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日本的织田信长?

  • 为什么那么多人推崇日本的织田信长?-图1
22回答·1.1万阅读
历史的拐点

2019年01月27日

为什么日本人那么的推崇织田信长。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自己的看法。下面让我一一道来:

至于织田信长的生平什么的,我这里就不予赘述了。“百度百科”或者关于《日本战国》书籍描述的都比我详尽。

一、织田信长符合日本人的文化精神。日本这个国家喜欢以物喻物。就像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中对于日本人精神文化的描写。日本人上层总喜欢将自己的描述为“灿若菊花”。但是日本的下层群众更喜欢樱花。樱花这个花非常奇特,它们每年3月开花,开花后很快便会凋零。而在它凋零的过程中,樱花的花瓣会如同雪花般随风摇摆,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绚丽美妙。而织田信长的一生也如同“樱花”。他死的时候四十九岁那时正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就如同那3月盛开的樱花般。本能寺之变一场大火彻底焚毁了织田信长的野望。不是也正如樱花般绚烂之后快速凋零。最后化为一曲“敦盛舞”。

二、悲剧式英雄更容易得到大众的同情。今川义元没有消灭信长、巨大的畿内包围网没有击败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和毛利元这些一时英杰都倒在了信长前进的道路上。结果,就在天下大势已定,统一仅仅是时间问题。后院起火被其手下大将明智光秀偷袭,而命丧本能寺。如何不令后来读史人为之扼腕叹息

三、信长的势力为日本战国的结束定下了基础。日本有句话:天下一张饼,信长是收麦人,秀吉是做饼人,家康是吃饼人。这句话流传的非常广。也就是说德川家康最终能够建立三百年德川幕府靠的就是信长时期打下的统一基础。织田为德川最后的一统扫清了障碍。

四、织田信长本人的独特魅力。日本这个国家社会压力巨大,这个社会有一种循规蹈矩的感觉。真的是将每个人作为了国家这个机械的一个零件。每个人的私人生活首先要受到整个社会的约束离经叛道的人会被社会所抛弃。所以日本才会有那么多的“家里蹲”或者忍受不了生活的压力选择自杀的人。人都是缺什么想要什么。织田信长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离经叛道,从来不会受到世俗的约束,真正的活出了自我。他会穿的乱七八糟的衣服在乡间乱窜,和一大堆野孩子进行摔跤,甚至穿着女装跳舞。人们从来无法以世俗的想法约束他。关键是他还成功了。让其他质疑其行为的家伙最终都无话可说。这么一个自由奔放的人,对于常年处于压抑中的日本普通阶层而言是一个让他们羡慕且妒的人物,可是又不得不发自内心的喜欢的人。

最后让我用一首诗作为结束: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

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

诗既人生啊!

历史研习社

2017年09月21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2014年,日本民众评选了当年日本人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战国时代的名人织田信长荣登榜首。在日本,这位传奇的历史人物颇受人们的欢迎,关于他的漫画与影视节目也层出不穷。为什么这位500年前的战国时代人物如此受到现代人的欢迎呢?
图/游戏中的织田信长形象

乱世的传奇英雄

织田信长于天文三年(1534年)6月23日出生于尾张国的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是当时尾张国名将织田信秀的嫡长子。父辈的功业让织田信长在6岁那年就成为那古野城的城主,算是一位少年小大名。信长在年少时就表现出过人的才能,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与城中的少年一起玩耍,而且对当时传入日本的火器(日本称铁炮)具有浓厚的兴趣。25岁时,织田信长通过自己的政治手腕与军事谋略取得了尾张国的控制权。在这场斗争之中,信长对付同宗清州织田家与尾张国斯波氏时的运筹帷幄与杀伐果断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一场景在后来的相关文学影视作品中多有展现,为当代日本人所熟知。
织田信长开始走上全国布武之路的起点是与当时统治东海道(东京以东的本州太平洋沿岸)的今川氏的桶狭间合战。这场战争中,26岁的信长用自己的4000精兵大败敌人两万大军,并于阵中斩杀了对方的首领大名今川义元。此战之后,信长声威大振,其实力在日本中部与近畿地区得到极大扩张。随后,信长再接再厉,由占领了美浓国,将当地的军事重镇改名为岐阜(意在效仿中国的西周王朝定都岐山脚下,一统天下之意),并开始使用“天下布武”之印,且被日本天皇封为“古今无双名将”,一时有吞并日本全国之意。这一印绶与称号在日本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后来日本文学家习惯于这样形容历史上具有雄才伟略的军事家的崛起历史:xx君由此走上了天下布武之路(如介绍中国历史中的刘备与曹操)。

图/ 织田信长所控制区域(黄色部分)

