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把琅琊改成临沂?

琅琊听起来好听多了?
  • 为什么要把琅琊改成临沂?-图1
74回答·72万阅读
国家人文历史

2018年04月27日·《国家人文历史》杂志官方账号

琅琊,是山东省古代的一地名。今天山东青岛还有一地名为琅琊台,安徽滁州有一座山,也名琅琊山。但问题中的“琅琊”应该指的是古地名。古代地名的改变与地方行政级别和地方区域的划分有密切关系。“琅琊”从春秋时期的邑到秦时的郡,西汉时的琅琊国,再到隋唐时改置“沂州”,清朝时期的琅琊道,最后到今天的临沂。从名称上看就可以看到每一时期的级别和区域划分的不同,这种改变都是因时而变。

春秋时期,齐国设有琅琊邑,大概在今天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西北。秦朝统一之后,推行郡县制,全国划分了三十六郡,其中琅琊郡管辖区包括东部沿海各地区,如琅琊、不其、即墨等地,在今天山东东南。山东地区自古自然条件优越,农业、渔业、商业都比较发达,经济不断发展。到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实施,看重了这一地区,增设琅琊国,为汉高祖刘邦从祖昆弟营陵侯刘泽为琅琊王,政治中心设在琅琊。文帝时一度废除,东汉时期,又立琅琊国,封刘秀之子刘京为琅琊公。此时的琅琊国辖有十三城,地域广大,属县众多。治所从琅琊改到了开阳县(今临沂城北)。但因为其重要的地理位置,经济发达,是纳税大省,汉献帝时再废琅琊国。西晋时,又分封邦国,司马伦的封地即为琅琊国。根据史料记载,琅琊国统九县,大概有二万九千五百户。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才复琅琊国为郡。隋朝时,地方行政机构改为州县两级,琅琊郡改称为沂州,治所在临沂县,管辖七县。此时的辖区已经不涵括黄岛地区了。大业年间,又改沂州为琅琊郡。唐朝时,稳定下来,置沂州,治所仍在临沂,辖五县。自此琅琊郡基本成为沂州的一个别称。到清朝地方行政划分有省、府、县三级,沂州升为府,辖六县一州。民国时期,沂州府依政府命令被裁撤,各县直隶于省。

综上,琅琊改称沂州,是从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随着人们熟悉“沂州”的称呼,以及沂州行政级别的降低,“琅琊”这一称呼逐渐地成为历史记载,不再适用于现世。

民国年间那些事

2017年08月22日·文史研究者 专栏作家

临沂市是山东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下辖兰山、河东、罗庄三区和沂水、沂南、蒙阴、费县、平邑、兰陵、郯城、莒南、临沭等九县,南与江苏省徐州市接壤,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

临沂古称琅琊,但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称呼,后来因境内第一大河沂河流经城东,故更名为临沂,沿用至今。

琅琊原系山名,位于今青岛胶南西南处,最初的琅琊指的就是今天的山东省胶南一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设置36郡,其中就有琅琊郡,治所也在这一带;西汉时期,由于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原因,琅琊郡治所迁到今天的诸城一带。

东汉时期,光武帝刘秀分封儿子刘京为琅琊公,后升为琅琊王,国都位于今天的山东省日照市莒县,莒县离诸城很近——今天看来,琅琊王这个封号大概是借用了琅琊郡这个名称。

琅琊国地理位置优越,百姓众多,气候宜人,四季风调雨顺,物产丰富,在当时属于非常富庶的地方,引起很多人的垂涎。但刘京的父亲是皇帝,无人敢提出异议。后来刘京的侄子汉章帝即位后,权力重新分配,刘京被迫以琅琊国的五个县换取东海郡的两个县,国都也从莒县搬迁至开阳,即今天的临沂城,临沂从此被称为琅琊。汉献帝初平年间,最后一代琅琊王刘熙被废,立国150余年的东汉琅琊国至此寿终正寝。

今天的临沂地域在历朝历代分属不同州郡,清初雍正年间设置沂州府,管辖兰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六县一州。民国成立后,废府撤州,实行省、道、县三级制,撤销沂州府,改莒州为莒县,改兰山县为临沂县;南京政府成立后,1936 年设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驻临沂。

新中国成立后,成立了临沂地区,地委和专员公署驻临沂县,辖临沂、郯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日照、莒县13个县市。1989年,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为地级市,莒县划归日照市;沂源县划归淄博市。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

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设立地级临沂市,下辖三区九县,直至今天。

希声民间故事

2020年09月04日

山东境内有两个市名改得比较糟糕,一个是“兰陵”变枣庄,一个是“琅琊”变临沂。王羲之的洗砚池故居就在临沂市区内,作为一个年幼时在临沂居住过的人,进去了没有十次也有八次。

后来读书知道王羲之乃是东晋赫赫有名的“琅琊王氏”家族的人,就开始寻思,他是怎么从“琅琊”跑到临沂的,结果一查,嘿,临沂原来的名字,竟然叫琅琊。

“琅琊”的由来

琅琊这个名字,可入诗入画。估计一说这个名字,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电视剧《琅琊榜》。但这两个字怎讲呢?

