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凶了,慢慢来!先一千公里,再二千公里,再四千公里,让大家坐这种列车有依次渐进的适应感!
中国研制时速10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你怎么看?
1000公里的时速,低空阻力非常大,不叫磁悬浮了。不是动力的问题。低空空气阻力强大,一般战斗机在低空最高时速大约1400公里。而且非常耗费油料,这次航天集团宣布设计的1000-4000公里时速的动车,其实是囊管列车,也就是真空囊管技术。最先有美国人提出来,正在研发,准备在中国成都实验。中国现在提出来设计建造,肯定是愿意在技术上不受制于人了。按照当初理论上讲,在真空囊管内,列车甚至可以时速达到2万公里时速。
中国航天科技有这个能力做成这件事情。相关该集团的有关情况,下面我给大家做实例为证。对进口苏-27系列从组装到自行改装,可以看出技术实力。
90年代初从中国引进第一批苏27战斗机开始,这一世界重型战斗机开始在中国落地生根。令俄罗斯感到惊讶和无奈的后果是,中国成功摸透该飞机制造工艺。在第二批300架合约没有完成的情况下,中国单方面停止进口该战机。原因很简单,航电技术太落后,没法适应未来空战需要。当后来军方某专家回答为何当初选择苏27而不是俄罗斯希望的米格29战机时这么说,世界上两款重型战斗机,而中国是大国,必须需要。
很快中国一款编号歼11的战斗机出现在空军序列当中,多年后被证实中国成功成功复制这一经典战机的时候,俄罗斯确实很愤怒。从开始怀疑中国能否成功组装该战机到最后看到在原苏27基础之上加装了自己很多先机技术。到后期的进口,只限于苏27战斗机的发动机AL-31系列,并且不断要求俄罗斯原“土星”设计局改进发动机性能,中国成为苏27战斗机最大买家。落选的米格公司一度陷入困境。连俄罗斯评论家都很得意的声称,是中国救活了苏霍伊公司,那是在整个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后成功转型的典范。在购买俄罗斯军工产品的国家里,大家都在观望中国购买哪些俄罗斯产品?从而判断自己购买的期望。
然而随着中国大量歼11成功,俄罗斯终于不愿意再向中国提供技术支持。若干年后,中国歼11BS双座机再次出现,让俄罗斯人终于认识到,没有自己的技术支持,中国人依然可以在苏27平台继续进行。在强大国力的支持下,一切技术难题都不是问题,而俄罗斯失去的是最赚钱的时机。在歼15被成功研发出来后,俄罗斯反对技术出口中国的声音再次占据上风。这时俄罗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制裁。一揽子双边贸易计划诞生,其中就包括苏27的终极版本苏35。但是国内对这一战机进口却是持两种态度,尤其是在中国成功试飞歼20的情况下,再进口落后一代的苏35是否还合适?这真是风水轮流转,现在如今俄罗斯武器库中能够让中国军方看得上眼的武器,基本没有多少。俄罗斯几乎是向中国敞开了几乎是核武器之外的清单让中国人选购。但此时的中国估计连图-160这样的武器都会商榷一番了。
苏35有一技术是中国必须的,但不是继续的那就是117S发动机,这次24架合约中包含了发动机转让技术条款,这也是俄罗斯目前成熟发动机最好的产品。很多网友都很期待一个问题?中国在获得117S发动机后,能否像前面歼11B系列一样复制出像苏35一样性能的战斗机呢?我先说的是,中航工业连歼20,歼31这样先进的战斗机都生产出来了,难道会卡在一架三代机上不成?
未来中国不但歼11B系列,还有歼15,歼16后续机型都会成为改进型号。
核子猎潜艇(杨斌国)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我认为是这样:一,中国人从来不在国际上招摇撞骗,说了的话是要负责的。如果国家立项要干这件事,我相信三年内就可以搞-出时速1000公里的飞速列车来。至于时速2000和4000公里的飞速列车,是要五到十年左右实现的事了!二,这项高科技,完全可以军民两用,所以有的网友说的多搞点军用项目,其实这就是一个军用项目也说得起去。未来的战争就是高科技战争,拼的是技术,是速度。试想,如果我们的沿海城市先遭到敌人的威胁甚至破坏,我们通过飞速列车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把大量的装备和人员运达前沿阵地,那该是多么及时而重要啊!三,中国人要搞这东西,不是钱多了没地方花,更不是心血来潮了找事儿在国际上显摆!就如同现在满世界都在关注量子通讯量子计算一样,目的是为了咱们中国要占领这些前沿科技的制高点。中国人要想在国际上有地位,有话语权,保持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去不断的在科技领域抢占先机,否则,别人就会把你甩出几条街。为什么在量子科技方面全球这么多国家都在拼命的争抢技术成果,不就是为了自己在这个领域有一席之地吗?谢谢!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