功败垂成的霸业

从1568年开始,立足于尾张与美浓的织田信长先后击败了来自三好氏、武田氏等本州各地大名的三次包围圈,从拥立当时的室町幕府将军足利义昭到自立门户,织田逐渐从地方小霸走向了真正的制霸全国。在1575年的长篠之战中,织田信长使用了著名的“铁炮三段击”战术,彻底击溃了以重装骑兵著称的武田家,将火器战术发挥到了新的高度。截止1582年,织田信长已经基本控制了本州地区大部,掌握了一半以上的日本领土,这是自应仁之乱百年之后,日本第一次如此接近统一的梦想。
织田信长不仅是一个军事上的制霸者,更是一个治国的雄才。当政期间,织田信长将自己的权力与天皇相结合,在实施自己政策的同时彰显朝廷的权威。在这一点上,织田比后来的太阁丰臣秀吉与江户德川家康要明智得多。织田信长不仅在地方上实行新的行政制度,同时积极发展商业,加大与葡萄牙人的南蛮贸易,引进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从某种层次上说,织田信长是一个真正为了终结乱世而努力的政治家,也是第一个为日本“近代化”努力的伟人。
图/日本铁炮兵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句话放在织田信长身上可谓恰如其分。1582年,在远征四国岛之前,织田信长在本能寺遭到了部将明智光秀的围攻。在与百名亲信奋战负伤之后,信长在寺内引火自焚,享年49岁。信长的尸身最后也未曾找到,更为这个英雄增添了传奇的色彩(有人认为是被忠于信长的僧侣与部下秘密埋葬了)。更为悲壮的是,其子织田信忠为了寻找己父的尸体,在二条御所与明智军作战,最后亦因为不敌自杀。

这位在最接近胜利之时陨落的英雄,恰恰最符合日本人的审美观。就如樱花在最为灿烂绚丽之时凄然凋谢,留下惊世的美艳与传世的惊叹,为后人永久传颂!
图/本能寺之变


参考文献:1.孙琳,不戒著,日本战国物语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9.

2.赤军著,宛如梦幻:日本战国乱世中的“菊与刀”,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2017年09月21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在我个人看来:织田信长可谓是日本史上最为奇葩的人物(没有之一)

织田信长是日本战国时代尾张国领主织田信秀的嫡长子,当时日本各领主之间混战不休,作为未来的继承人各家领主的嫡长子都得到精心培养,务必文武双全文韬武略。然而幼年的织田信长从不循规蹈矩,他丝毫没有把任何礼仪举止放在心上,对于读书之类的功课更是不屑一顾,经常游手好闲,四处寻衅滋事,上树下河,打架斗殴。因此他得了一个“尾张的大傻瓜”荣誉称号,他甚至在父亲的葬礼上姗姗来迟并举止粗鲁。

谁知这位尾张的大傻瓜刚一接任领主之位就平定了织田家族内部的反叛势力并和自己的岳父斋藤道三在正德寺会晤。有人可能觉得见个老丈人有啥了不起?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位老丈人是何等狠角色:斋藤道三绰号“蝮蛇”,是个当时人人谈之色变的狠角色。据说他在送女儿浓姬嫁给织田信长时送给浓姬一把匕首说道:“若信长当真如传言一般是个傻瓜,就以此匕首杀之夺取尾张。”谁知浓姬答复道:“也许有一天这把匕首会插入父亲大人的胸膛。”道三不怒反喜道:“不愧是我蝮蛇的女儿。”由此可见此人何其阴狠毒辣。织田信长在正式会晤前衣冠不整赤裸上身面见道三的使者,道三对信长的第一印象就是这就是一个傻子。可到了正式会晤时信长率领一支用当时最先进的火枪武装到牙齿的军队身着礼服正装前来拜见岳父大人,言谈举止异常犀利,最终道三叹服道:“有朝一日我的儿子会为信长牵马执鞭。”

织田信长富有创新精神:他是所有日本领主中最先和西洋通商者,也是他最先敏锐意识到火枪传入日本将彻底改变以往主要用武士刀这种冷兵器作战的战争模式,创造性地发明了三段击战术,一举打败了东海道第一弓今川义元和闻名日本的武田骑兵,为日后丰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统一日本结束战国乱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事实上丰臣秀吉出道时就是织田信长的小厮,织田信长不以出身取人,把这位自家奴仆破格提拔为一员大将,可谓气概非凡。在日本一直流传着:织田种麦,丰臣做饼,德川享其成的说法,就是把日本的统一比作一张饼——织田信长是种麦子的人,丰臣秀吉是收割麦子做饼的人,德川家康是吃饼的人。织田信长的一生可谓是率性而活不受任何繁文缛节约束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常吟咏的一首诗来概括:常思此世间,飘零无定处。直叹水中月,浮生若朝露!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

