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年人“看病有依靠”,上海启动陪诊师专业化培训
“00后”小伙郑茁越,是虹口区一家养老服务机构的陪诊师。3月24日,他来到上海开放大学,参加全市的陪诊师培训。
“我们的服务对象,很多都是高龄老人,行动较为不便且就医需求大。”郑茁越期待,通过这样的培训,自己能提供更专业的陪诊,当好老年群体就医路上的贴心陪伴者。
为规范陪诊师的培训、考核和跟踪管理,提升陪诊师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3月24日,2025年上海市陪诊师培训在上海开放大学启动。

来自杨浦、虹口、静安、浦东等11个区的1100余名学员在主会场和各区分会场共同参加了此次培训。未来,这支专业化、规范化的陪诊师队伍将为更多老年人提供贴心、专业的陪诊服务,助力构建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
随着人口老龄化尤其是高龄化的加速演进,上海户籍老年人口已突破568万,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就医陪诊需求日益凸显,催生了“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群体。
今年1月,市民政局联合市卫健委印发《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在部分区先行开展试点,旨在通过规范化、专业化、人性化的陪诊服务,解决老年人就医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让老年人“看病有依靠、就医更舒心”。
本次培训由上海市民政局和上海开放大学共同举办,旨在落实《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的要求,培训对象大多为养老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沈敏表示,陪诊服务看似简单,实则涉及医疗流程协助、心理关怀、应急处理、法律风险防范等多重专业能力。
为此,市民政局会同市卫健委、市养老协会、开放大学等单位,联合开发陪诊师培训大纲,系统构建了涵盖陪诊基础知识、陪诊服务流程与规范、医疗基础知识与急救技能、沟通与心理支持、实训教学、法律责任与纠纷化解等六大模块的课程体系,由上海开放大学负责全市陪诊师培训,上海市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协会组织考核。
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在启动会上表示,上海开放大学发布了《陪诊师从业技能要求》等养老服务系列团体标准,建设系列课程资源,培育系列师资团队,创新开展养老评估师、老年安宁疗护、陪诊师、老年社会工作者、养老服务内训师、金牌护理人员骨干、养老护理员中级工继续教育、养老护理员高级工继续教育等8类紧缺人才培训,覆盖从业人员10900余人次,构建了“全方位、全要素、全链条”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体系。
据介绍,此次培训学员将纳入上海开放大学养老服务人才管理平台统一管理,培训成果还将与上海市养老服务平台、上海市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账户对接,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这一举措不仅有助于提升陪诊师的专业能力,还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更多支持。

此外,上海开放大学还将对学员进行不定期的后续培训,重点聚焦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针对陪诊师在日常服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学校将通过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及疏导等措施,确保陪诊师始终能以良好的心理状态为老年人提供专业、温暖、高质量的陪诊服务。
文字:白羽
图片由活动主办方提供
编辑:芮德贵
校对:曹铒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
请先 后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