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视频
  • 微头条
  • 问答
  • 小视频
02月17日

#捷达vs7# 你是变形金刚还是海绵宝宝啊

2024年12月04日

[无文字]

2024年08月22日

政府特殊津贴,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一个很熟悉的名词。因为很多专家的简历中都会特别注明:该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上世纪改革开放后,出现了一批先富起来的人,他们在市场经济的蓝海中摸鱼捕虾,很多人赚到了第一桶金,也赚到了一辈子花不完的钱。但是,有一批人很聪明却很老实,仍然固守着清贫的生活,他们就是知识分子和各种技术专家。由于身处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他们和市场经济相距甚远,每月几百上千元的收入捉襟见肘,以至于社会上出现“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法,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

为了扭转这种社会风气,体现对知识分子群体的尊重,自1990年起,国务院每年对一些专家和学者发放政府特殊津贴,标准为每月津贴100元,占当时正高级专家1000元月薪的10%。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巨款了,相当于每月的伙食费,起码在吃饭问题上,知识分子们不用手拿菜篮子却不敢下手装菜了。

但是这项津贴并没有与时俱进,反而改为了一次性补助。1995年,政府特殊津贴改为一次性发放5000元;20001年,变为一次性发放10000元;2007年,变为一次性发放20000元。这就更像是一种荣誉奖金了,对个人生活改善不多。
根据最新的20000元标准,原来享受每月100元的人员需要将近20年才能拿到2000元,感觉不太公平,所以从2009年开始,将原来每月拿100元津贴的人调高至每月600元。其实,这批人都是1990年到1994年间的人,人数并不多,我认识的一位90年代退休的老教授,零几年的时候退休金才2000多元。所以这600元津贴是一笔大数目,能够让专家每天吃的比较丰富。

其实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参考古代的做法,对于一定水平的人才给予终身待遇,把专家养起来,毕竟卖茶叶蛋的人有的是,搞原子弹的人可不多。

01:02
人民总理人民爱 王铁成演绎成绝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