小时候我们上语文课,语文老师没少嘟囔的一句话就是:“看这个字了没有?王字旁,说明什么啊?跟玉有关啊!”

这两个字也不例外,“琅”是指洁白无瑕的美玉,“琊”则是像美玉一样洁白无瑕的象牙。这两个加在一起,是宝贝无疑了。

这两个字最早出现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姜子牙被周武王封到了齐地,就是如今山东省的胶东地区,就是如今青岛和烟台,还有蓬莱威海这嘎达。不过那个时候的齐可不是后来“五霸闹春秋”的那个齐,活脱脱一个蛮夷之地,叫“莱夷”。既然是蛮荒之地,姜子牙肯定是不爱来的,据说路上走得慢吞吞的。不过走得再慢也总有一天要到,而且还要替周王治理这片土地。所谓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来到此地的姜子牙制定法令,也开始在此地供奉了八位神主。其中就有四位,成为“琅琊四时主”,掌管春夏秋冬四季。

据说当时是因为有座“琅琊山”,所以才叫琅琊四时主这个名字。

有点地理或者历史常识的人肯定要说了:小编又瞎扯!谁不知道山东乃是齐鲁之地,北边是齐国南边是鲁国。这临沂在南边,属于鲁国,你扯半天齐国干什么?

这话说得好,不过,这还真不怨我。

“移动”中的琅琊郡

姜老爷子那个时候的琅琊山,可不在现在的临沂,而是在青岛。著名的历史遗迹“琅琊台”不正是在青岛吗?

反正到了秦朝,秦始皇采取郡县制,全国分三十六个郡,这其中之一就是琅琊郡。那是的琅琊郡,不光包括青岛,还包括烟台,威海,潍坊等地区。

一直到了汉朝,结果这个地方闹自然灾害了。蝗虫洪水干旱轮流闹,老百姓过不下去。于是琅琊郡不少人就搬迁到了如今的诸城地区。等到东汉末年分三国,天下一片大混乱。这伙人直接自立为国,成了琅琊国,还给定了都城,遗址就是如今的临沂的境内。

隋朝时曾有一段时会见被称为临沂县,几经变动,到了北宋,琅琊郡置沂州,再往后,就没有了琅琊郡这个名字。

民国时曾被称为临沂县,1994后正式改名为临沂市。

所以,临沂曾经在琅琊郡里,但琅琊郡却不是真正的临沂。琅琊郡大着呢。但是在不断西迁的过程中,琅琊这个名字,也被从山东省的东北面,转移到了如今的临沂。

曾经名噪一时的琅琊郡

东晋时“王与马共天下”指的正是琅琊王氏,王羲之他们家,和司马懿他们家一起掌管天下大事。有人说即使如此山东也没出过帝王,王家只是臣,而司马家是君。没关系,不出皇帝,可是咱出娘娘。

曹操的大老婆,琅琊人(具体是现在的临沂市兰山区);

孙权的皇后,琅琊人;

司马昭的皇后,琅琊人。

有人打趣说三国就是琅琊女婿斗地主,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是还是挺写实的。蜀国虽然没有琅琊的娘娘,但诸葛亮自己就是琅琊人啊。

琅琊的名字虽然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里,但是琅琊的那些故事和人物,依旧散发着迷人的光芒。

张渔NJ

2020年08月18日

作为一个临沂土生土长长大孩子,在来南京之前我也曾有过这个疑问,通过这么些年不断地寻找,我发现其实临沂跟琅琊一样也是个非常古老的地名,琅琊和临沂曾经有很长时间是并列存在的。

大学期间在临沂报社实习,那时报社还办了一个临沂官方新闻网站叫琅琊新闻网。我就是从那时开始,对琅琊这个古地名感兴趣,查了一些书籍资料。发现古琅琊曾经是个封国,也曾经是个郡,后来北方沦陷一群临沂老乡簇拥琅琊王渡江到了南方,在南京又新建了琅琊县,临沂县等。这叫侨郡县,所以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了,山东有琅琊有临沂,江苏南京一带也有琅琊有临沂。



题目说为什么把琅琊改为临沂,题主可能是觉得琅琊比临沂更有历史沉淀,毕竟这些年随着《琅琊榜》的热播,琅琊这个名字广为人知。

但是,不存在琅琊改名临沂这种说法。我觉得今天的临沂市不用琅琊选用临沂是有原因的:

1.琅琊这个名字包含的范围比较大。

虽然今天临沂号称古琅琊,其实古琅琊郡或琅琊国的地域比较广,从胶东半岛到鲁南一带都属于其范围。今天青岛还有个景点叫琅琊台,这不是巧合,而是最早的琅琊。

秦始皇统一天下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琅琊郡是其中之一。这是琅琊最早的由来,不过这时候的琅琊郡治所,差不多相当于省会,不在今天的临沂,而在青岛,具体位置是今天青岛市黄岛区的琅琊镇。而此时,今天临沂市区一带叫启阳,属于琅琊郡管辖。



