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人那么的推崇织田信长。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些自己的看法。下面让我一一道来:
至于织田信长的生平什么的,我这里就不予赘述了。“百度百科”或者关于《日本战国》书籍描述的都比我详尽。
一、织田信长符合日本人的文化精神。日本这个国家喜欢以物喻物。就像美国人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中对于日本人精神文化的描写。日本人上层总喜欢将自己的描述为“灿若菊花”。但是日本的下层群众更喜欢樱花。樱花这个花非常奇特,它们每年3月开花,开花后很快便会凋零。而在它凋零的过程中,樱花的花瓣会如同雪花般随风摇摆,爆发出无与伦比的绚丽美妙。而织田信长的一生也如同“樱花”。他死的时候四十九岁那时正是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就如同那3月盛开的樱花般。本能寺之变一场大火彻底焚毁了织田信长的野望。不是也正如樱花般绚烂之后快速凋零。最后化为一曲“敦盛舞”。
二、悲剧式英雄更容易得到大众的同情。今川义元没有消灭信长、巨大的畿内包围网没有击败信长、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和毛利元这些一时英杰都倒在了信长前进的道路上。结果,就在天下大势已定,统一仅仅是时间问题。后院起火被其手下大将明智光秀偷袭,而命丧本能寺。如何不令后来读史人为之扼腕叹息。
三、信长的势力为日本战国的结束定下了基础。日本有句话:天下一张饼,信长是收麦人,秀吉是做饼人,家康是吃饼人。这句话流传的非常广。也就是说德川家康最终能够建立三百年德川幕府靠的就是信长时期打下的统一基础。织田为德川最后的一统扫清了障碍。
四、织田信长本人的独特魅力。日本这个国家社会压力巨大,这个社会有一种循规蹈矩的感觉。真的是将每个人作为了国家这个机械的一个零件。每个人的私人生活首先要受到整个社会的约束,离经叛道的人会被社会所抛弃。所以日本才会有那么多的“家里蹲”或者忍受不了生活的压力选择自杀的人。人都是缺什么想要什么。织田信长就是这么一个人,他离经叛道,从来不会受到世俗的约束,真正的活出了自我。他会穿的乱七八糟的衣服在乡间乱窜,和一大堆野孩子进行摔跤,甚至穿着女装跳舞。人们从来无法以世俗的想法约束他。关键是他还成功了。让其他质疑其行为的家伙最终都无话可说。这么一个自由奔放的人,对于常年处于压抑中的日本普通阶层而言是一个让他们羡慕且妒的人物,可是又不得不发自内心的喜欢的人。
最后让我用一首诗作为结束:
人生五十年,如梦亦如幻。
有生斯有死,壮士何所憾。
诗既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