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有收复燕云的可能吗?

有人说檀渊一役,宋朝是有机会收复燕云的。也有人说宋朝其实是有很多机会收复的。宋朝到底有没有可能收复燕云呢?
  •  宋朝有收复燕云的可能吗?-图1
  •  宋朝有收复燕云的可能吗?-图2
  •  宋朝有收复燕云的可能吗?-图3
13回答·1.7万阅读
坐古谈今

2017年10月29日·明清史研究者

宋代“澶渊之盟”之前,完全有可能收回幽云十六州,之后就没有可能了。有些人说的北宋末年的收复,完全让人笑话的事儿,不是人们遗忘而是人们懒得回忆,说起来都丢人。

“澶渊之盟”前,北宋在军事实力上完全可以做到收复幽云十六州。从战斗决心、军事能力如战马以及只会将领、对辽作战经验等方面都可以胜任。最终,将可能变成不可能的就是:宋太宗的军事能力不行。

但“澶渊之盟”前,收复燕云的心是有的,“澶渊之盟”后则丢了这份儿担当!有这份儿心没收回来,人们可以批评你但不会蔑视你。北宋之所以被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蔑视,主要就是没有这份儿担当!

你再有钱、你再能吟诗作画,在这个巅峰、那个牛气,你只有半个脊梁而已。当然,你以他的经济、文化作为日后朝代的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对比这个完全没有问题,没人反感。但是,像许多人吹嘘的那样,明明你的军事就是不行,非要吹成很牛的朝代,那就不好了。

北宋时期虽然缺少战马,但是宋真宗时期的牧场内有马二十多万匹。唐太宗纵横天下被誉为“天可汗”时期大唐战马也不过这么多而已。但宋太宗不行、宋真宗更不行。因此,军事、经济的实力只是你获胜的必要条件。

主帅的能力也非常重要。

以公元979年的第一北伐为例,宋军在与辽军决战之际,却中了辽军左右两翼进攻。在战争中,宋太宗轻敌冒进。

以986年的第二次北伐为例,北宋军队都是一直胜利,辽军不断地失败。然而,在宋太宗的一再催促下,主将、东路军主帅曹彬见粮草无多,竟率队只携带50天的粮草攻涿州,结果被辽军偷袭惨败,三路大军相继失败,杨业也绝食殉国。

以这两次北伐为例,都是宋太宗在指挥上轻敌冒进,指挥部成功导致。而他不在的情况下,宋军却可以大胜。例如第一北伐失败后,辽军紧随宋军南下,宋军在河北的满城防御战中,将领主动放弃宋太宗之前制定的“分散御敌”的战略,改以前后相辅、前军诱敌后敌击杀的非常简单的战略就大败辽军。

“澶渊之盟”后,因为花钱就能买太平,使得北宋君臣更加“苟安和平”,忘记了自己的担子。要知道,幽云地区那可是掌握在中原政权手中几千年的地盘。因为北宋政权的无能,幽云地区从中原政权丢失了五百年。以致于连朱元璋都认为幽州就不是中国的领土。朱元璋在《皇明宝训》“若就建业北平现成宫室,虽曰暂省民力,然皆地非中土,亦非长治久安之道”。

