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有哪些误区?

  • 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有哪些误区?-图1
  • 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有哪些误区?-图2
  • 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有哪些误区?-图3
6回答·3507阅读
中国糖尿病同伴

2017年12月22日

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除了注意饮食生活调整,最重要的用药控制,这些坑不要踩!

误区1:用胰岛素就不用口服用药

胰岛素分泌不足只是导致血糖升高的其中一种原因。

血糖升高还可能由于脂肪分解过剩,肾脏对糖回吸收增加,肝脏糖原分泌过多等。

所以需根据实际情况判断是否需要联合使用口服药。

误区2:不经常监测血糖

你以为你的血糖经过控制之后,就可以不监测血糖啦?

血糖有时会由于某些特殊情况:如运动过量、进食减少等发生变化。

定期监测,是了解病情控制情况、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可以作为选择调整药物或剂量的依据。

误区3:同时服用多种同类药物

口服降糖药有促胰岛素分泌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每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但是同类的作用机制相近,不建议同类药品同时服用。

以免导致严重低血糖的发生。

误区4:拒用胰岛素,怕成瘾

总有人问到胰岛素是激素,会用药成瘾吗?

实际上胰岛素是生理性降糖激素,不存在成瘾性。

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是需要终身用胰岛素,这是病情所决定的,并非成瘾。

误区5:跟风吃药

隔壁老李是老糖友,他用药控糖效果好,也推荐你用,是不是该来一点?(×)

导致糖尿病的原因不同,用药必然不同,吃药不能盲目跟风。

用药应遵从个体化选药原则,掌握好适应症,严格按医嘱用药。

误区6:擅自停药

这段时间饮食控制,运动得当加上药物终于把血糖控制到稳定水平了,我是不是就可以不吃药了?

目前糖尿病尚未可以根治,多数需要长期用药。

很多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血糖得到控制,症状消失。

但这不意味着糖尿病已经治愈,还应坚持用药或者联系药师判断是否需要改变药量,控制饮食,保持运动等,以免病情重卷而来。

误区7:频繁换药

哎呀,我这个药吃了1个星期了,血糖怎么还是高?我是不是要换药啊?

有的患者在使用一段时间的药物,感觉没有效果而急于换药。

药效发挥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用药的时间增长,药效才会显现。

如胰岛素增敏剂类要服用半个月到一个月才会达到最大降糖效果。

误区8、迷信虚假广告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目前都还没有根治的办法。

但有些无良媒体发布虚假广告,一方面渲染夸大西药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宣称可以用中药彻底根治糖尿病。许多糖尿病人被误导,擅自停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改服中药,结果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导致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后果。

误区9:糖尿病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

  糖尿病的危害在于血糖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导致的并发症。急性并发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慢性并发症具有高致残率,控制不佳的儿童可影响生长发育。因此在糖尿病患病早期就要严格控制各种代谢紊乱,预防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研究表明,早期良好的血糖控制在长期病程中可预防多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终身受益,这也被也称为良好血糖所产生的好的“代谢记忆效应”。

糖尿病药物的分类及药理作用

A

BOUTBEAUTY

关于糖尿病

磺酰脲类药物:——餐前半小时服用

其作用机理为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从而降低血糖。但不增加胰岛素的合成。对于有一定内生胰岛素分泌功能的病人才能奏效。磺酰脲类药物是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治疗药物,所有的磺酰脲类药物均能引起低血糖。起效时间需要半小时,降糖作用的高峰一般在服药后2~3个小时出现,有利于餐后血糖的控制。

1、格列吡嗪:短效磺脲类制剂,服用方法为三餐前半小时服。

2、格列齐特:中效磺脲类制剂,早晚餐前半小时服。

3、格列本脲:长效磺脲类制剂,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难治性低血糖,老年人中慎用。

4、格列喹酮:中效口服磺脲类降糖药,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餐前半小时服用。最大的特点是95%可通过胆汁排出,自肾脏排出的比例不足5%,而且作用温和,很少引起低血糖,特别适合老年以及有轻、中度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使用。

