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么多华人?

为什么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么多华人?而且他们及他们的后代都会说中文?甚至名字也是中文名字,当地的广告海报也有很多是中文的,而其他国家的华裔华人后代却不会说中文?
  • 为什么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么多华人?-图1
  • 为什么新加坡和马来西亚那么多华人?-图2
11回答·3.4万阅读
留研

2017年10月01日

一、中国大量的人口迁徙发生在清未民国初期的战乱时期,由于战乱使人民流离失所,闯关东大抵发生在山东河北地区。走西口大多发生在中原地区。而下南洋则多发生在与国内交通不便捷的闽粤沿海更便捷的下南洋海上运输线。 二、相对于广东,福建的下南洋唯一的选择是水上运输直接沿南海抵达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国家。相对而本丰言,马来西亚、新加坡原住民人口较少,华侨人口相对较多。新加坡华人人口占74%(其中闽南侨籍占44%)。马来西亚华人占比曾达40%,至今为1/4。因此华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有相当的影响力与文化传承的实力,而象拥有2.58印尼这样的人口大国,尽管华侨人口众多,但按比例华侨人口少,加之排华等各种因素影响,华人己逐步融入当地社会中,华人人口比例较少的菲律宾、泰国、缅甸等国家,华人基本上融入到当地国家之中…

三联中读

2018年04月17日

当土地资源、自然条件和社会稳定状况不足以维持自给自足的生计,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客家人决定凭借地理优势到南洋去讨生意。而这样小规模的人口迁徙从唐宋时代就已经开始发生,生活在马六甲的峇峇娘惹族群就是华人与当地人通婚的后裔,一种说法称他们是郑和下西洋时留在当地的中国人与当地人通婚后的族裔,另一种说法是明朝的一位汉丽宝公主下嫁给马六甲王朝的国王之后,汉丽宝公主的随从们也由此与当地人通婚定居。而华人下南洋到现在的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主要是因为19世纪初开始的“契约劳工”。当时欧洲殖民者(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主要是英国殖民者)统治南洋各区域,希望引华人去开发,加之国内当时较为混乱的局面,讨生活的移民出现了洪流。大量的华人以“契约劳工”的身份,作为苦力被贩运到马来半岛。“契约劳工”又称“苦力”或“猪仔”,他们是中国国内破产贫困的劳动者,被迫应“募”到海外做工,与外国资本家或者华人工头订立“契约”。这份“契约”并不是我们当今认为的那份有应募地点、工作性质、年限、薪酬等内容的合法契约,更多的是不平等、不合理的条款,“契约”实际成为卖身契,华人劳工被贩运到英属买来办到的锡矿场和种植园从事奴隶般的劳动。时人称“猪仔”有三苦:船舶贩运之苦、垦荒操作之惨、鞭挞戕杀之刑,“其环境直地狱耳”。但为了生计和那拼出来出人头地的一线希望,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到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做工,而那些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经商的商人或避难的知识分子、教育界人士到达新加坡后的稳定优越的生活,更是大大刺激了沿海地区遗留的华人迁移到南洋地区。

而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之所以会说中文,这首先与他们的聚居人数是分不开的。马来西亚的华人占比约为25%,而新加坡作为以华人聚居为由被迫独立出来的国家,华人占比更是高达77%左右。当一个民族的人民越是飘荡在异国他乡,就越容易抱团取暖同时也越希望恪守自己的民族传统与特征。因此,新马两国的华人普遍会讲华语,他们的后人也沿袭着这一传统。

   

老李有刀

2018年06月13日

14年在新加坡待过五个月时间,对于新加坡有了更多了解,也去过马来西亚的几个城市,也大略知道马来西亚的情况。

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华人多来自广东福建海南,最早从19世纪开始就有华人迁移到这片当时的不毛之地,到今天新加坡的华人已超过三百万人,占总人口的四分之三有余,是除中国以外,第二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而马来西亚的华人也有将近20%的人口占比。特别是新加坡的华人占据了当地社会的重要位置,虽然英语是官方语言,但是中文还是当地华人对话之间的重要语言。



至于他们的后代会说中文,一方面与他们在家庭里能听到大量的中文对话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地的学校教育也有中文教育的部分,使得当地华人的后代一般都会说中文,马来西亚的情况也类似。

但是也需要指出一个情况,当地政府由于要弱化华人文化圈的影响,进一步强化当地的身份认同感,近些年已经越来越多的当地年轻人很少说,甚至不会说中文。

没有更多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