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
  • 视频
  • 微头条
  • 合集
  • 问答
从理科状元到建筑设计院失业人员
15小时前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杭州房价一直在涨,为什么设计师离职的越来越多?
网上都在说建筑设计行情回暖,设计师的春天又要来了,其实说这句话的人绝对是不安好心。现在杭州的情况是土拍异常火爆,拿地的基本上是绿城和滨江,似乎跟带剧本拿地一样,但具体情况不好说,总之2025开年明显的感觉到项目量大了,和2024年的抠抠搜搜相比,项目质量上也有了明显的回升,但这就意味着设计师的春天来了么?答案是否定的~
我从以下几个原因进行分析:
【项目多了,但设计费更低了】如果说让你扛一袋大米给你100元,你会去干,但如果给你120元让你扛两袋大米呢,又或者给你150元让你扛三袋大米呢~今年的行情是冰火两重天,行情好的设计院基本上是跟绿城滨江深度绑定的单位,项目非常多,因为土拍量在这里,然后因为量大,所以打折问题非常严重,但每个项目都吃人的,基本的人员配置是少不了的,设计费收的不够只能降薪,于是跟10年前的行情相比,同样做一个项目,2025年就要拿更少的钱,性价比低了~
【项目多了,但出图时间更短了】这个风气是房地产带起来的,拿地下午出方案报批文本,第二天沟通规划约专家会,一周内公示,两周内施工图送审,一个月内总包进场,然后拿地当天项目组进场开始桩基进场,这意味着设计师得加班加点,老的设计师熬的动这种快周转,新的设计师熬不动啊~
【项目多了,收入低了】项目多为什么收入会低,其实这个是大环境的原因,因为拿地火爆导致能够适应这种高品质高周转的设计院不多了,其他的设计院纷纷倒闭,市场上因为这个原因充满了大量会画图的设计师,这些设计师为了让自己活下去,用低价跟你去拼岗位,项目越多就越造成头部资源集中,然后其他设计院加速倒闭,恶性循环,毕竟项目多多的是高品质住宅用地,而不是普惠,所以总结下就是你的收入不是你的努力决定的,是明天来应聘的人的报价决定的~
所以为什么在这种行情下,设计师们都纷纷提前还房贷然后离职转行,无法提前还房贷的,如果继续干这行,后面也就没能力提前还了,我建议后面新人朋友进这行还是要慎重,毕竟行业周期性太明显,行情好你没日没夜加班,行情差你低保裁员,所以建筑设计行业不管行情好坏你都很难把人做好,毕竟市场已经乱了~

7天前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涨设计费为什么逻辑不成立……
在中国什么价格只跌不涨,我觉得应该是设计费……遥想当年2002年发布的设计费定价标准,一晃20年后,现在的设计费不但没有随着通货膨胀上涨,反而一直跌,跌到现在的一折投标,零元购……很多有识之士还喊着,现在都2025年了,我们居然还在沿用2002的设计费标准。但我想说一句,如果能一直沿用2002的设计费计价标准那就好了,现在是不但沿用不了,还要在原来的基础上返点,让利,打骨折……
为什么设计费涨不上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无限繁殖的总院分院模式;虽然住建部会要求设计单位具备甲级资质,但我可以认干爹啊,挂靠,一个资质不停的开分院,分院只需要给总院上贡,总院就可以给分院品牌和出图许可,分院多了自然就会内卷压价格,而且这种模式已经大行其道很多年了……
第二:建筑设计行业没有真正的技术壁垒;一个行业要想发展的好,就得有自身立足于别人之外的技术壁垒,但建筑设计行业谁都能插一脚,施工图是技术壁垒么,那为什么画施工图的都是最廉价的新人,方案设计是技术壁垒么,那怎么短短几个月就被AI搞得焦虑的不行,所以我们发展了20年的建筑设计,反而不如20年前的技术壁垒高,试问人人都会的技术,你还能收到什么设计费~
第三:高校扩招下的人员臃肿;任何价格体系,都是建立在供求关系上的,都说三只脚的乌龟不好找,会画图的建筑师却一抓一大把,曾经的天之骄子行业现在变成低保户,为了活下去,自愿压低生存底线,很多地方工资不发,建筑师照样苟活不离职足以可见,建筑设计行业所谓的韧性决定了设计费是涨不上去的~
总结:其实建筑设计院的未来会分成两个大极端,一个是走平台模式,也就是设计费彻底免费,但通过设计与材料挂靠,吃材料商的返点苟活;另一个就是走品牌模式,不再追求总院分院模式,就是变成工作室,走个人IP,这种需要非常高端的人才形成客户认同感,从而提高设计价值,类似于奢侈品。这两种模式以外的设计院就别想要设计费了,参考室内装修~