只爱潘多拉

2017年05月09日

关于宋朝有没有可能收复燕云地区,这个问题,我们首先不要讲可能,我们先讲事实,事实上,宋朝是收复了燕云地区的大部分的,那就是在北宋末年,当时的北宋采取联金灭辽的策略,趁辽朝遭到毁灭性打击的情况下,实现了收复以幽州为中心地区,设置了燕山府路。而以云州(大同)为中心的地区则被金军占领。这是宋朝对燕云经营中最大的成绩,但由于这一成绩很快就被金国给夺去了,并直接引发了后来北宋灭亡的一系列战争,因此这一成功往往被人们所忽略了。但这一事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宋朝“收复”燕云地区的正确战略考量,即宋朝要收复燕云地区,必须具备彻底摧毁辽国的军事力量的能力。而宋朝具不具备这样的实力呢?显然,终于辽国末年因为金国的崛起,辽的军事力量被金消灭的短暂情况外,整个北宋阶段,实际上宋方是不具备这样的能力的。但也不是说宋朝就完全没有收复燕云的可能,从历史的情况来推论的话,这样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难度较大,这需要宋朝的最高统帅部具有高明的战略,前线军队具有超强的执行能力,而要克服这两个问题,对于宋朝可以说,可能比去直接消灭辽军的有生力量还要难。因为辽国的骑兵对宋的步兵的优势是相对的,骑兵和步兵各有优劣,在局部战场上,宋军步兵也有战胜辽军骑兵的记录,但在战略上,宋朝的最高统帅部,也就是以皇帝为中心的最高中枢机构,缺乏“战略眼光”,而前线军队也缺乏“战术执行力”。
现在我们可以来谈谈“可能”了,宋太宗的两次北伐,都是失败的,其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对于北伐战争缺乏明确的战略指导,宋太宗发动的两次北伐战争,眼光都只放在燕云地区,或采取突袭的方式,出奇不意的推进到幽州城下,或采取声东击西的战略,先取云州,再攻幽州,都是想当然的认为,收复燕云的战争只是与燕云地区的辽军作战,而事实上由于辽国的军事体制,其主力都在东北,燕云地区并不是军队的主力,作战能力较低,所以宋军往往能够在战争之初取得胜利,但很快宋军就会发现,辽国的主力在宋军节节胜利的情况下源源不断地从东北增援燕云地区,然后战场形势出现逆转,宋军由胜转败,宋太宗的两次北伐都是如此收场的。换句话说,宋朝要收复燕云,主要的对手不是燕云地区的辽军,而是东北的辽军,真正要收复燕云地区,宋军必须做好与辽军东北主力作战的准备,也就是说,不彻底消灭辽国的军事主力,燕云地区是收复不了的,这就意味着宋朝收复燕云的战争不是一场局部战争,而是一场全面战争,这对于宋太宗及其中枢决策层来说,是不可接受的,因为宋朝没有灭亡辽朝的实力,也没有这样的意图,更不可能去下这样的决心,所以这是从大的层面上来说,收复燕云的可能基本上是没有的。
但是,宋朝收复燕云的战争,有没有可能把它只打成一场局部战争呢?这样的可能虽然很小,但是还是有的。那就是在某个时间段出现辽军东北主力不能前来增援燕云的情况,这样的机会其实还是有的,比如辽国主力去跟高丽作战的时候,辽军东北主力被牵制,无法大规模增援燕云,但这样的战机稍纵既逝,宋朝的军事决策体制决定了他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战争动员,碰上这样的机会,宋朝一定会失去战机,宋方的行动一定会慢半拍。二就是宋军在战争布置方面主动制造出辽军东北主力不能增援燕云的局面,这个思路,成功的机会还稍大一点,即在战争前期不去争夺燕云本身,而是以宋军主力采取突袭战术抢战幽州以东的平州,占领辽国东北地区和燕云地区的交通要道——辽西走廊,从而切断辽军东北主力增援的主要道路,但要实现这一战略企图,本身就较难,因为平州在幽州的后方,宋军不易突破。而且既便成功突破,占领了平州,辽军的东北主力也一定后全力反攻,这时的战场中心将从燕云转移到平州,宋军是不是具有在平州挡住辽军全面进攻的能力,还很难说,但只要守好平州,燕云的收复就是早晚的问题,这个策略虽然难度很大,但至少有成功的可能,其它的策略,则不论换谁来执行前线的作战任务,都不可能实现收复燕云的目标。

宋安之

2018年05月03日


宋朝在宋徽宗末年就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六州,大太监童贯就因收复有功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被封为郡王,虽然表面上看似不错,其实只是海上之盟中说好的条件,还是额外给了金国犒军费才收复了的。

这是收复了部分失地或者说最接近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一次。可惜宋军与金军联合作战暴露出严重的战斗力不足,攻燕京时宋军被辽军打的溃不成军,结果金兵一到燕京就攻克了,使宋朝付出了原许辽国岁币四十万金转为金国岁币的基础上,又每年再增加燕京代税钱一百万缗。宋军如此不堪助长了金国野心,短短几年后靖康之耻发生,别说收复的几州了,北宋都亡国了。

以上是现实情况,也是宋朝最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一次机会,却是烂泥扶不上墙,窝囊收场。

宋金合攻辽国时,辽国都立国二百年了,到了一般王朝的末世了,军队战斗力当然是直线下降,不然金军何以会如此之快的崛起。面对战斗力很弱的辽军,宋军竟然打的是不堪一击,更不用说之前了,根本没有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


宋朝分北宋与南宋,南宋偏安一隅苟延残喘就不用说了。北宋最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除了上述的宋徽宗末年还有就是开国初期的太祖时期与太宗时期的两次北伐。

众所周知王朝刚刚开国时基本上就是军队战斗力爆表的时候,而宋太祖赵匡胤时期其实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因为当时是辽国穆宗耶律璟在位期间,耶律璟是有名的暴君,外号是睡王,统治期间好醉酒喜杀人辽国民不聊生人心惶惶,之前周世宗柴荣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北伐能一路势如破竹就有部分原因在于对手辽国皇帝耶律璟太弱了。赵匡胤建立宋朝时间是960年,而耶律璟活到了969年,期间九年时间北伐有很大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可惜赵匡胤选择了先南后北的政策,同时为了稳定国内局势,就没有北伐,错失良机。

宋太宗时代,辽国皇帝换人,猪一样的对手耶律璟政变中被杀。宋太宗的两次北伐本来也有机会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奈何对手换成辽国萧太后与圣宗,而且宋太宗这个人长于政务昏于军事,错误指挥下都是失败,打空了宋太祖留下的家底,之后宋朝更是没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