史可见证

2017年09月21日

感谢信任与邀请。

接到题后,有空就查了不少资料。很遗憾,一点也没看出织田信长有什么让人佩服的地方,只看到了军阀混战,尔虞我诈,也看到了日本历史进程要远远晚于中国。也许做为中国人的我没兴趣看日本人津津乐道的日本战国时代吧。

织田信长是日本的历史名人,也比较久远,和中国也关系不大,所以没兴趣,那就让日本人推祟好了。偶连细细分析都没什么兴趣。

但并不是对日本的历史人物我都没耐心细研,比如山本五十六、比如石原莞尔。也许这些二战时期的日本名将,我感触更深些,毕竟他们是二战中的日方军人代表人物。

汉周读书

2018年09月18日·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01

众所周知,

日本也有个战国时代,

从15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

几乎是日本历史上最混乱的年代,

豆丁点大的日本国土,

被分成了六十六国,

你打过来我打过去,

无止无休。

乱世么,

肯定是要出英雄的,

俗话说得好,“国之将兴必有祥瑞,国之将亡必有妖孽”,谁也不晓得,织田信长到底是天神降世还是妖孽祸害,

但总之,

这家伙是日本战国时代最拉风的武士没有之一。

他是战国时期第一个称霸全日本的霸主,

后来的丰臣秀吉也好、德川家康也好,

都以织田的继任者自居,

可以说,没有织田信长所奠定的基础,

就没有后来大一统的江户幕府。

信长小时候是个熊孩子,

跟一帮狐朋狗友斗鸡走狗,

还学女孩子涂脂抹粉,

最喜欢看女胖子玩相扑,

被称为“尾张的大傻瓜”。

父亲死后,

他身为嫡长子继任家督,

却在老爹葬礼上扔香灰,

气得他的老师平手政秀切腹自尽。

不过,

他没有一直胡闹下去,

很快,

织田家就迎来了关乎生死的一次大考验,

而织田信长,

则在这次考验下迅速地成长了。

考验来源于一个叫今川义元的家伙,

外号“东海道第一弓取”,

如此奇葩的外号,实在太难理解。

是当时日本最强大的大名之一,

很多人都看好他能统一日本、结束乱世。

于是,他要上洛。

“洛”在日本指的就是京都,

“上洛”就是带兵去京城,

割据政权拥兵直入京城,

可不是去给天皇送小饼干的,

今川义元一旦上洛,

也就意味着宣示全国霸权,

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他上洛的必经之路,

就是织田信长家所在的尾张国。

臣服?还是反抗?

是乖乖给大佬让路从此做一个俯首帖耳的小弟,

还是螳臂当车誓死不做亡国奴?

“尾张的大傻瓜”选择了后者。

据说信长出兵前,

带着家臣们去热田神宫里搞了一次祈祷大会。

家臣们觉得很奇怪,

老板一辈子不信神佛,

怎么这会儿搞起封建迷信了?

看来真的是生死关头没办法了。

想想也是,

今川义元是如今最拉风的大名,

这次上洛就带了两万五千精锐,

而织田家上上下下,

连买菜的伙夫都加上,

也只凑了4000小兵,怎么打?

信长当然知道家臣们都害怕,

于是说:“如今硬刚是死,投降也是死,你们要咋死?”

家臣一听差点背过气去。

信长哈哈大笑:“没关系,对手是个胖子!”

02

第一次来神社祈祷,

织田信长显然不熟悉流程,

随便拜了拜,双眼一闭,

突然大喊道:“我听到了神的声音,神说我们必胜!”

当然,

没有人真的相信他们真的会胜利,

可能信长自己也不信。

此时,

今川义元大军行进到了尾张国境内。

今川是个大胖子,

怕热且腿短,所以打仗从来不骑马,

要抬轿子,

这就导致了行军速度比较慢,

而且轿夫需要常歇息,歇息的地方,

叫桶狭间。

顾名思义,这是个山谷狭长地带,

大军不容易集结成团,

只能分散成线,最适合搞伏击。

织田信长就埋伏在这里。

据探子来报,由于山谷狭长,

大部队还没跟上来,

此时在今川义元身边的,只有两千余人。

信长松了一口气,

小螺号一吹,

信长第一个冲了出去。

此时恰好天公作美,

下起了暴雨,伴随着雷鸣声,

织田军四千余人分三路冲下了山崖。

今川军正脱了盔甲懒洋洋打哈欠,

突然漫山遍野的喊杀声,

还有电闪雷鸣,

把他们吓得差点尿裤子,

以为是雷公来了。

今川义元急吼吼套上盔甲,

无奈肥肉太多穿衣困难,

只套了一半,越着急越穿不上。

大佬就是大佬,

眼看架势不对,才不管面子里子,

当机立断,下令回缩军队,准备撤退。

只要后面大部队跟上来,

织田家这几个小崽子还不是手到擒来?

