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乌合之众》这本书?

看网上不少人推荐《乌合之众》,有看过《乌合之众》的朋友吗?这本书怎么样?你怎么评价?
  • 怎么评价《乌合之众》这本书?-图1
38回答·1.2万阅读
深度读书了吗

2018年05月12日

写《乌合之众》的古斯塔夫·勒庞一位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同时也是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佛洛依德评价说:勒庞的《大众心理学研究》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

《乌合之众》描写的是一个大众心理学,一群理智的人在一起,居然会更不理智

一群人在一起就是一个群体,聚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个性将会消失,形成一种新的集体心理,而集体心理又容易受人暗示和轻信别人所说的话。就跟你去旅游一样,会有一个导游,导游就是那个领袖。导游会告诉你,哪里好玩,哪里可以吃好吃的。这时候人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的时候,是极具缺乏安全感的,同时在群体中又是丧失了理智的,只要导游说一句话暗示一下:这个东西不错,很多人来了这个地方都买一个回去送人。群体中只要有一个人,去购买了这件物品。大家都很容易轻信导游说的话,慢慢的大家都买了,就剩下你一个人没有买,这时候,你不会去进行购买吗?你会购买的,因为你处于一个群体中。

假如是一个聪明的人,上了985、211的大学,考上了博士。但是在生活面前,你的理智将会瞬间荡然无存,在群体中你的个性将会消失,你的理智将被剥夺,及其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和轻松别人的话,你的学历在群体的心理面前显得如此的单薄。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的反应的能力,但是群体并不具备这种能力。一个人的时候,常常可以独自思考一些问题。但是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特别是当一个群体中出现一个权威比你大的人,这时候这个群体将会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而你将会听从这个权威人士的话。这是由人类的本能所决定的,一切群体动物都有服从头领的本能需要。在营销方面,这个本能也一直被人所使用。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电视上在卖药品的人都是穿着白衣服写着某某医院的主治医生。一旦穿上白色衣服,他就代表了权威性,人们就很容易服从他。尤其是处于一个群体的时候,更是如此,服从权威也是人类的本能。

理智是什么?百度百科上解释理智是理性和智慧的结合。一个群体是有理智的,不过这时候群体的理智是低的,就像一群猴子,真正的理智就存在猴王身上的,而不存在整个群体的人里。而这时候的理智就显得低了,一群人的在一起显示出来的理智却是一个人的理智。人类往往是聪明的,但一群人在一起的时候,往往又是不够聪明的。

难道,我们人就是这样,无法改变吗?并不是,我们还可以“慎独”。群体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部分的时间我们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且,我们一个人是处在无数的群体当中的,总有一个群体中你是那个理智的人。总是有人害怕独处,怕自己不合群。但,只有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你才是自己,才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乌合之众》讲的就是这样的大众心理学。罗素·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知道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

希望你是一个有英雄主义的人,也希望你仍然热爱生活!

我是深度读书(ID:shendudushu),一周和一个陌生人聊天,一周读一本书

楚泽平

2018年11月12日

弗洛伊德:“勒庞的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的心态。”



《乌合之众》是群体心理学的奠基之作。深刻影响了弗洛伊德、荣格、托克维尔等学者,和罗斯福、丘吉尔、戴高乐等政治人物。2010年,法国《世界报》与弗拉马里翁出版社联合推出了“改变世界的20本书”,其中就有《乌合之众》。



勒庞(Gustave Le Bon,1841-1931)。

作者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作背景思考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他通过对种种群体行为的分析发现,即使一个个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旦他们加入某个受崇蛊惑的群体,就变成了乌合之众中的一员,——“他们就如同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变成了一群疯狂和无恶不作的家伙,而且他们在一种“历史使命感”感召下,并没有任何关于犯罪的意识。”



勒庞认为,在群体之中,个体的人性就会湮没,独立的思考能力也会丧失,群体的精神会取代个体的精神。他首次阐明了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重要问题,研究了群体特征和种族特征的不同之处,指出了群众运动的性质,分析了领袖与群众、民主与独裁的关系,书中的许多观点都20世纪的历史里得到了验证——懂得群体心理学,“就像拥有一道强光,照亮了许多历史现象与经济现象。没有它,那些现象就很难看清”。时至今日,《乌合之众》依然具有强烈的当代感。



下面总结几点《乌合之众》经典语录。

1.我们始终有一种错觉,以为我们的感情源自于我们自己的内心。

2.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3.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这时每个人都会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约束的一面。群体追求和相信的从来不是什么真相和理性,而是盲从、残忍、偏执和狂热,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感情。

4.我们以为自己是理性的,我们以为自己的一举一动都是有其道理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绝大多数日常行为,都是一些我们自己根本无法了解的隐蔽动机的结果。

5.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6,在群体之中,绝对不存在理性的人。因为正如我们前面所说,群体能够消灭个人的独立意识,独立的思考能力。事实上,早在他们的独立意识丧失之前,他们的思想与感情就已被群体所同化。

