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德国劳工局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来看,今年6月德国失业人数比上月减少2.5万人,同比减少14.2万人,降至247.3万人。
这是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失业率的最低点,5.5%。可以说,由于今年德国就业市场的良好形势,以及与此同时高涨的消费热情,德国整个经济迎来又一春天。
但是,专业型人才的紧缺,仍是德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威胁,尤其是在技术工种领域,德国必须依靠外来移民。今年年初,德国《经济周刊》(WirtschaftsWoche)公布了一份关于德国人才最紧缺行业的排行榜,大部分仍然是包括工程师、IT专家这样的技术类行业。
然而不同于往年的是,今年德国在医疗护理领域也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人才缺口。据官方预计,至2025年德国除医生外的专业护理型技术人员缺口将达到15万人。
而在《经济周刊》的这份排行榜中,护理行业就占据了前五的两个位置,分别是考试认证的养老院护理人员(2),考试认证的医疗护理人员(4)。
而超过这两个职位,以及驾校老师(5)和物理治疗师(3),占据排行榜第一位的人才紧缺职业,可以说是比较冷门了:助听器音效技术员,从业率甚至低于百分之三十。
除了以上这些,软件编程设计、理发、电子技术、机电自动化、外科及医疗康复技术、能源技术、水暖卫浴空调维修等行业依旧处于人才紧缺状态,这也是“MINT类人才”在德国大受欢迎的原因,即来自数学(Mathematik)、计算机(Informatik)、自然科学(Naturwissenschaften)和技术(Technik)领域的人才。
那么,为什么德国的这些行业领域一直会有这么大的人才缺口呢?
首先,当然是和德国人口基数小,老龄化加剧脱不开关系。而一个行业从业率的多少,还跟它对于人们的吸引力有关。
日前,德国的一个民调显示,德国中学生在规划未来职业时,有31%的受访者表示,将来更愿意成为一名警务人员,也使得警察成为了最受欢迎的职业。在这份德国中学生向往职业的排行榜里,像 Adidas、宝马、奥迪、保时捷、奔驰、汉莎等知名德国企业均进入前十。
另外,据统计,在这次民调中,国家机关及公共服务行业跃居中学生最向往行业第一,想要从事该行业的学生人数首次超过德国传统龙头行业:汽车业,当然,这也跟近期该行业被爆出的一系列不正当竞争丑闻有关。
而除了这两个,商业零售业、消费品制造业以及物流和旅游业也是较多受访学生希望将来从事的行业,由此可以看出,对于那些紧缺人才的行业,德国人本身并没有太大热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与其他行业领域相比,“MINT类人才”毕业之后是更容易找到工作的,起薪大概在每年3.5-4万欧元之间,如果是已经拥有10年工作经验的,平均年薪甚至达到了7万欧元!
但是与之相应地,则是取得德国大学MINT类学科毕业证书的困难程度极高,比如在向来以工程类学科享誉世界的亚琛工业大学,为了拿到硕士学位证书而花8到10年的情况并不少见,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但对于拥有国外学历的求职者来说,难度反而降低了不少,只要在国内有符合相同标准的学历认证即可,目前德国也在逐渐引入鉴定认证外国学历的机构,境外教育中心(Zentralstelle für ausländisches Bildungswesen),来更高效地引入外来人才。
而德国企业为了改善部分专业领域人才紧缺的情况,更是使出了浑身解数来吸引高技术人才,其中最典型的一项就是发放“大礼包”,简单来说就是提供各种福利给行业后续人才,包括像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豪华游轮旅游,配汽车等优厚待遇。
至于像之前,当外来人才申请德国职位时,必须要等待很长一段时间,等到德国劳工局确认德国没有合适此工作的待业者后,才能正式得到这份工作。
针对这个,德国方面也调整了相关的就业政策,推出了一份“正面清单”(Positivliste),只要外来人员申请的行业属于这份清单的,都可以免去上述的评估审核程序,当然,这些职位大部分还是属于“MINT”和医疗护理领域。
本文有中德商桥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