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降龙十八掌不是南宋期间洪七公所创——当然有一个说法是洪七公只从上任丐帮帮主那里传承了十五掌,有三掌是他所创——所以这个问题的前提不存在。
《射雕英雄传》虽然书中情节时间靠后(南宋),但是创作时间为1957年,而《天龙八部》的情节时间靠前(北宋),创作时间则为创作射雕之后的的1963年,再加上金庸先生的著作经过多次重修,版本众多,所以即使原来有过洪七公创十八掌的说法,后来也一定在其武侠体系中完成了比较圆满的自洽——即降龙十八掌是丐帮祖传武功,在乔峰那里就大放异彩,洪七公算是后辈中一个承前(乔峰等)启后(郭靖等)的人物,说法缜密毫无破绽。
所以这无须有什么疑问,值得一提的反而是,何以这个武功有这样一个犯忌的名字?
降龙十八掌(或者金庸先生的另一种说法降龙廿八掌)招数与《易经》中的爻辞有关,但无论亢龙有悔还是飞龙在天,主体都是龙本身,何以在这套武功的名称中,龙反而成了被降的客体,而且,降龙就像屠龙,在王朝统治时期是轻易说得的吗?
这或许得从丐帮的起源说起,全国性的丐帮在均田制、府兵制没有瓦解的时候是不会存在的,只有在均田制趋向于崩溃之际,丐帮才会滋生壮大。
均田制的实施,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依附农民摆脱豪强大族控制,转变为国家编户,使政府控制的自耕小农这一阶层的人数大大增多,保证了赋役来源。
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实行的基础——土地国有制这一根本被动摇。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在宰相杨炎的建议下,实行两税法,均田制被废止。
国家的编户齐民有的转化为藩镇治下的百姓,有的转化为流民集团,但唐中叶以后的流民集团和东晋南朝的流民帅武装不同,人身依附关系减轻了。
丐帮的创始人虽然无考,但当为聂隐娘、空空儿那样的武侠人士——在唐以前有侠,但没有金庸体系意义上的武侠,这一点新垣平博士在《剑桥金庸武侠史》中曾经论及,此处不论。
他作为将流民组织成一个类似美国码头工人工会(ADU)或者后世漕帮这样的团体,其中固然有结社自保、彼此扶持之意,但另一个方面,不免服务于藩镇或者甚至本人“有志图王”。
降龙者,对抗大唐长安朝廷也。
丐帮首任帮主虽然组织尚小、武功也未大成,但在为武功命名时已经志存高远(或曰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网友COSPLAY的丐帮帮主)
(游戏中的丐帮总舵)
历经五代乱世,历任丐帮帮主和慕容龙城一样郁郁于江湖,直到宋代,丐帮才和朝廷达成默契:丐帮成为朝廷对抗契丹等的民间后援之一,朝廷也给予丐帮一定的宽容度和生存空间。
但丐帮的帮风还是游离于体制外的做派,且看萧峰落魄后以宋朝各府县库房的银两作为自己的囊中之物,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好了,就胡编到这里吧。
各位耗费时间读此条的朋友,有怪莫怪,万祈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