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一初中男生因上课爱讲话被老师叫家长,一气之下离校出走,该如何教育?

2017年11月20日,合肥经开区某中学一名初中男生小亮(化名)因为上课不专心、爱找同桌讲话,被班主任“请家长”,家长和老师一起对小亮进行了批评。没想到一气之下,小亮选择离校出走。随后家长和老师报警,合肥市公安局经开分局芙蓉派出所民警连夜寻找,最终在11月21日凌晨将离校出走18小时的小亮成功找回。老师和家长该如何教育孩子?
  • 合肥一初中男生因上课爱讲话被老师叫家长,一气之下离校出走,该如何教育?-图1
61回答·2.5万阅读
小小天堂树

2017年11月27日

真心讲教育孩子真的是一门大学问,骂不得打不得,可孩子要想成才,首先得教他成人。不管束能行吗?

前几天,合肥有一个初中男生,离家出走了。原因仅仅因为,他上课总是找同桌讲话,被“请家长”了,老师和家长训了他几句,人家头一掉走了。

我猜他心想:不管你急不急,先吓死你再说。等你去报警折腾吧,也让你知道知道我有多厉害。

有的时候真心替这些家长和老师心寒,一心一意待他,这小兔崽子翻脸起来,比谁都狠!


可这又是谁的过呢?

谁给了他这么大的胆?我现在明明白白告诉你,就是你――父母。

你教过他正确的处理自己情绪的方法吗?

你教过去体谅别人的难处吗?

你教他不给别人添麻烦吗?

除了把孩子送去补习班?学习文化课。你还教了孩子哪些生活技能,比如用温暖的话,去感谢正在帮助你的贵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品徳。这比拿高分重要千万倍!

我始终相信勤能补拙,每个孩子的智商会不等。但决定他将来能走多远的,绝对不是那张高学历文凭。

每个人都喜欢和善良的人为伍,即使他专业技能不足,都是可以后天补给的。但品德不同,一个人自私到不择手段,不考虑身边人的疾苦,你帮了他,最后也演变成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遗产,就是他们的价值观

所以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该问问你自己,你的价值观正吗?

同样道理,当你不允许自己犯同类问题的时候,你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孩子犯吗?你给自己定个底线,也将是你教肓孩子的底线。

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你过分对孩子娇惯溺爱,只能证明,你的内心深处,是渴望被别人这样无原则的关注的。

现在知道错在哪儿了吧?

爱学习的初中数学老师

2018年03月01日·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我是一名老师我来回答。我觉得人本善良,同样地学生的本性都是不坏的,设身处地换个角度替孩子多想一想,让孩子体会到老师请家长完全是为了他考虑,就不会产生如此之大的抵触心理。

记得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有一次也是由于孩子的作业问题将一个孩子的家长请到学校,准备和家长配合,一起教育一番,谁知道学生得知要请家长中午上学时就离家出走。

其实,请家长的目的是寻求家庭教育的配合,主要针对于那些家庭教育脱节。老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有时候不得不教会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教会他们如何与学校配合才能更加有效的促进孩子的学习。

叫家长本身就会产生震慑力,尤其对孩子来讲家长被请到学校心里非常忐忑,不自觉的就会先入为主的产生“老师要告状了”这样的想法,随后就像刺猬一样形成一个保护层。学生的离家出走就是这样的保护层。

老师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在请家长的时候提前和家长把孩子的问题先沟通一边,商量好应对的办法。家长到校之后,老师当着家长和学生的面不是单纯的批评,而是先表扬,专挑孩子的优点和特长来说,这样的效果更明显。

最后分享一个小技巧,在请家长的时候,多用“我们家的孩子”来说学生,这样会让家长觉得老师都是自家人,这样就能更好的配合老师来教育孩子。

以上是我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妥之处还请见谅。

对我感兴趣就关注我:且行且思。

徐祖吉

2017年11月26日

对于这种事,家长和学校老师都很着急。那怎么办呢?我认为,首先将学生找回来,当然不是痛打一顿,使矛盾激化。而是家长先弄清原因,若是学生的错,他若主动承认错误就好办了,家长就陪同学生一道,叫学生主动向老师认错,并提出今后自己怎样改正,提出保证,若再违反,老师随便怎样处罚。学生只要诚恳,发自内心,一般老师会接手。



假如,他与老师有对立,老师不愿接手,也可以换下环境,要么可以去医院办个假病休,下年复学,相当于留一级,有什么好处呢?他又会大一岁,要懂事些,可以重塑形象,可能读书会认真的。这一年,可以到其它校去借读一年,或者去参加一下辛苦的体力活,使他从内心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另一办法,可以联系一下另一学校,然后转学过去,使学生重新展示改变的形象,也可能会认真学习。家长你看行否。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2017年11月24日·优质教育领域创作者

感谢邀请!

这个问题,必须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教育才行,而且,更多的要依靠家长教育。

现在很多孩子,根本就不把老师的话放眼里,一言不合就给你惹麻烦。

这样的孩子,老师敢教育吗?要是说了一些孩子不乐意听的话,在教育完孩子之后,孩子离家出走,那这个老师得负多大的责任?