5、格列美脲:新一代的长效磺脲类制剂。在体内容易与蛋白快速结合和解离,对血糖控制较为稳定。 本品60%经肾排泄,40%经胆道排泄,由于本药是通过双通道排泄,故可用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

B

BOUTBEAUTY

关于糖尿病

非磺脲类(苯甲酸衍生物)——餐前5~20分钟服用

同样是胰岛素促泌剂,但由于此类药物比磺脲类药物起效快,因此以在进餐前5~20分钟口服为好。如果不按时服用,可能会引起低血糖。药物起效的前提是必须有葡萄糖存在,故仅在进餐时药物起效才能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

1、瑞格列奈进餐服药(餐前15分钟以内即可)。

2、那格列奈:进餐服药,根据血糖水平、进餐时间和次数调整用药。

3、米格列奈。

C

BOUTBEAUTY

关于糖尿病

二甲双胍类——进餐之后服用

目前其作用机理还不够清楚,部分学者认为其降糖作用机理有:促进组织无氧糖酵解,加强肌肉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原的异生,减少葡萄糖的产生等。是肥胖糖尿病病人的一线药。

1、盐酸二甲双胍:每日3次,餐中或餐后口服。国内推荐最大剂量不超过每日2000毫克,如超过2000毫克,疗效未必能提高,不良反应却增加。单独服用该药一般不会引起低血糖。

D

BOUTBEAUTY

关于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与第一口饭同时服用

其作用机理为能通过肠内与寡糖竞争与α-糖苷酶结合,抑制小肠绒毛中参与碳水化合物降解的α-葡萄糖苷酶活性,延缓碳水化合物和双糖的分解和消化,延迟并减少在小肠上段葡萄糖的吸收,从而控制餐后血糖的升高。此类药物与第一口饭同时嚼服效果最佳,且膳食中必须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如大米、面粉等)时才能发挥效果。如果在餐后或饭前服用,则会起不到降糖效果。可以作为一线药物配合饮食、运动使用,或与磺酰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以及胰岛素合用。主要用于餐后高血糖者。

1、阿卡波糖片:为预防肠胀气,可由小剂量开始,开始剂量每次25毫克,每日1~2次,观察数日,若无胃肠道副作用出现,即可增加至每次50毫克,每日3次。

3、米格列醇:第二代糖苷酶抑制剂,较阿卡波糖更易在小肠吸收,每片50毫克,每次1~2片,每日3次。

E

BOUTBEAUTY

关于糖尿病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其作用机理为通过增加胰岛素组织细胞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改善肝、脂肪细胞的胰岛素抵抗。有效地利用自身分泌的胰岛素,让葡萄糖尽快被细胞利用,使血糖下降,降糖作用可以维持24小时。其副作用有肝损、水肿、肥胖。

1、罗格列酮:开始用量为每次4毫克,每日1次,经2周治疗后,若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加量,最大推荐剂量为8毫克/日,每日1次或分2次口服。空腹或进餐时服用。

2、吡格列酮:开始剂量为15毫克,每日1次,经2周治疗后,如降糖效果不满意,剂量可加至15毫克,每日2~3次。

F

BOUTBEAUTY

关于糖尿病

胰岛素:包括短效胰岛素、中长效胰岛素注射剂、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等。

糖人健康网

2017年12月22日·糖人健康网官方账号

作为一名健康管理师,小糖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糖尿病患者,发现的确有很多人都对降糖药存在误解。下面就来给大家总结几个常见的,希望能对各位糖友们有所帮助。

1.血糖好了就可以停药了?

不对,很多糖友都觉得血糖好了,就是糖尿病好了,于是擅自把药给停了。其实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因为降糖药又叫维持药,只有坚持服用才能控制住。具体能不能停药,要看病情控制情况,这个需要医生说了算。糖友们在服用降糖药时,应该严格按照用药的时间、次数和药量进行,千万不能自己想吃就吃,不然对病情很不利。

2.中药治疗比西药治疗副作用小?

