逃窜,我们便对其进行南北两面的夹攻。

然而,我觉得,他们没这个胆子,也不敢这么做。要知道,他们若想打通津浦路,那是极为困难的,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性。

徐州的敌军若打算往西逃窜,必然要途经我们的解放区,如此一来,其失败是必然的结果。所以,他们仅有的活路便是,舍弃辎重,朝着南面奔逃。

当下,徐州的东南方向尚存缺口。依我之见,杜聿明必定仍在左思右想,犹豫不决,他并不愿轻易舍弃那些对他而言极为宝贵的辎重。

国民党军队中有一位将领名叫杜聿明(图像)。

要是杜聿明如今真的想要逃跑的话,那他还真有逃脱的可能。要是他依旧在那儿迟疑不定的话,就会给我们留出填补东南防御空缺的时间,好让在那附近活动的华东野战军韦国清的部队赶紧去把东南方向的缺口堵住。

话至此处,刘帅看向与会的众人,信心满满地作出总结:“我之想法,便是如此布局!”

在聆听刘帅一番精妙、深入且清晰的军情分析过后,众人顿时茅塞顿开,齐声夸赞道:“这个态势剖析得很棒!”

陈老总还诙谐又钦佩地讲道:“了不起的军事专家刘司令员啊!您的高明见解,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觉得就这么做吧!”

于是,中野做出决定,让三纵担当主攻宿县的任务,九纵予以配合;四纵各个部队从符离集车站向北进发,进逼津浦路,直接威胁徐州,寻找机会歼灭敌人。

人民解放军正在进军(图像)

后来的战争实际情况表明,刘帅这种在战场上纵横开合的作战策略,使我军处在了最为有利的位置上,对整个淮海战役取得最终胜利有着重大意义。

主要参考的文献为:《刘邓大军南征记》、《淮海战役》。

举报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