在宋太祖、宋太宗、宋徽宗时代都有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因为各种原因都失败了。中间几位皇帝在位期间更是没有可能了。


宋朝是重文轻武的朝代,为了防止唐之藩镇的再现,对于武将的压制可以说是历代之最,当时枢密院负责全国军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使皇帝成为实际上的军队最高指挥者。为了更加保险,枢密院虽然可以发兵,但是不能统军,统兵权与调兵权是分离的,不利于瞬息万变的战局。还经常更换统兵大将,防止大将长时间领兵培养出忠于自己的势力,使军队成为私人性质的军队,造成兵不知将,将不懂兵。战时武将基本上由文官或太监节制,最要命的是改变战略必须经过皇帝同意,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说明军队还是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独立性来应变多变的战局,而改变战略部署还需要深宫之中的皇帝同意,使宋朝的军队战斗力弱极了。

在宋朝那种极端压制武将的体制之下,其他时间,哪怕有可能夺回燕云十六州,比如说辽国与西夏或高丽发生战争或者内乱之际,但皆因为这种体制也会把可能变成不可能的。

宋朝的极端体制注定了永远没有可能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开国之初的重文轻武早已注定了这场悲哀乃至注定了这个国家覆灭的耻辱方式。

谢谢观看,欢迎点赞评论关注~

静夜史

2018年04月12日

我们都希望作为汉人王朝的宋朝能够彻底收复燕云十六州。但现实是,宋朝完全没有可能将石敬瑭拱手送出的燕云十六州收复后回来!

之所以这么悲观,是基于当时宋朝的内部环境和北宋面临的国际形势来判断的。

先说北宋内部:

1、首先北宋经过赵匡胤对武将的阉割和赵光义“阵图”对武将的坑害。到第三代皇帝宋真宗时期,宋朝以前的尚武之风已经完全被扭转。

澶渊之役,从北宋接敌到真宗亲征再到最后的打赢辽国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前前后后都有一个人忙碌的身影,这个人叫做寇准,真宗朝宰相,当时北宋最有权势的人之一。

而此时的武将在干什么呢?根据宋朝史料记载:

“初,殿前都虞候、云州观察王继忠战败,为敌所获,即授以官,稍亲信之,继忠乘间言和好之利。”
定州军的主帅王超“阵于唐河,执诏书,按兵不出战,敌势益炽”。

正是由于宋军的战败和避战,让孤军深入的辽军得以一路南下推进到了黄河边上的澶州城下。

所以最后北宋能阻挡住辽军的攻势,在文强武弱的条件下,实属不易。

而在澶渊之战前后,先是宋辽边境以条约形式固定了双方边界,辽国也履约没有再大规模侵略宋朝,而宋朝也没有胆量撕破条约大举进攻辽国,毕竟这个条约也是宋朝和辽国好不容易才妥协的结果。

2、《澶渊之盟》后,宋朝内部文强武弱的局面愈演愈烈,武将被彻底压制,最著名例子就是武将狄青当上枢密副使后被文臣弹劾抑郁而终。

而文臣取得绝对优势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党争,北宋朝堂乌烟瘴气。

除了这些,北宋“冗官”、“冗兵”、“冗费”成为压在北宋头顶的三座大山,这样的条件下,北宋没有能力抽出力量收复燕云十六州。


再说国际环境

1、辽国对燕云十六州非常重视

作为中原送给自己的礼物,辽国非常珍视,设置了南面官和辽国原有官制并行,所谓一国两制,通过这一地区辽国学习到了中原的先进技术,完成了从游牧民族汉化的巨大转变,从此辽国成为具有封建色彩的大帝国,国力进一步提升。

燕云十六州是辽国南下的重要窗口,同时这里也是重要的养马场地,由此辽国获得巨大的马匹数量,对于缺乏战马的北宋而言始终保持着压制优势。

2、西夏崛起

除了燕云十六州,西北塞上也是重要的养马场地,但是此时的西北地区风云激荡。经过李继迁、李德明等的积累,1038年,李元昊在西北称帝建国,史称西夏。西夏的建立让北宋在北部边境不得不又面临一个敌人,顾此失彼让北宋无力单独面临辽国。而辽国也不失时机地通过怀柔西夏达到制衡北宋的目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北宋陷入更大的被动。

缺乏战马,又没有重要关隘的北宋,只能望洋兴叹。


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北宋是绝无可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至于北宋末年趁辽国灭国时期的短暂收复,不提也罢,而且,还没有完全收复。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欢迎关注“静yeS”,读史使人明智,期待与君一起探讨精彩的历史!

方士的知识乐园

2017年04月04日·前起点中文网编辑 上海方士影视CEO

开国时没有收复,后来就机会不大了。

任何封建帝国,都是开国时最为锐意进取,

然后随着国家持续,

内部矛盾越来越多,

开拓进取的精神就越来越小,

国力虽然理论上会更强,

但是军力却必然越来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