所以,这样的孩子,最主要还是家庭教育为主,更为切合实际。

图为出走的小男孩,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中国的很多孩子,都不大守规矩,脆弱,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爱插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主要还是家庭教育中“父爱”失位造成的。

我们现阶段的家庭,父亲参与到教育中的时间很少,即使有时间陪孩子,也只是陪孩子玩,对于孩子的教育,父亲,普遍是没有足够的了解和参与的。

我们过多的注重了成绩,而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规则意识,尊重意识,服从意识,上进心,勇气等等气质的培养。

孙悟空本领高强,也会经常犯错,必须要靠紧箍咒来约束他。孩子虽然大多都是很聪明的,但是也需要规则来约束他们。

而很多家庭里,因为太想让孩子学习了,这些本该拥有的气质也变成了成绩的牺牲品。

为了孩子成绩好,我们忘记了规则;

为了孩子成绩好,我们讨好孩子;

为了孩子成绩好,我们批评打骂孩子;

为了孩子成绩好,我们经常乱发脾气;

......................

孩子开始变得脆弱,不能够被批评;因为他每次只要一生气,你就赶紧去哄他。

孩子变得没有规矩,没有同理心,打扰别人而自己却毫无意识,因为他经常被你干涉,他走什么事情的时候你都在监督提醒,孩子的心神已经乱了。

孩子变得随意的发脾气,因为孩子心里没有足够让他信服的权威来镇住他。当打骂都变得毫无用处的时候,一个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才能够镇住孩子的心灵!

就像孙悟空遇到了如来佛,哪吒遇到了观世音。

该怎么办?

说道理是没有用的,回归家庭吧,用心的陪伴孩子,跟他谈谈学习该怎么办,听取一些他的意见,多跟孩子谈谈心,谈一些孩子的爱好。

我有个一个朋友就特别好,他的儿子念书不行,高中毕业,母子两个就商量决定不要再读大学,直接去念了个电子商务,出来就好好的做事情好了。

现在就发展得很好,孩子也非常的快乐和幸福!

只有用心,才能够感化孩子,最能够释放孩子内心的,除了老师,更多的是家长!

推荐去看下一部伟大的电影《美丽人生》,如果有什么人可以帮助孩子,那一定是孩子的家长!

祝孩子早日找到自己的内心!

Y总波波

2017年11月26日

在读小学的时候,我的老师就问过我们理想是什么。当时我就暗下决心要当一名有知识有文化的人民教师。可是我现在却连初中都没有读完。我的理想是无论如何也实现不了了。我的打工朋友劝我安于现状,说这是人的命,命是无法改变的。我也渐渐认同了。我觉得出生在我们那样的人家,像我这样读书虎头蛇尾,是不会有出息的。什么当初的理想,都是儿童时代的谎言而已。

我打工的地点离海很近,乘车几个小时就到了。我很想去看海,看湛蓝的海水,看海面上飞翔的海鸥,然后光着脚丫,在细软的沙滩上行走,捡紫色的贝壳……这是我儿时的梦想。如今实现梦想近在咫尺,但我却没有去。我怕这一去会勾起我的回忆,梦想与现实的反差,常常会令我痛苦不堪。

春节来临了。大年初一的早晨,工厂放假,我们一群工友穿着新衣,高高兴兴去公园玩。那天,我们玩得多尽兴啊,又是爬山,又是划船,还坐了趟钻山车享受了一回刺激。辛苦劳累了大半年,难得有这么愉快的日子。

当我们兴尽而归,路过一家大酒店的时候,我看见酒店门口有一张招聘启事:“本店急需几名员工,要求大专文凭,会电脑打字。月薪2千元,包吃包住。”

我被这则招聘广告震撼了。知识真的就是金钱么?想想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辛辛苦苦、没日没夜地劳累了一年,除了吃饭、租房,还没有存到2千元。我真的一下子痛恨起了自己,恨自己儿时的贪玩,恨自己不努力读书,恨自己中途辍学,离家出走。

儿时的那个梦想再次浮上心头。

“我要读书!”我喃喃自语。

我很快收拾行李,坐上了返乡的列车。

当我回到家中向父母表明我的愿望时,我的已渐衰老的父亲说:“我已经老了。”我无语。我知道父亲的无奈和辛酸。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子女有出息呢?但是面临贫穷的家境,我还能向父母提出这样苛刻的请求吗?

我气馁了,决定接受命运的安排。不过就在这时,事情有了转机,我的母亲是个要强的人,在幺爹的开导下,毅然决定让我继续读书。父亲也只好答应了。

我再次踏进了阔别已旧的校门。我知道读书的来之不易。我每天按时到校,认认真真读书,抓紧时间努力弥补自己当初落下的课程。不久,我考入了县城的高中。在高中的岁月里,我一如既往地勤奋学习。休息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自己当初离家出走的那段人生经历,真是感慨万端,有后悔,后自责,有伤心,有痛苦,当然也有些许的安慰。

我深深觉得,通过那次难忘的经历,我懂得了亲情的伟大,懂得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知识的价值,懂得了一个人的一生应该珍惜什么,应该努力什么,应该吸取什么教训。

同时我也懂得了,一个人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应该怎样真正的把握好自己。

要好好的教育孩子,不要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