文化学者R

2018年11月13日

感谢邀请,个人觉得这本书不太适合普通人读。这本书是思想届的巨著,道出了人类群体特征的本质——愚昧。而且详细阐述了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影响联系。就《乌合之众》书内容本身和写作、翻译来说,是很不错的一本经典作品。看完之后相信你对人群、国家、宗教会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但是,我之所以说不适合普通人读,一是说内容比较抽象、宏观,二是内容谈论的层面不是普通人所需求的。这样的书读多了会把人读坏。

读懂容易,用心即可。但请用心筛选自己即将阅读的内容。

老蒋谈策划

2019年02月16日·深知精准营销创始人、 CEO

感谢邀请。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古斯塔夫·勒庞创作的社会心理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895年。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一本研究大众心理学的著作。

在书中,勒庞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乌合之众》这本书,是专门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还有一本是《想象的共同体》),它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

这是互联网时代社群运营者必看书目!

15条观点摘录

1、个人一旦成为群体的一员,他所作所为就不会再承担责任。

2、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

3、单独一个人必须要为他的行为承担责任——法律上或者道德上。但是,群体则不然,群体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4、群体只会干两种事——锦上添花或落井下石。

5、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6、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希望感动群体的演说家,必须出言不逊,信誓旦旦。

7、夸大其词,不断重复,言之凿凿,绝对不以说理的方式证明任何事情,是说服群众的不二法门。

8、做出简洁有力的断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证据,是让某种观念进入群众头脑最可靠的办法之一。

9、一切时代的宗教书和各种法典,总是诉诸简单的断言。

10、到了一定的时候 ,我们不会记得那个不断被重复的主张的人是谁 ,我们最终会对它深信不疑 ,广告能有令人吃惊的威力 ,这就是原因。

11、群体精神最需要的不是自由而是服从。他们如此甘愿听从别人的意志,以至于只要有人自称是它们的主人,他们就会本能地听命于他。

12、群体的叠加只是愚蠢的叠加,而真正的智慧被愚蠢的洪流淹没。

13、对群体来说,也许最不合理的才是最合理的选择。

14、我们可曾了解在人类历史上起重大作用的伟人们的真实生活?比如赫拉克利特、佛陀、耶稣或穆罕默德很可能不知道。其实,他们的真实生活如何,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我们想了解的,是民间传说所创造的伟人。群体感到激动人心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而不是真正的英雄本人。

15、一件事情,最能打动群体的总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那部分。

社群是营销转化和裂变的解决方案。

构建社群,塑造社群亚文化和价值观,开发种子用户,运营,沉淀、流量转化,快速引入招商资源并滚动复制。

2019,为企业量身定制年度顾问服务

互联网营销是一项大工程,系统而庞杂,但没关系,蒋老师在2019年,征集3家(对,只有3个名额,先到先得!)对互联网转型升级有烈需求的中小企业或者创业型小微企业(具备一定的产品、团队及资源基础),由蒋老师亲自担任企业品牌营销及互联网战略转型升级顾问,辅导企业的品牌营销及互联网营销升级落地!

观点:深知精准营销创始人、CEO 蒋军

蒋老师互联网营销社群课程,头条语音专栏和视频专栏已经开通。

深知精准营销:提供互联网精准营销策划运营,品牌IP化构建,场景化产品策划,互联网商业模式设计,营销运营,资源导入及项目落地,快速实现销售转化。

土土爱吐槽

2017年12月18日

这本书的经典之处在于,书中所描述的群体那些愚蠢无知、冲动易怒的特点在现在的网络舆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书中说道,一个习惯于用推理和讨论的方式说明问题的人,在群体中是没有地位的,因为他面对的是群体中多数的力量。

比如,在幼儿园事件中,政府在面对一群情绪化的民众时,政府的公告显得苍白无力,尽管这就是真相,但民众只相信他们认为是正确的,只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群体激奋使他们不再具有理性,坚持以一种偏执的态度看待整个案件。

其次,书中还说道,群体中的人认为自己可以对残暴行为不负责任,除了群体是个‘无名氏’外,很可能还因为他更强烈地意识到自己要为一个‘更崇高的事业负责’。

现在网民们普遍有一种朴素正义感,他们用一种看似正义却极具煽动性的言论去带动民众的情绪。但事实上,他们依据的事实本身就是错误的或者是未经证实的,但他们对此坚信不疑,认为自己能够代表群众发声、为群众伸张正义,结果却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最后,书中还提到,在暗示和互相传染的推动下,真相很容易遭到歪曲,一些捕风捉影、道听途说,会很快进入群体中所有人的头脑,并立刻变成一个既成的事实,这就是所谓的阴谋论。

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民众得知一些信息的渠道有限,事实本身模糊不清,如果这时有人给他们传达一些暗示,而这些暗示又恰巧与他们头脑中的某个观念不谋而合,他们将会从此对此事深信不疑。

所以,《乌合之众》这本书值得一读,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网络暴力的时代,如何理性的思考、不随波逐流、不被没有依据、极端情绪化的言论带偏,阅读这本书,就会带给我们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