并不是。不少人认为中药大多来源于天然的动植物,比化学药品的药性平和、安全、金额长期吃,没有副作用。其实是药三分毒最初说的就是中药,中药如果滥用或者用量过大,同样会发生副作用。所以大家切不要盲目相信中药,一切用药还是去正规医院咨询,谨遵医嘱。

3.吃药有副作用,我拒绝吃药

有的患者,担心药物依赖性和副作用拒绝吃药,尤其害怕西药和胰岛素。其实,疾病治疗越早,效果越好,费用越低,副作用越小。如果因为抗拒用药而延误治疗,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各种并发症,使得病情更难控制,花销更大,得不偿失。

4.吃药就够了,不用控制饮食了

这种思想是很可怕的,糖尿病是一种生活方式病,饮食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环。患者应该特别重视生活调节,尽量减少药物的服用量。否则单靠药物维持的效果不好,容易进入一种药物越用越多,副作用越来越大的恶性循环。

此外,糖友们也没必要频繁换药,或者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或者听别人说哪种药好用就擅自用哪种。糖尿病是一门十分复杂的疾病,每个人的疾病情况都不一样,用药需要医生根据您的个人情况进行权衡判断,不可主观臆断,擅自用药。

糖人健康网,一个有温度的控糖平台,欢迎关注,有问必答!

糖尿病之友

2018年01月10日

不同的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对于降糖药物有不同的看法,也就可能存在不同的误区。在糖尿病患者中比较常见的误区有:

(1)病情稳定了就不需要吃药:糖尿病患者都希望自己的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然后停用降糖药物。对于血糖控制理想,首先要明白是通过降糖药物达到的血糖平稳,还是不依靠降糖药物,单纯通过饮食和运动来控制好的血糖,如果您是前者,那么您需要继续服用药物,这说明您的血糖目前控制很好,需要继续保持,如果此时停药,您的血糖势必会增高;如果您是后者,那么很好,说明您的血糖控制很好,可以停用药物,以后需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血糖。

(2)越贵的药越好:其实在降糖药物中,并无好坏之分,如果非要区分好与坏,那么对您降糖有帮助,适宜您的降糖药物就是好药,但是适宜您的药物并不一定会适宜其他人,对于其他人来说,不一定是好药。所以糖友选药千万不要以贵为标准,而是以适宜自己为标准。

(3)到医院复查之后,先停掉降糖药:很多糖尿病患者会觉得,到医院复查,医生查看的是自己不服药状态下的血糖状况,从而把药停掉,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到医院复查,医生主要是通过患者日常饮食、运动以及服药情况,再根据日常血糖控制情况,调整您的降糖方案,如果您停用降糖药物,医生则无法根据血糖状况分析您的控糖状态,那么这次复查也就变得没有意义。

张不咋

2017年12月22日

说一个自己的例子吧,当年查到得糖尿病了之后,医生给我开了盐酸二甲双胍和拜糖平。然后自己就觉得吃了药血糖就能好,就能正常。所以也不锻炼也不节食,还是照以前一样发展,吃药就像吃糖丸一样,每顿饭前后吃一次就行了,有时候甚至会拿饮料来服药……因为自己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患病了,总觉得糖尿病不痛不痒的没什么感觉,吃吃药就能好,从来没有在意过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家人和医生的教诲完全不关心,该怎么办就怎么办。生病吃药完全不想着多运动,饮食规律什么的。结果任凭这样子发展了三四年,期间有过去医院复查,遵循医嘱一两个月之后就又成了原来的模样。结果在今年春天,糖尿病并发症找到了我。酮中毒。那几天真的是又拉肚子又恶心呕吐头晕……一开始竟然以为是感冒,最后实在不行了才去了医院,幸亏不是特别严重。不然就昏迷危及生命了……在医院住院半个月,严格控制饮食,再加上锻炼和药物治疗,血糖终于正常了一些,出院之后也每日都在注意,一直到现在。

所以,糖尿病虽然不痛不痒,但是并发症还是特别可怕的,所以已经患病的朋友一定要多加注意饮食和运动。不要以为吃了药就没事了。一定要遵循医嘱,多多锻炼!注意饮食!

希望大家早日康复

没有更多内容了