西汉时,琅琊郡的治所又搬到了诸城。到了东汉,光武帝分封了第一代琅琊王,把琅琊郡改为琅琊国,不过没有定都诸城,而是把琅琊国的都城搬到了今天的莒县一代。

之后,又过了一段时间,琅琊治所第四次发生改变,这次才迁到了开阳(也就是今天临沂市区一代,此时已经改名开阳)。

从上面四次治所迁徙看,琅琊郡或者琅琊国其实没有固定的地域依托。

(临沂重建的琅琊国城门)

2.临沂也是个古老地名,且更有指向性。

在琅琊郡或琅琊国里,还有个地方叫临沂县,著名的琅琊王氏就住在当时的琅琊郡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天这里是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从秦朝开始全国实现郡县制,临沂县是琅琊国下辖的一个县,除了临沂县当时还有阳都县也很有名,就是今天的沂南县。琅琊诸葛氏、琅琊颜氏都出自这里。另外还有即丘县。

给大家看一张我收集的《东晋都建康图》的一角,这是东晋时期都城建康城也就是南京城的地图。在图中清清楚楚标注有琅琊县和临沂县,两个县挨着,南边是阳都县和即丘县。这活脱脱就是今天的临沂版图。具体位置应该是在今天的南京仙林大学城一代。这是西晋灭亡后咱临沂老祖宗跟随琅琊王渡江到南京后,在南京建立的地盘,所以按照在老家时的籍贯住在一起,而且仍然按照老家的名字来叫。

后来,到了隋朝初年,琅琊郡已经名存实亡了,境内的临沂县、开阳县、即丘县合并为新的临沂县。新的临沂县属于沂州。治所就在近临沂市区一代。清朝沂州升为沂州府,民国时期仍然叫临沂县。1950年设置临沂专区,后来成为临沂地区,1994年才正式升为临沂市。

3.叫临沂可能与沂蒙精神有关

从上面这一系列变迁可以看出,琅琊只是临沂的一个大帽子,叫临沂的时间更长。后来建国后也沿用了临沂这个名字。

另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临沂人用生命和热血铸造的沂蒙精神,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临沂,字面意思有临近沂河之意,沿用临沂这个名字,可能也是想发扬沂蒙精神。



如今的临沂市是中国第二大物流集散中心,也是中国十佳生态宜居典范城市、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十大城市。虽然临沂是沂蒙山腹地,但是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希望临沂能够越飞越高,临沂人能都尽快更加富裕起来。

指动济南

2018年04月14日

现在人们通常认为临沂的古称是“琅琊”,但其实“琅琊”二字最早属于青岛的胶南,也就是现在人们常称的“黄岛”。

1、“琅琊”得名于胶南的琅琊台,其高180多米,三面临海,因“山形如台”而得名。关于山为何长成台子模样,一说琅琊台本是大禹治水时用土筑成的,用来观望水势。二说是越王勾践曾在此会盟,筑土为台,并在这里建有行宫。

三说源自《太平御览》,称秦始皇“徙黔首三万户琅琊台下”、“作琅琊台,立石颂秦德”。秦始皇把3万户百姓迁到这里,修筑琅琊台,刻石纪功。据传,徐福东渡时就在这里启航,至今还留有相关的遗址。

2、秦统一全国后设置有琅琊郡,最初的郡治就位于琅琊台下。此后,琅琊郡治一路西迁,汉初改在了东武(今诸诚);东汉时升格为琅琊国,建都开阳(今临沂)。“琅琊”二字与“临沂”二字第一次发生交集是在隋朝。

隋大业3年重置琅琊郡,治所就位于临沂。此后琅琊、临沂经常合并出现,相互代指,而治所始终在临沂。临沂则因为临近沂河而得名,沂河古称“沂水”,古代为泗水的支流,被称为临沂的“母亲河”。

3、元朝时,“琅琊”被“临沂”彻底取而代之。为何“琅琊”这一地名消失了?这首先缘自琅琊台的废置。秦朝时,这里建有秦始皇琅琊台行宫,汉初毁于一场地震,此后相关建筑湮没于历史风云中,琅琊台的盛名不再。

另外,琅琊郡的郡治不断西迁,也导致琅琊的地名失去依托。根据古人设置政治中心的习惯,郡治通常位于山川腹地,不会临水设置。因此,地名也随着郡治的迁移而变化,因此“临沂”取代“琅琊”,也是古人政治文化发展的一次记录。

“琅琊”二字近年来随着一部热播的电视剧《琅琊榜》而被人熟知。很多年轻人认为,“琅琊”相比较“临沂”更显得有个性、更有古风感。据相关报道,《琅琊榜》热播后安徽滁州、南京栖霞山、青岛胶南均来认领“琅琊”二字和自己有深厚渊源。

琅琊、临沂——无论叫什么名字,都是我们的家乡。家乡无论叫什么,都是最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