04月02日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设计行业如何从辉煌走向免费~
初期阶段:生产方式以手绘为主,效果图以水彩作画为主,一般一个项目不接受大修改,生产周期设计师说了算,设计费由于年代久远,我了解到的是一幅水彩效果图上万,而且是那个年代,所以这个阶段总结下来就是:慢工出细活,地位高赚的多~
膨胀阶段:这个阶段的显著特点就是计算机解放劳动力,让大家不用再趴图版画图,改为鼠标画图,由于计算机制图的便捷性,设计院开始由质量转向跑量,原来三个月画一个项目,由于技术的革新,改为一个月画一个项目,但收费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降本增效了,不过还是有钱赚~这个阶段总结下来就是:时间就是金钱,拼命干就能赚钱。
衰退阶段:由于膨胀阶段画了太多的项目,赚走了太多的钱,导致这个阶段出现无效改动多,设计费回款难,设计人员臃肿,设计周期极短,设计质量极差,设计人员流动性极大~总结下来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晚期阶段: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劳动生产关系的转变,加上市场上过于饱和的存量关系,导致设计成为了施工的附庸,设计费也失去了议价的资格,基本上市场上都是白嫖的存在,总结下来这个阶段就是:我为爱好代言~
这个行业就是这样,我们有时候反思一下,最开始我们慢慢做赚的反而多,现在画的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先进但收入越来越低,AI人工智能普及后肯定就是走向免费,现在这个行业的阵痛就如同一个人即将死亡前的阵痛~

建筑设计行业的“围城”
03月30日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设计费我打一折照样可以有利润,不信你看~
之前我和网友争论过一个话题:我说500万的设计费,老板赚350万,给设计师150万~当设计费只有400万的时候,老板赚350万,给设计师50万~设计院领导总能赚钱;
然后网友们说还要考虑资质啊,打图费啊,公关费啊等等,得出一个结论,设计院的老板都是用爱发电的,员工都应该要对老板还能发工资感恩涕零~
其实呢,如果设计院的成本这么高的话,你还1折去投标?人家给的是300万的合同额,你去用30万投,结果还中标了,如果说设计院是公益机构的话我还能理解,去做慈善的,但如果是一家正常的公司,哪有亏本去做的道理,所以我判断,设计费的利润是非常大的,由此可见之前黄金时期,那些老板们多少暴富~
言归正传,如果你想用一折设计费还想要赚钱的话,只能这么做:
第一、所有能自己做的,什么效果图,节能,碳排放,装配式,BIM全都自己做掉,绝不外包,不用去管规范不规范,有就行了,凑数即可~
第二、画图的全部用实习生,或者说是社招的人,画完图就以能力不足开掉,一般6个月试用期,有的你折腾的,然后所有的外包业务都社招来的人做,别管流动性,管好现金流,做好一只貔貅~
第三、晒图费,文本费,打印费全部赖账不给,要打官司奉陪~
这样一来的话,一个项目人工成本大概这样算,水暖电建筑结构(主体专业)10万元就可以打发掉,杂七杂八的就当5万打发掉,自己赚10万,剩下那5万要不回来的,也只能这样算才能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