可惜,由于电闪雷鸣的,

现场的情况越忙越乱。

今川义元准备骑马逃走,

可原来服侍他上马的小兵早不见了,

他跳了一次,没成功,

跳了两次,

还是没成功,人胖腿短,

再加上马受了惊,怎么也上不去。

当今川准备再努力一次的时候,

一个人杀了过来。

他是织田家臣服部小平太,

一个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养马小子,

不知道怎么趁乱杀进了今川军中。

他杀红了眼,也不管对方是谁,

先往大腿上扎了一枪。

今川义元红了眼,

拔出刀一刀砍断了服部的枪杆,

接着就是一顿猛砍。

服部小平太显然没想到对方这么能打,

膝盖受了重伤。

看着当场扑街的小兵,

今川正准备一刀结果了他,

就听见后面“咔嚓”一声,

一把刀捅进了自己的腹部。

背后捅刀子那位叫毛利新助,

也是织田家臣,

因为这一刀,

他从此名垂青史了。

大佬就是大佬,

被下了黑手的今川义元依然保持了高度的战斗力,

回过身子对着敌人就是一刀。

这场博弈最后的结果,

是毛利新助用两根手指换来了今川义元的项上人头。

织田信长胜局已定。

03

“桶狭间合战”以4000乌合之众大胜25000大军的光辉胜利被列为日本战国三大奇袭战之首,

从此以后,今川家一落千丈,

织田氏如日中天,

开启了“天下布武”的时代,

最终成为日本战国最强霸主。

顺便一提,此战之后,

德川家康得以摆脱今川氏的控制,

与织田氏达成清州同盟,

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并成为了这场大乱斗的最终赢家。

不过,

这场战役的胜利,

也许并不应该归功于织田信长的奇谋与勇武,

而是要感谢——对手是个胖子。

这么说吧,

如果今川义元不是胖子,

他就不会坐轿子,大军就不会走得慢,

信长就没有时间排兵布阵;

如果今川义元不是胖子,

他就不会怕热,

也就不会在桶狭间这个阴凉处休息;

如果今川义元不是胖子,

危急时刻他就能骑马逃跑,

不会把小命直接报销。

此战之胜还有个关键因素就是天降大雨,

信长千算万算,恐怕也没有想到,老天爷都在帮他!

总之这场仗,信长捡了个大漏子!

不过,他的“捡漏史”才刚刚开始。

04

今川义元死后,

信长势力迅速发展,

于是他也想上洛,

可上洛得师出有名啊,

不然就会遭到全国大名讨伐。

正好这时,

日本名义上的统治者幕府将军足利义辉被权臣所杀,

其弟足利义昭来到尾张国寻求织田信长的庇护。

信长啥都没干,

平白捡了一个可以“令诸侯”的“天子”,

欢天喜地打着清君侧的名号杀进了京都,

扶立足利义昭为第十五代幕府将军,

织田信长正式称霸。

随着织田势力的扩张,

他的对手也越来越多,

甚至多次组成了“信长包围网”。

但幸好,

拥有主角光环的信长一次次突破了包围,

一步步扩张着地盘——直到他遇见武田信玄。

被称为“战国第一名将”的武田信玄,

外号“甲斐之虎”、“日本孙子(孙武)” ,

他的赤备铁骑所向披靡,

几乎转动了整个日本战国的历史车轮,

他的“风林火山”军旗曾经插遍日本各个山头,

锋芒直指京都。

就是这么一位传说级别的大神,

在1573年的三方原合战中大败织田德川联军,

给了信长一生中最惨烈的一次重击。

(据传当时德川家康在逃命时吓的拉了一裤子屎尿,在逃回滨松城后还叫画师画下自己落魄的样子,这幅画一直挂在家康的居室内,并保存至今。)

就在织田信长被打得落花流水,

准备最后决一死战时,

武田家却忽然撤兵了。

武田信玄死了,突然暴毙。

关于他的死因历来众说纷纭,

有说得肺病死的、

有说被德川家康的狙击手暗杀死的、

有说X尽人亡死的,

甚至还有说法说武田信玄其实是个女的,

打仗时来大姨妈流血过多而死。

但无论如何,

织田信长一生最可怕的敌人走了,

他又一次“捡”到了一场胜利。

天下无敌的武田信玄,

最终没能取得天下,

历史在信玄和信长之间,选择了后者。

不过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数年之后,

正处在人生巅峰的织田信长,

被至亲家臣所叛,

灰飞烟灭于一场熊熊大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